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这片绿色的土地,空气显得那么清新。那毛茸茸的花朵在远处悄然地绽放,令我十分难忘。那榕树胡须似的根须随风舞动,轻轻地搭在行人的肩上。那碧绿的树叶落在小河上,发出极其微弱而悦耳的“嗒嗒”声,更令我难忘。
顺着幽深而宁静的林荫小道走去,一块平地映入眼帘,这儿是鸽子们的天堂。这些鸽子很是可爱:深绿的脖子仿佛与周围高大的榕树融为一体了,而黑色的大眼睛总是敏捷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多了一分俏皮。羽毛也是极其漂亮的,尾尖一点银闪着光芒,而身上的深蓝色让鸽子们显得更多彩,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养过的两只小鹦鹉,也是这么可爱,也是这么调皮。说实话,我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鸽子。若是换作杭州,那鸽子听见我的脚步声,也早早地飞走了。
从平地继续往前走,一簇小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花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这花是很美的。它没有花瓣,只有毛茸茸的枝条,这些枝条是粉红色的,随风摇曳。远看似毛球,又似太阳散出的明亮光辉。
正当我陶醉在这花丛中时,一只小麻雀踏着轻盈的步伐,在这人流密集的地方自在地散步。它的身体是树皮般的棕褐色,头可以四处转动,它的目光是那么尖锐机灵。虽然麻雀天性怕人,但在这生机盎然的维多利亚公园,却与友善的人们和谐相处了。那只小麻雀看见了我,在路边叽叽喳喳地叫着。
我顺着它的方向缓缓走去,穿过娇艳的梅花组成了拱门,来到了一座小山丘。虽然不是崇山峻岭,更不是层峦叠翠,却有不畏严寒的蜜蜂,早早地出来透气。远处,人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运动员奋力奔跑时滴落了一地的汗水,我仿佛能听见汗水落在地上的\'“嘀嗒”声。
这山上的小路,起初是十分泥泞的,隔一段便有些青苔,让我险些摔了一跤。正当我准备转身回去时,抬头一看,只见山顶的大树上掠过一只乌鸦。它的嘴红得似血,身体黑得发亮。不远处,一枝腊梅悄然探出了头。这是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公园!
想着想着,我已经走到了山顶,迎着凉爽的清风,我顺着下山的路,一路跑到了山脚下。早晨,好清爽!我站在山脚下,回想着可爱的鸽子,美丽的花朵,机灵的麻雀,山顶凉爽的清风……这时,天上下起了牛毛细雨。路人见到这情景,纷纷打开雨伞,躲进屋檐下,我却十分享受这雨中漫步。与其闷在房间里,还不如在这维多利亚公园里淋着小雨,呼吸着新鲜空气,让旁人奇怪去吧!
夜晚的.维多利亚港湾真是美不胜收,到处都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朝大海看去,啊!海面泛着微波,一阵阵海风吹拂着我的面颊。对面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矗立在港湾边,上面镶嵌着“金丝”和其他五彩斑斓的灯火,有引人注目的紫荆花灯火,有三角形的灯火,还有可爱的“小海豚”……各式各样,闪闪发亮,倒映在大海里就像五颜六色的烟火。
当风平浪静的时候,那星星点点的“灯火”躺在海面上,欣赏着美丽的夜景;当海面泛起波浪时,“灯火”又在海面上跳跃。
一艘艘轮船从海上驶过,向海面洒下了无数金光。
啊!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香港。
一走进儿童公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面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也有紫的。稠密的叶子衬着争奇斗艳的花朵,格外艳丽。花坛中间还有几朵高高的向日葵!它整天面向着太阳,好像在和太阳说笑。在花蕊的两边还有一个个花瓣,它还长了很大的\'叶子,发出阵阵清香,吸引了很多的蝴蝶和蜜蜂。在花坛的两侧,有很多茂盛的的柳树,它们棵棵摆动着柳枝,就像在欢迎我们。风一吹有股清香的味道。它们高约四米,宽约二十厘米。从远处看,就像几位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再向北走,有大象滑梯、旋转木马……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有的一边唱歌一边玩耍,有的还拉起了小手……
再向东走,是一条清澈的人工湖,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水里有小鱼和小虾等等。
我喜欢儿童公园,我喜欢它那美丽的景色。
《美丽心灵》,对它定性的标签中有一块是传记,我负责任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类电影。约翰纳什,现实生活中被喻为普林斯顿的幽灵。他是数学天才,博弈论大师,二十二岁发表博士论文质疑亚当斯密,三十岁患严重妄想型精神分裂进入长达三十年的学术行为休眠期,之后奇迹般恢复,94年在一片质疑声中抱回诺贝尔经济学奖,坚持学术研究至今。伟人的一生再离奇都是传奇。纳什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和风靡重新备受瞩目,而他已是夕阳下颤颤巍巍独自走在人行道上的寂静老人。时间是唯一的绝对公平。
影片从普林斯顿的开学典礼开始,礼堂布置,学生姿态……我由衷感慨自由的氛围才是滋养天才的土壤。胶片颜色狠棒,柔和怀旧的调子,让我错觉是《美国往事》的再现。纳什和汉森的初会颇有“天才相轻”的率性,后来汉森所作所为一步一步倒影出他的君子人格,亦敌亦友,真挚诚恳。即使他不算稀世才俊,他的风度和本真也足以赢得我的倾佩。
纳什在校其间几乎只窝在图书馆和寝室不知疲倦地搞“橱窗艺术”,他不认为还需要在课堂和书本上浪费时间。同学都半开玩笑地怀疑他退学了,他却无所顾忌地直言,上课会让人迟钝,破坏人创造的潜能。这是天才的清高,自命不凡,也许还带着些刚愎,嘲讽。他输了围棋能怪游戏本身有缺点,这难道归结成天才莫名的`底气?
