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2 12:06:59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一】

窗外的“春天”

这是一个春天的上午,我正在写我的回家作业。突然我感到十分的疲倦,我就抬起头望一望窗外的“春天”。

春天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它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绿色。

我一抬头,只见那碧绿碧绿的草坪,一根根小草都是顽强的战士,破土而出。哇!快来看呀!草坪上还有几丛花朵呢!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紫的胜茄……这些花儿好像是一块绿地毯上美丽的花纹。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一阵清风吹了过来,可真凉爽呀!咦,这里是什么香气?我向四周望了望。哦!原来是一株杏花开放了,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杏花还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呢!

我把视线放在正中间,又看见了一种绿色的植物,它长在墙上……哦!原来是一大片爬山虎呀!

窗外还有成排的樟树,树干十分粗壮,茂盛的树叶在清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晃。樟树可以发出香气来***虫,樟树可以用来做樟脑丸,放在衣柜里,衣服就不会坏了。

想到这儿,我就不由自主地背起了课文:“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的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我们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突然一阵笑声打断了我的背课文,我一看窗外,原来是一群孩子在草坪上玩耍,他们都尽情地奔跑着……

呀!对了!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呢!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二】

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用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的字眼,就是为了与世界互动或联结,进而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所以任何孩子都必须去学校。既然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学校,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做些什么呢?《学校在窗外》作者黄武雄先生认为,人存在的基本要素是“维生”、“互动”与“创造”这三个原始的天生旨趣,学校应当去探讨让学生沿着天生的旨趣,充分发展。即在这三者之中学校教育能且只能着眼于“互动”这一要素,探讨如何让学生拥有不断创造的环境,让其发展独特的创造活动,而非反过来压抑他的创造能力。简言之,就是“打开人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在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了解自己,形成自己的人格,而非整天学习“套装知识”

那么,我们一直津津乐道、苦心经营的应对“高考”的教育教学,就是对正常应有的“互动”的干扰,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现今,很多学校在高一、高二就把一切向高考看齐,像我今年教的高一某班开了班级QQ群,口号就是“为了高考”,更不用说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学测试与评价了。这样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即使顺利通过高考,也因为接受的大多是支离破碎的“套装知识”,基本上没有继承,遑论创造了。现今社会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难道就没有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不“打开人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的因素吗?

作为教师,平时我们苦口婆心,费尽心机让学生去学去研究考试,如果是在高三一年这样做的话,是忍痛、是不得已。如果整个高中三年一直这样做的话,是残忍、是居心叵测;如果从小学,从初中就开始拆,那简直就是刽子手。因为孩子的原始旨趣就这样被我们和学校和有关教育形成部门联手扼***了。其实,在“互动”这一学校教育任务的前提下,学生本来就不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存在的只是每个学生与这个世界联结的点的不同,我们教师所作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联结的点。对于所谓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增加课时、多做习题、反复“磨”等方式,都是在其“互动”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雪上加霜,就是屋漏时的连夜雨。学生学习的困难,“常因他的抽象能力未达到他要学的知识所相应的抽象水平”,实现更顺畅联结的方式应该是降低抽象水平,“给学生多点时间与自由,给学生多点问题去思考”。

“如果学校教育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及发展人的抽象能力,那么无数经过学校教育陶冶的人,将会比今天的人具有更丰沛的创造力。”“如果说学校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想、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编舞、搞剧场、玩乐园、打球、版社团,让他们自由地运用时间与空间。”

期盼这样学校教育早日来到。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三】

窗外的“小镜头”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坐在窗前,看着这窗外的风雨,哗哗地下着,雷电公公似乎也想为这风雨伴奏,轰鸣声响彻了天地。紧接着一道白光也劈了下来,使得天地间突然变得亮如白昼,又忽的暗了下来,好可怕的天气啊!真不知道这个点会不会有人走在街上,要是有的话,那该会是什么样子啊!

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没有带伞,没有人接她,她只得冒着风雨往前走,一阵狂风吹来,她那瘦小的身躯被狂风吹得摇摇晃晃,差一点点就被风吹倒了。但狂风似乎非要将她吹倒,还叫上雷电一起欺负小女孩,先是雨越下越大,再是狂风无情地咆哮,接着雷“轰”的一声,吓得小女孩不得不加快速度向前跑,但闪电又“哗”一下劈下去,小女孩这回真的摔倒了,她哭了,哭得很伤心,但她并没有被放弃,又努力地爬起来,向前奔跑,终于她到家了。

当时有不少的车辆在行驶,但它们却没有人下来扶一把小女孩,也没有人去送一把伞,帮一帮她,她才很小啊,如今,这社会真是太令人寒心了!我不禁为小女孩感到伤心难过,还为社会感到伤心难过啊!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四】

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 沙沙 的写字声。窗外却一如既往地沸腾。

此时,正是自习,我转头向窗外望去,明媚的阳光刺眼地折射出万丈光芒,鸟儿叽喳唱起了交响曲,它们停在电线杆上,相互张望着,似是乐谱上动人的音符。我的思绪不由得徘徊起来。

初中生活即将接近尾声,这是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旅程;繁多的作业,愁人的,真挚的友谊。。如今,离中考已只有50多天。遥遥无期的翘首等待,苍苍茫茫的流金光阴一转而逝。于是,窗外的草地上不再有我们可爱俏皮的身影,宽广的操场上不再有我们欢乐的笑声,更多的是一吃完饭便冲向教室学习的勤奋身影,一题不懂就问个透的钻研精神,于是,我们不再有对 韩,日 的嘻哈一族,不再有对明星的狂热喜爱----因为我们是初中毕业生,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将来要建设祖国的重任。

