真情,如冬日的一抹阳光,暖彻心扉。也许真情本该如此,那该有多幸福啊!
也许年龄还尚小,总是不明白真情究竟代表的是怎样的一份感情。
可能是因为妈妈喜欢养花,而我又正好继承了这点喜欢美食在家照料花卉,虽然花朵不会说话,看着它那绽放的笑颜在阳光中格外迷人,就会觉得很满足。
有一天,我按耐不足自己好奇的心,决定去问妈妈。此时,妈妈正在阳台上给茉莉花浇水。“妈妈,什么是真情呢?”妈妈或许对于我的问题有些吃惊,愣了一会,笑着继续给茉莉浇水,“也许是如茉莉花般的吧!”妈妈有些羞涩转身走进客厅了,我呆呆地站在阳台上,望着那株在阳光下娇艳欲滴的茉莉有些迷茫。
每次陪妈妈看言情电视剧,妈妈总是会被电视里某些情节所感动流泪。对于一无所知的我,只能在一旁悄悄地递着纸巾,等他心情平复了。我还是始终不知道母亲当初说的那番话的含义。
也许真情就如茉莉花一般。
爸爸经常出差,很少有时间在家陪妈妈。也许是爸爸觉得亏欠于妈妈,经常给妈妈打电话。回来的时候还会给我和妈妈带礼物。可是妈吗每次都说“平安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是物质代替不了的。”潜意识里妈妈只希望爸爸能平安出差回来。这次出差,妈妈答应爸爸等他平安回来。要包饺子给爸爸吃。可是,天公不作美。在爸爸回来前一天,妈吗突然被查出肾结石并且当时她已经严重感冒。不得已只能住院了。可爸爸要回来了,妈妈不愿意让他知道自己生病了,并再三叮嘱我,给爸爸煮冰冻水饺。望着妈吗憔悴又着急的眼神,我只能答应了。
爸爸回来了,我刚煮好的水饺端到爸爸面前。爸爸用筷子加了一个水饺问我“妈妈呢?这好像不是妈吗亲手做的”不善于撒谎的我,最后还是坦白的告诉爸爸。爸爸放下筷子飞奔去了医院。我愣在了原地,也许我这样做是对的。
早晨,我抱着一束新鲜的茉莉起了医院。在病房外我看到了温馨的一幕:妈妈安详地躺在病床上,爸爸坐在病床前,紧握妈妈的手头附在床上睡着了。我蹑手蹑脚的打开了门,惊醒了爸爸,爸爸起身走出病房了。看着爸爸眼里布满血丝。昨晚一定守着妈吗的吧。此时,母亲突然说“手脚都麻了。”妈妈不想惊醒爸爸,一定没有动而爸爸又怕妈妈有事。他没听到,就一定握着妈妈的手。
我把茉莉插在花瓶里,窗外透进了第一束曙光,病房弥漫着茉莉花香,一切都那么静谧,美好。这应该才是真情的诠释。
当我面对真情的时候,茉莉花是最好的诠释,真情是如茉莉一般,美好又令人向往。
上大学时,知道了村上春树,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但仅仅是个知道分子,知道他的作品——《且听风吟》风靡全球,知道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知道他的作品——《IQ84》读着有点像奥威尔的《1984》。如果你问我作品里的细节,和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我会摸着良心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些作品我都没有看过。
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对村上春树的崇拜,从同学口中,从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听到村上春树的名字。
然而,真正让我对村上春树有所了解,来自于他的随笔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是大学毕业后,我仍然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迷茫,整天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而苦恼,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句话,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看书。于是,在繁华的商业街里,我走进了西西佛书店。
在门口摆设地非常具有创意性地书摊和书架了,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本书,当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当时,大脑中一个深深的疑问移进我的心里,作家不都是过书斋里的生活吗?为什么么热衷于跑步?他在跑步时,都在想些什么?
