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先 ( 从正反两方面 举出事例 , 然后得出什么结论 ( 或证明什么观点 。
②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的结论 ( 或说明了的道理 。
比赛开始了。我们各自寻找不同的目标。刚才看着蚂蚱挺多,可真要想捉住它们,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它们总是飞来飞去,在草丛里,豆叶下和你捉迷藏。过了不长时间,王泽龙捉到一只灰褐色的`蚂蚱,他高兴地叫起来:“我捉到一只,捉到一只。”可我还两手空空呢。我东寻西找,嘘,终于发现一只浅绿色的蚂蚱正趴在一片豆叶上吃东西。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双手做成弧形,猛地向它捂过去。心想,这回可逮住你了,等我慢慢地移开双手时,它又从我的手指缝间跑掉了,还真够狡猾的。这都怪我刚才不够沉着。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当我捂住蚂蚱时,先用手感觉一下蚂蚱在手下的位置,再慢慢移动手,先露出蚂蚱身体的一部分,然后用手指捏住它。就这样我成功地捉住了五只蚂蚱。再看王泽龙捉的和我差不多。他捉到的蚂蚱部放入口袋里,装得多了,有的蚂蚱就从口袋里溜出来。“王泽龙,你的蚂蚱从口袋里跑出来了。”王泽龙一听,赶紧摸了摸口袋,“陈华鑫,这样可不行啊,你得想个办法啊!”可我有什么办法啊,我们又没带塑料袋或是瓶子之类的东西。比到这里,也太不过瘾了。哦,有办法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条又长又韧的细草。“我们可以用它把蚂蚱串起来。”在蚂蚱的脖子处,有一个环形的硬壳,我用草茎穿过环形的硬壳,把蚂蚱一只只地串了起来。王泽龙也学着我的样子,把他捉的蚂蚱串成了蚂蚱串。我们数了数,王泽龙捉了八只,我捉了六只,比赛继续进行。“不行,这样下去,我会输的,怎么办?”我自言自语着,心里有点着急,连忙跑到地边的树林里,找来一根树枝,然后用树枝在地里来回扫荡,这一招还真灵,那些隐藏的蚂蚱一只只都飞了起来,我和王泽龙追着它们奔跑,我们采用穷追猛打,各个击破的策略,果然大有收获。我们喊着、跑着,像是正在参加一场激烈的歼灭战。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看着手中的“战利品”,心情都非常愉快。最后,王泽龙捉了三十二只,我捉了三十三只,我以微弱优势赢得了捉蚂蚱比赛的胜利。我们把战利品带回家,给小鸡们送去了一顿美味的大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 明确改写要求。要想把改写文章写好,必须认真审清改写的要求,明确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② 读懂原文。虽然改写是一种再创作,但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增删大量的内容,那样改弦更辙,也是不符合改写要求的。
③ 讲究改写方法,展开合理想象。以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为例,主要应做到三点:
A.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巧妙构思。
B.要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工作。如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对诗中提供的环境、场面、气氛做必要的充实和渲染,形成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记叙文。
C.改写要有扩写的基本功。
④在代词和名词的使用上,仔细推敲,使之合于情理和叙述习惯。以转换人称的改写为例,应做到以下三点:
A.要弄清原文中“你”、“我”、“他”等代词所指的对象。
B.改写后的人称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上,要根据上下文环境,确定用名词或用代词。
C.改变了人称,叙述人的角度就变了,因此,根据具体内容,要增删一些文字和细节。如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后,就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描写。
议论文,分析事实,论证道理,当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规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态上,就是具有一定体式的文章的结构。怎样写议论文才算“合体”呢?
