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喽!”奶奶一声叫喊,我们立即围到了餐桌边。
今天的菜有宫爆土豆丝、西红柿鸡蛋,我却有一些吃不下去,坐在这儿。奶奶见了,嘀咕起来:“哎!现在的孩子可真难养呀!要是我也有这么多好菜,早去抢了!”
这时,老妈端来一碗竹笋鸡蛋汤,我迅速拿起筷子,将一片竹笋放进嘴中。
“你这孩子,早吃晚吃都是吃!你怎么不等到汤上桌子才吃呀?”妈妈笑着问我。
“竹笋几乎遍地都是,何必要抢呢?”奶奶说,“因为竹笋……是纯天然蔬菜,没有化肥,所以很健康。”我一边一边说。奶奶看见我这副滑稽样子,竟然情不自禁地笑了。
“哎!听这点儿!”爷爷严肃地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如同日本的明治维新,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还是党中央的功劳呀!”爷爷话音未落,我问道:“爷爷,那竹笋一般还吃不吃呀!”“嗯……“爷爷思索了一会儿,说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10家子中有5家在吃!”
“那竹笋在哪儿才能看到?”我 问。
“应该只能在一些茂密的地方才能找到!”爷爷不太肯定地说。
“那爷爷,竹笋有什么能力呢?”我又问。
“一是无公害,二是吸油,不会让人胖!”说到这儿,爷爷那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要不……”我迟疑了一会儿,“我们周末一起去挖那竹笋,作出预防禽流感的准备!”
“好主意!”全家顿时跳起来,要知道,这次午饭可是在开心喜悦之中度过的。
亚运,曾经在多少广州人心中燃烧过希望,在多少广州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有火热的情感、有奔涌的热血、有苦甜的汗水。每一个路标都刻下关于梦想的预言;因为这个梦想,用微笑迎接闪电,用坦然面对狂风,心底里不息的永远是那一炬炽热的火炬,激昂的火焰。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自亚运会诞生以来第一次由中国承办。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不但收获了竞技体育的骄人成绩,国人更以对举办亚运会的`热情支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
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又迎来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亚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仿佛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杰作,一开始的千人击缶气势磅薄;接着的飞天翱翔五环激荡。中国画写意淋漓尽致;传统武术博大精深。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手法一一展示。时间不长的一个多小时文艺节目将晚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现场观众欢呼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相机的闪光灯如同银河群星般闪耀。当各国运动员入场后通过独特的方式将亚运圣火点燃,开幕式更是到了一个仿佛疯狂的高潮,那一刻,体育馆沸腾了,广州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说句实话,这次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我见过有史以来亚运会最精彩的一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憾力。它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理念,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承诺“人文亚运,绿色亚运,科技亚运。”在10年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形势如此困难的时刻,我们不仅如期举办了开幕式,而且还如此的成功。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强大的,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了。我深为自已是中华一分子而兴奋和自豪。中国加油!
从小到大,与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的情景,我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比起美食,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亲人之间的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但近年来,我发现同样是在餐桌前,谈话却越来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团年饭来说吧。一开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始互相寒暄。爸爸关切地问爷爷奶奶:“爸,妈,您们最近身体好吗?”“挺好的,不用担心。”然后爷爷奶奶就询问爸爸工作上的情况、我的学习等等。接着外公又嘱咐我说初三学习固然很紧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总之,无非叙些家长里短不久,外婆和妈妈陆陆续续端来几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连连称赞。本来,我以为难得过节能这样一家人齐聚一堂,应该彼此有很多话想说,但谁知菜一上齐,大家就渐渐沉默了。有的开始只顾着看电视上的春晚,有的开始一心看手机新闻,最过分的是,连“吃”这一基本环节都被影响了,姑妈说:“各位稍等,请先别起筷,待我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她非但要将整桌子的菜摆成好看的形状,拍个“全家福”。还要给每一道菜都拍个特写。别人还可,两个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饿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议道:“这样光拍照,不吃,有什么意思呢?”惹得大家都乐了。
终于大家起筷,餐桌周围陷入了与春节的热闹气氛好不相衬的沉默之中。除了电视的声音,和手机的按键声,没有什么声音,偶尔有人在手机上看到有意思的新闻,说出来分享一下,也不过大家略议论几句就又安静下来了。别人没话说,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他们不停的呼唤,餐桌旁的每一个人都喊了个遍,可是没有得到丝毫关注。最后,表弟无奈地说:“他们怎么都不理我们呢?不如我们两个一块儿玩算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就闷闷不乐地离开餐桌,一起到客厅玩玩具去了。
饭后,姑妈让我们上微信给她发的照片点赞。于是爸爸就找到她发的照片,给她点了赞。我看到照片旁还配了文字:“团年饭,一家人欢聚一堂,真是其乐融融!”可是,今晚大家都只顾着做自己的事情,餐桌旁缺少了应有的欢声笑语,只有尴尬的沉默,这样也能叫其乐融融吗?