本着好奇,我没有任何犹豫,买下了这本书。有人说,买书是最划算的事情,因为你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以跟作家交换一种思想,你只需要花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作家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经验,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去感悟,就可以拨开迷雾,看见太阳普照下光明的大道。
我体会到了这些,然而,是在珍藏这本书5年后的\'事情了。
刚买回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但仅仅是看完了,只知道村上春树虽然是一位作家,但却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一生坚持做两件事——写作和跑步,其他就没有了,如果能够早点感悟到这本书里所传递的真谛,我想,也许现在的我,会有另一番景象。
只要自己有心,我想,改变终究回来,只是来得比较晚。
人应该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竭尽全力地努力。三十三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凋谢的年龄了,而对于村上来说,却才是绽放的开始。因为在那一年,他找到了人生里的大事——写作。我时常在想,在我们现在这个追求快速、追求成功的年代,30多岁还每有立业,那是人生最尴尬的事情,“当你年龄约大,越没有人能原谅你的贫穷”这句话绑架了当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失去了在任何时候重新再来的勇气,即使隐约觉得自己错了,或是感受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最想做的,我们也不敢在一个新的蛮荒的地方垦荒。村上做到了,并且一旦有所决定,就竭尽全力去做。
虽然这本书里谈到了村上人生里的两件大事——跑步和写作,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写作。当观看足球比赛结束后,村上大脑里浮现一个想法“也许,我也可以写小说”那一刻起,村上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写作展开。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型的作家,自己的灵感深深地埋藏在离地表非常遥远的地方,需要自己努力开凿,当立志自己的职业为小说家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通过跑步。于是,从此,他的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每一个清晨,他的健硕的身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跑道上,他的坚强的意志体现在一个又一个马拉松长跑上。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再对照村上的坚持和努力,我释然了。没有别人那么多的付出,怎么能够奢望有比别人更多的成就。世界终究是公平的,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从长期来看,始终处于天平的两端。
生后和工作中,需要努力,但很多时候,光有努力还不够,需要竭尽全力去努力。是呀,不管是从事哪一个行业,写作也好,广告也好,教育培训也好,建筑设计也好,法律工作也好,每一个行业的人都非常多,在那么多的人中,自己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在那么多的作品中,自己的作品怎样才能光彩夺目,我想答案其实在最质朴的一句话里:看你付出多少。
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全国半决赛演讲大赛,在半决赛中,最终未能成功晋级。虽然在比赛前,也认真写稿子,也有模有样邀请导师给自己修改稿子,也为了更加熟悉稿子背了不下无数次。但结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当我坐在台下听冠军讲述自己的为了这次讲演比赛所作的准备时,我就知道自己必输无疑。自己有像她那样为了写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去观看500多个视频,了解其中的规律吗?——没有。自己能够像她那样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中演讲吗?——没有。自己能够像她那样为了让自己的立意更加贴近生后,对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去作深刻反思吗?——没有。
因为没有那样用心和努力,所以自然达不到那样的成就。
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就请用尽全力去努力,力气用完了,第二天还会再有。机会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有相同的机会了。
我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
毛姆有一句话“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任何一种庸常的生活行为,如果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可以点凡铁成真金,化腐朽为神奇。
世间有两种玩乐,一种在于消费,另一种在于创造。消费如游戏。小说之流大概是不必费什么心思的,不必费心思代表着轻松惬意,自然容易被人所喜欢。可编游戏和写小说却是需要作者呕心沥血,百般锤炼把自己折磨到死去活来才能有所收益的。一种是一眼望去后的赏心悦目,令一种却是费尽心力后的欣然一笑。一种颠倒众生,一种欲遮还休。
某种意义上讲跑步既是创造又是消费,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乐趣。跑步既是庸常的,它不需要任何器材,场地简单,也未必有无数人喝彩,只是一个人跑啊跑,一天又一天,外人根本看不到它的变化,又是一种极端,不断地让跑步者超越极限。尽情挥洒的汗水带来一种痛快的感受,坚持下来之后所获得身体的改善又是一种绵长的欣喜了。其实想一想许多事皆如是。
照传统思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才是正常配置,就如同学霸只需论学术,学渣终日撸啊撸。作家与跑步两个词似乎成为一组矛盾。作家就应当是手指修长并且书卷气十足的浊世佳公子,怎样也不该和筋肉纵横膀大腰圆的硬汉形象联系在一起。据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早晨从中午开始”,写着写着,就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摆摆,最后油尽灯枯。不由得叹一句,这真是在用生命写作啊。村上春树说他的身体条件一般。十几岁的时候,曾经跟大部分少年一样,面临过自信的问题,所以赤条条跑到镜子前,一条条看自己的不足之处,还写了个清单,可见他的先天条件,还不是最好的。可是后来为什么写作、跑步双丰收,成了一个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作家呢?