台球室那段“液***流”的理论实在拍案叫绝。多么露骨,洒脱,直奔主题。几十秒就把一个智商泛滥情商缺憾的理学家形象勾画出来,还带着通透的男性本能意识。天才也是人嘛。顺便提到那个纳什幻觉出来的查尔斯,他的室友,算最亲密的哥们儿。他是浪子,酒鬼,感情用事,放荡不羁,貌似还崇拜劳伦斯。就是那个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浸透情欲的创作天才”。我记得《查》一片里雨中泥地上野媾的一场戏,那是名副其实“狂野的爱”。套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我自认为那是文艺作品中最唯美地体现本我状态的一次性爱场面。看到那大多数不压抑自己的人应该有感动到哭的效果。我反正是因为这一幕深刻明白了成功的电影在于引发一场集体无意识。
查尔斯还有他的小侄女儿,这俩角色很神奇,我真完全没看出他们是幻觉。帕切一开始存在得相当有质感,也只有天才在妄想的时候能幻得如此细致周到。回想追***戏码中给帕切手枪来了个子弹出膛的慢镜头,我就自愧跟天才的思维强度相比果真天玄地疏。不过后来在麻省理工纳什办公室门外的走道,帕切消失在“亮着红牌”的出口,我幡然顿悟,他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查尔斯意味着纳什纯粹的男性内核以及丰富人物真实感的世俗成分,他侄女儿代表了纳什的天真童趣和对情感互动的渴望,那么帕切应该是满足了他英雄主义过头的存在感。其实他在现实中就无比强势地屹立着了,在五角大楼凭空干望着眼花缭乱的数字当场解密,镜头步步逼近他灵性的眼睛,简直太牛掰了。多句嘴,霍华德是密码控吧,这里不算又《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的,是不打算拍“解密梵高”了……
话说那个秀色可餐的金发美女神话般地给了纳什临门一脚的灵感,想必他说谢谢的时候,她可能觉得是闪灵吧。我也由此深刻认识到纳什的确是有两个脑袋半颗心的怪物。所以徐志摩“只有一颗脑袋一颗心”那一套纳什完全耍不来。所以跟他天生一对的另一只“母怪”(此处强调绝无轻蔑之意只好采取主动了。这位麻省理工物理系唯二的女生之一,还是才色兼备,形容俱佳的妙龄女郎。这些好处倒还其次,她的忠诚和韧性是少有的。纳什令很多男人羡慕到嫉妒的是,他不仅有超凡的头脑,还有一个至贤的妻子。
他们刚开始算是对彼此智慧的认同和性别的吸引吧。不过天才之间的恋爱也只能让我辈看得瞠目结舌。他执她手在浩繁星空指出特定图案,固然浪漫至极,可那种空间想象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呀。本片极度摧残我的自信心。
艾丽西亚这个角色演得很丰润,情绪转变时弯儿打得自然不粉饰。比如求婚那里,纳什迟到还“裸送”一切面巨多的玻璃球,换了我也觉扫兴啊。一听他留心她说过的话,那甜蜜劲儿。还有打纳什助手那一巴掌,火候可以,怨,怒,盛,肃悉数占全。还有主动邀欢不成,喝凉水砸玻璃那种本能的失落和挫败感……不过我特想不通一处,纳什晚上发作一通看上去完全是保护她,为什么她立马就能打电话订心理医生呢?而且当时她还是大肚子转眼就平了,还是医生告诉她纳什精神分裂的……这段没整明白。
这部片子我通共哭了五次。艾丽西亚推着儿子说撑得住的时候,女人的坚强和深情令人动容。比爱情更丰厚的是责任。艾丽西亚告诉丈夫什么是真实,也许真实不在脑子里,在心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所有人往纳什桌上摆钢笔,他在穿越了三十年的混沌后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死后重生,别开生面。纳什的获奖感言,此生因为她的默默守候才成就一切。突破的源泉在于神秘的爱情方程式,像无穷的宇宙,没有确定,只能去相信。他吻帕子,她双手捧心,他们相视一笑,这叫相依为命。纳什给妻子围披肩,呼其小姑娘,就这么白头偕老了。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朱颜不再时还有男人对她说“比起你年轻时候的美丽,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片中出现多次的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是窗子和手帕。纳什喜欢把书桌抵着窗户,公式写满玻璃,书桌还曾破窗而出……艾丽西亚送给纳什的帕子,希望他做决定的时候带给他运气。纳什在重要时刻都攒着帕子……我只想说,我到的是,理智需要出路,而情感需要归宿。
再说那三个纳什幻觉中的人物,直至影片结束他们都没有从纳什的视线里消失。我喜欢导演这样的处理方式,不落俗套。天才的脑袋,现实和幻境可以并存,重点是纳什能够分清虚实。能够自持比彻底摆脱更生动。我私下里觉得精神分裂和灵异体质是共通的,不是轻易能丢掉的。事实上克劳演的纳什从头到尾无刻不有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情感不协调,联想散漫,思维不是逼近破裂就是基本松弛,象征性思维泛滥……我一直认为大智若愚跟精神分裂的界限是相当模糊的,天才跟神经病只是程度的区别。所以常言道,过犹不及。
最后我忍不住要说,现实生活中的艾丽西亚在跟纳什离婚后依然照顾了他三十年,懂什么叫从一而终,上善若水的爱情了吧。他们唯一的儿子因为遗传因素也精神分裂过。这个女人要承受多少才把丈夫孩子纠回常规世界,无法想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