餐桌前的谈话,不仅仅只是亲人之间的闲谈,更是寄托着亲人之间的爱与关怀。现在,交通条件比从前发得多,团圆已经并非难事。可是人们普遍变得更加浮躁,整天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该身心放松,与家人谈笑的聚餐时光,都只顾着看电视、玩手机等等,餐桌前的谈话就越来越少了。团圆的意味渐渐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齐吃饭,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谈话。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总能听见温馨的谈话声。
先是女排的坚忍不拔,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搬两局,首先拿到赛点,在第四局失利,不急不躁以3比2赢了东道主巴西,晋级四强。
再是林丹的惊心动魄的第三局,最终林丹也是顶住压力,顺利晋级四强,即将再一次上演“林李”大战。
电视前的我被这两场比赛搞得“神神经经”的,一会举起双手做出拦网的姿势,一会右手握拳有力地向前挥舞,一会像是手持球拍猛扣对手……总之,不单单是妈妈看到的那些动作,就连我的心都和女排、林丹在一起了,每一个动作都像是我做出来的一样,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失分都紧紧的揪着我的心。
比赛的结果不负众望,获得了胜利。在此,再次恭喜中国女排和林丹,也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比出风采,赛出水平,获得更好的成绩。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加能够说明一切。仔细回想起来这两场比赛的过程,两场比赛之间似乎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处。
我又打开比分和视频,再一次经历了一遍女排和林丹的心路历程。首先是第一局的比分都特别大,中国女排以15比25毫无悬念的输给了巴西;林丹则是21比6的超大比分结束首局比赛。这都是心理战的比拼,在大比分落后或者领先时,无论是落后还是领先的那一方都在心理上认同了这样一局比赛的结果了,所以落后的一方就没有了力气去翻盘,领先的一方就打的`更随意,更自由了。
再者,先说说林丹吧。在第一局超大比分赢球的情况下,居然在第二局以11比21输给了对方,这都让观众“大跌眼镜”,甚至是不敢想象。我想这也是印度选手斯里坎特的一口气吧!就是不服输的这一口气,放开的打,才有这样的完美翻盘。第三局,林丹和斯里坎特你去我来,反复领先,就是在得失分之间,看看谁的态度更好,谁的求胜欲更强。最终,林丹21比18,以微弱的优势有惊无险的战胜了印度选手斯里坎特。
显然林丹胜就是胜在了最后的一口气,技术前两局两个选手都证明过了,几乎不分伯仲。最后一局的焦灼比分,拼的就是一口气,一口必胜信念的气。中国女排也就是有这口不服输,必胜的信念才反败为胜的。
女排在第一局大比分落后后,打的更加放松,不那么拘谨,正是这样中国女排打出了自己的风采,打出了自己的气势。接连在第二局、第三局以25比23、25比22的微弱优势赢得了领先,拿到了赛点。巴西女排也不甘示弱,现场观众绝大部分都是巴西的球迷,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呐喊助威,巴西女排也穷追不舍,终于在第四局不甘落后的情况下,争回了了宝贵一分,以25比22在大比分上与中国女排站成了2比2平。
进入到关键的第五局,比分从1比1开始,比分交替上升,一直到10比10平,每一个球都那样揪心,那样精彩。中国女排连得两分取得领先,替补队员的欢呼雀跃和现场观众小男孩的眼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随后巴西队员发球没有过网送给中国女排一分,正是这样的一分,巴西女排队员的气势一去不复返,最终中国女排以15比13赢了卫冕冠军,经历坎坷,进入四强。
这场比赛的胜利,中国女排和巴西女排的技术是无可置疑的,中国女排和巴西女排的韧性和求胜欲都是那么强烈,差距就在最后的那一口气,必胜的信念。
我们在生活中也一样,拼一口气!落后时,不服输的那口气;进取时,前进的那口气;面对挫折时,必胜的那口气;面对欺凌时,不低头的那口气等等
这口气是我们的骨气,是我们的信念。老话说“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就是这个道理吧!
就是这口气决定着成功与否,决定着做人的执著、朝气、信念和信仰。你有丢过这样的“气”吗?中国女排和林丹给我们说,这样的气不能丢,一丢就输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