将人降低到这种纯粹的生存层面,是对他的侮辱,是对他人格的玷污。成天跑得这么半死,要说是为了延寿几天或是几个月的话,那是得小乐吃大苦,得不偿失。说跑步是一种排毒才是正解。这种排毒与其说是身体的,不如说是心灵的,相通的村上春树说:“我基本上承认,写小说这工作并不健康。我们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通过写作来创造一个故事,不管喜欢与否,人性深处的某种毒素就开始浮出到表面。所有作家都要直面这种毒素,意识到当中的危险,并想办法对付它。”
河豚这种鱼,肉最美的地方也恰恰最接近最毒的地方。人思考着的时候脑袋里就会蹦出来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突然生出许多贪嗔痴,想得多做得少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多少人属于喜欢做梦,把努力留给明天的那种。跑步无疑是一种清毒的好方法,当跑到天昏地暗汗流成河的时候便再也没有心思去胡思乱想了。
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其实未知。明知道有些事情有益身体和心灵,却还只是宁愿躺着不肯稍动一下。我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人生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会看到希望。
不论在夏威夷州考爱岛,盛夏雅典的马拉松赛道上,还是北海道的跑道上,村上坦言他不计较比赛的输赢,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了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
村上倒是更加关心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包括对于写作,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这些也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重要的是,他要达到自己的标准,超越昨天的自己。
他写道:“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他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正是这些标准,促使他在跑马拉松身体不支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跑到终点。
不能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我都要跑完全程”。
他时刻想的是怎样超越自己,而不是打败别人。
上大学时,知道了村上春树,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日本作家之一。但仅仅是个知道分子,知道他的作品——《且听风吟》风靡全球,知道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知道他的作品——《IQ84》读着有点像奥威尔的《1984》。如果你问我作品里的细节,和作品中要表达的`情感,我会摸着良心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些作品我都没有看过。
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对村上春树的崇拜,从同学口中,从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听到村上春树的名字。
然而,真正让我对村上春树有所了解,来自于他的随笔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是大学毕业后,我仍然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迷茫,整天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而苦恼,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句话,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看书。于是,在繁华的商业街里,我走进了西西佛书店。
在门口摆设地非常具有创意性地书摊和书架了,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本书,当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当时,大脑中一个深深的疑问移进我的心里,作家不都是过书斋里的生活吗?为什么么热衷于跑步?他在跑步时,都在想些什么?
本着好奇,我没有任何犹豫,买下了这本书。有人说,买书是最划算的事情,因为你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以跟作家交换一种思想,你只需要花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作家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经验,你只需要安安静静去感悟,就可以拨开迷雾,看见太阳普照下光明的大道。
我体会到了这些,然而,是在珍藏这本书5年后的事情了。
刚买回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但仅仅是看完了,只知道村上春树虽然是一位作家,但却是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的一生坚持做两件事——写作和跑步,其他就没有了,如果能够早点感悟到这本书里所传递的真谛,我想,也许现在的我,会有另一番景象。
只要自己有心,我想,改变终究回来,只是来得比较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