推开窗户,落叶随风在空中旋转了几周才翩然至地,新生的绿叶在阳关的照耀下显得无比青翠,无比生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窗外又多了一批初一新生的嬉闹声,彩色的衣服,银铃般的笑声组成了一条生动,美丽的风景线。孰不知,那道风景却也曾经属于我们。

春夏秋冬轮回运转。青春善美的容颜,长发飞扬,神采奕奕的青少年全部是窗外流动的风景线,我在捕捉风景的同时,渐行渐远的是时间。于是,我捕捉到的是窗外的风景,珍惜的却是窗内的流金。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五】

据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而在我眼中,中国的集体教育是从孔夫子开始的。为什么要把很多人集中在一起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学习?古往今来的专家们给出了很多解释。但学校教育确乎是一天天发展壮大了。

现在你要是问别人“你为什么要上学”,那人准会愣在那里,因为上学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理由。可是学校教育的弊端似乎也是越来越严重了。到底为什么要上学?学校教育应该干什么?也真到了该问一问的时候了。

《学校在窗外》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

作者黄武雄认为,人的原始旨趣有三项:维生、互动、创造。他认为维生不必教,创造不能教,能教的只有互动一项。所以作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做而且只能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

为什么学校教育应该做这两件事呢?作者的解释是:“未受教育的人,虽然对周边的生活有深刻的体验,但他的经验世界狭小,没有太多机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拿来,与别人在不同时空下的经验相互印证,因而看待事情只陷入自己的特殊经验。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经验,拿来不断与他人的经验相互印证,视野才能开阔,判断才能周延,思路才会清晰,人的内在世界才能充分发展。”

如果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作者认为那就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互动、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

那么现代学校是按照这三件事去做的吗?显然不是,作者认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套公式,浮离于真实世界之上。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作者以其独具一格的眼光发现了这个属于所有学校的通病。现代学校教育,重知识不重经验。由于学生只忙着去背公式,背死的知识,他没有时间去接触实际的世界,无法去摸索、积累丰富的具体的属于他自己的特殊经验。等他从学校里毕业,进入现实社会,缤纷多变的现实会使他迷惘,他发现很多事是没法套用公式去解决的。但学校教育给他形成的习惯让他无法发挥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他只是一再地回到公式中去,生搬硬套地去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因此,很多从学校里出来的人,他的思维始终是浮离于真实世界之外的,无法与真实的世界融合。这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高分低能”。

学校教育应该打开人对世界的实际经验,而不应该只是把学生封闭在书本之中。只看重学习抽象知识的成绩很明显是错误的。

很多人是在离开学校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我想,这也正是本书的书名——“学校在窗外”的真正含义。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六】

最近,拜读了黄武雄先生的《学校在窗外》一书。书中,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等一连串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探寻和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从而引发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重新去认识学校教育,认识社会……作者认为,孩子去学校是为了与世界互动,打开经验世界与发展抽象能力,以便于与世界联结。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要做两件事,一是打开人的经验世界,二是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学生应能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看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复制成为下一代人的思想行为。

那么,我们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学校教什么?孩子如何学?现今的教法与目标是否正真适合孩子内在的发展呢?我们的教学宗旨,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事实上,教学时,大体都是将“套装知识”和简单技能进行传授,给予学生简单的知识骨架的建构,这些知识技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为了加强孩子的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出路而服务的,是一种追求短期和直接目标的实用主义的行为。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失了知识积累过程中的自我经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只是复制知识的机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而学校的主流价值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后,就会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在学校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考完试会把书本扔掉、撕掉,呐喊道我们自由了、我们解放了。相对封闭的学校就像象牙塔,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很难适应这个大环境。他会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跟这个社会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会自暴自弃。当孩子视学校为樊笼,书本为锁链,那么这种学校的存在和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不符合和不能适应孩子的内在成长。

实际上,人的学习大部分靠自己,而非依赖教师。教师最多从旁协助。所以,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解除学生身上的压抑,让他恢复童年时的好奇,让他想学;其次是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到方向;再次是营造讨论问题的环境;最后才是“教材与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索经验、交流经验、验证经验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拓展知识的视野,把知识真正还原为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的学问,而在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给学生多点时间与自由,给学生多点问题去思考。

读完此书,我深深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在埋头工作的时候,抬起头来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看一看学生,看一看窗外,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去进行一些改变,做真正适合孩子内心成长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下雨的窗外风景作文【七】

教该怎么办?如何进行教改?《学校在窗外》的作者、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的看法是应该分底层和上层两部分进行改革。底层部分指教育大环境,上层部分指教育观念、教材、教学态度与技巧等。

关于教材的改革,我非常赞同黄教授的观点。教材的编写应由浅入深,不应浅尝辄止。因为人接触知识的目的不是要东学一点,西学一点,而是要促发知性的成熟。人只有深入某些领域,才能达成知性的成熟。一个知性比较成熟的人,便有自学的能力,也逐渐能够独立思考。

黄教授还反对教材全面简易化。因为全面简化而没有相关的配套去重视个别差异的话,那么不只牺牲了精英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会矮化其他学生潜力的发挥,矮化整个社会的智力。所以,好的教材应是在简易且必需的基础之上,仍要有较深入的教材,标注记号;作为识别。否则表面上要简化教材,事实上则逼迫学生去补习。

教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粤教版语文教材在使用方便的弊端。教材全面简化,也配合了相应的选修教材加深相应知识,但由于不计入学分,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干脆直接弃选修教材不订不教,真的是牺牲了精英学生的正常发展,也矮化了其他学生潜力的发挥。长此以往,矮化的是整个广东的智力。希望这样的局面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通过这次跟岗学习,我才发现深圳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真心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