一是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这一点,众所周知,兹不赘述。
二是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三种。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
递进式同并列式结构相比,除了论点之间的意义联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结构模式与并列式相同,就不再说了。
所谓对照式,就是从论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其优点是结构简洁,论证充分,容易上手。最简单的对照式是在提出观点后,一段从正面论证观点,一段从反面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还有一种对照式结构是在正面进行论述或者摆出论据后,紧接着用转折或者假设的方式从反面展开论述。
我们全家要到兰溪去玩。说起兰溪,我就特别兴奋,那里虽然没有北京的万里长城,也没有杭州西湖的风景,但是那里有我的小伙伴,他们是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一到兰溪,我和小伙伴聚在一起,讨论到江边公园捉蚂蚱的计划。于是,我们就准备好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江边公园出发了。
今天天气非常好,太阳公公很大方,唤来了清风姐姐,把他那暖烘烘的阳光送到了我们身上。我觉得蚂蚱一定也很喜欢这种天气,应该会出来晒太阳的`吧。于是,我们来到江边公园的一块呈斜坡的大草坪,那真可以说是一望无际呀,这就是蚂蚱的居住地。我们用手轻轻地拂过草地,啊!成群的蚂蚱扇动着它那薄如蝉翼的翅膀飞了起来,几个朋友顺势捉到几只身穿绿衣裳的大蚂蚱,唯独我没捉到。突然我发现从草丛中腾起一只闪着玻璃般翅膀的蚂蚱,落到了岩石上,我弓起腰,蹑手蹑脚地靠近岩石,用手一扣,哈哈,抓到了。我两指夹住了蚂蚱,笑嘻嘻地说:"蚂蚱啊蚂蚱,让你骄傲,现在好了,你现在这样是你自己活该!”不一会儿,蚂蚱已经装满了我们的小盒子。
我想,下次捉蚂蚱肯定没这么容易了,因为蚂蚱一见到我们就被吓得屁滚尿流了。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 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了田间,然后开始着急的搜捕着猎物,突然,我发现了一只又肥有大的蚂蚱,我激动而又紧张,从小道上插过去,猛地扑过去,结果蚂蚱没捉 到,倒把自己弄得满身是土,脸上的土最多,几个小伙伴都快不认得我了,一个小伙伴哈哈大笑:“大家快来看呀!”,我生气的说:“有什么好看的\'!好好捉你的 蚂蚱吧!”我走向更远的田间,很快又发现了猎物,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慢慢地抬脚,轻轻的落地,弓着背,屏住呼吸,把手尽量避开蚂蚱正面,从后面攻击,快 离蚂蚱一尺时,飞快的冲蚂蚱落下,哈哈哈,这次终于逮着了,我得意的拿起蚂蚱,放进备好的瓶子里,捉了一蚂蚱我得意洋洋,高兴地在土地上又蹦又跳,弄得尘 土飞扬,接着,我又发现了一只蚂蚱,趁它不注意,我一把捉住了他,把它放进瓶里,捉了两只,我士气大增,接连又捉了几只,正在高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看 看小伙伴们收获怎么样了,我连蹦带跳的跑过去,却看见了全身上下都是土的几个人走过来,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我忍不住哈哈哈大笑,“你们怎么变成这幅模样 了!”他们没好气得回答:“这蚂蚱跳的可真快,不一会儿就跳走了。”他们的目光突然落在我捉了好几只蚂蚱的瓶子里,就要我分给他们,我极不情愿,但禁不住 他们的苦苦哀求,我就只能分了,又过了一会,我又捉了许多只。他们也捉了许多支,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
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边谈着捉蚂蚱的心得,一边评论着谁逮的蚂蚱最大,或者最机灵,或者最刁蛮.夕阳西下,我们每个人脸都红彤彤的,满是汗渍的猫脸,满是快乐。
在童年里,这就是一个金色的回忆,快乐的回忆。
一篇像样的议论文,除了议论文的结构合体、思路入格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论点的恰当阐述和对论据的中肯分析;没有这样的阐述和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就不能粘连起来,而这个粘连是有“术”的。
(一 观点+过渡+事例+分析
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过渡”和“分析”。所谓“过渡”就是要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所谓“分析”,就是事例叙述完之后,还必须对事例进行适当的分析评论,指出其本质特点,使事例和论点在内容上联结在一起。
(二 观点+过渡+论据+分析+归纳
这种议论文论证方式就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归纳”。所谓归纳,就是从多个事例中提炼出必然性的东西。既然要从多个事例中提炼,那么,“论据”部分,就应是两个或三个以上。
(三 一般道理+个别道理
即“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