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
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
”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
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
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
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
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
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
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
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
请看:
例3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
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
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
请看:
例4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
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
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
(20xx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段,考生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
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
②③两个段落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
④⑤两个段落,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不轻易说‘不’”。
第⑥段,总结全文。
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转眼间,我的高中生活已过去了。有欣喜亦有伤感,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与同学们相处的生活也结束了。你们的真诚、欢笑让我难以忘记。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分别习以为常,自己也能够坦然面对。可今天在最后还是不争气的落泪了。舍不得,是真心的舍不得。舍不得这些同学们,舍不得教我们的恩师们,舍不得这个高三四班。
高三四班,尽管相处的时间只是短短的几个月,但留给我的是最为深刻。父亲说,高中的同学到现在他也记忆犹新,一开始我还难以理解,以为高中的同学同以前的一样,一离开便谁都忘了谁。到今天才明白真的有那么原来分别真的有那么沉重。
一百天的时间固然短暂,但它也能包含着我们的付出。四班,有着我们的酸甜苦辣,有着我们的欢笑,有着我们的`困苦,有着我们的悲伤,有着我们的汗水和泪水。
六月的季节,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是个美妙的季节,是个毕业的季节也是分离的季节。我也最终将和我的朋友们分别,尽管是心痛,也是不得已。也许以后的日子再也难以想见,也许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有着很多的也许,可这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有经历才会有成长。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也。浑浑噩噩的度过十几载,现梦中惊醒,唉……
明天就要高考了,是真正决定的时刻到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明日进考场,金榜定有名。在最后,祝愿高三四班的同学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未来前程似锦
一、审准话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重。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具体方法为:第一步,读“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第二步,弄清“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第三步,应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为确保“符合题意”,在写作时,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这样,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该不成问题。
二、选妥文体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正确是前提,但要达到我们所说的“成功”,则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判断一篇作文的立意是否深邃、高远、有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文章有没有在深度上有所建树,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是不是有超越大众化的见解,甚至创见。②有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③有没有深远的历史感与现实感。④有没有预见性。⑤有没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⑥有没有哲理性的思考……考生要在考场上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首先,要有超越一般的眼光,有时代责任感,意志坚定,情趣高尚。其次,要有历史感和预见性,能透析事理,升华哲理。再次,要从多角度联想,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新最佳的角度来立意。此外,还要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当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更美好了。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确有这般。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的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后,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时候就不用整天埋头在教室里,被眼前那一摞摞厚重的书本遮住人生的视野。那样,亲爱的老师们不用埋头在一摞摞卷子里,为我们有意、无意的考次糟糕的成绩而大费头脑,更无需为了让我们能够专心做那么些累人的习题、背诵一些枯燥的教条而大费口舌进行说教。外界的世界是灿烂的、开阔的,蓝天、白云都会那么真切,大可没有必要让书本把整个头脑折磨的迂腐而木讷!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时候可以漫山遍野的欣赏花草,观察、记录、思考一些身边的自然景象,感受最真切的.生活。假若可以,每天都可以躲在树荫下,悄悄读几页书,或者与身边的小花小草、天空的小鸟,偶尔玩一些小游戏,不必担心被各学科烦躁的知识所包裹,没有太多空洞的精神说教,更无需为那么些繁琐的试题而累大头脑,整垮身体与意志。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的主要精力,就不是那么些空洞的理论与推理,有的时间,我们在现实中总结、发现点点滴滴的知识,无需估计这个题会考、那个题不会考而受第一范文网纲的束缚,有的时间,我们每个人可以去发现自己的一点点特长。假如,高考之前就可以获得那些自由,那么就可以找寻一片没有肮脏分数与作弊的纯净学术氛围,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两门课程去认真地咀嚼与揣摩,不必顾忌刁蛮的,专门选择那么些自己不喜欢的问题去考。自己就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主宰,只要身边有那么一些智慧通达的师长,不是那么些为了谋求个虚荣而违心地强迫大家学习的书匠,从身边指导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道路,多么自由、多么开阔。知识的世界固然繁琐,然而,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变得简简单单。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时,就没太多的考试压力,对人才的认识也不是以死板的分数为标准,那时,我们可以自由的博学,不必在乎会因为对一两科知识的厌烦,而让高考体制抹***自己的全部才能。假若可以,知识的疆界就不单单是做数学题、背各种各样繁琐的问题。那时,就可以放开手脚在各种名著里攻读,感受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必被一些钻进习题集的迂腐书生的认识绑架个人的追求,更无需为各种让人不开心的考试而远离自然与生活,进行各种繁琐的训练。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样就没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论文、职称评审的****现象,老师们无需费尽心思去讨好各级领导,并倾尽一生的去追求各种肮脏的荣誉,他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目光放在让学生获得最有益发展的角度。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了一而再的提高分数,歇斯底里的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那些做法早已让学生厌烦,然而,那些所谓的精神说教者们,还在苦口婆心的唠叨着:不好好儿学习,考不出去,就在家种地吧!然而,看看那些费尽气力、耗尽家中无数资财考出去的,还不是在大城市的一角里,拿着低微的工资享受着“月光族”的贫穷与无奈吗?还有,今天的教师们只是为了考试而教育,又有几人真正深通与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一个高考的体制,让全民都陷入追求高分数的恶性教育循环之中,多么迂腐,多么不智不值呢?
我想生活在没有高考的时代。那时候,就可以学习一些狩猎的基本常识,可以养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学习有趣的耕种知识,更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曾经,那时候的教育天地是多么的开阔呢?然而,即使像今天这样,呆头呆脑的钻进了书本教条的深处,我们依然不能抱怨知识对庸人的捉弄。依然要调整自己的厌烦状态,高呼着:“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种地者,先种心:心中先有种子,大地后有桃李;先播春风与梦想,后收秋色与果实。我想,如果能给自己、别人、后人留下一棵丰美的桃树、扶疏的李树,那是一个多么醉人的开始啊。如果再能给世间留下永恒的春风,那将是多么令人慰藉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可是,你对我说:心田种下春风又有何用,如果世界全是冰雪。不,你不必先报怨环境污秽,如果你自己的心田都不想种下一缕春风,那你又何必报怨社会上没有枫红银杏黄、瓜绿葡萄紫呢。
当然,我理解你的心情:君不见,有人一边诵着佛经、圣经、道德经,一边狂求名利并且不忘宣讲所谓理想主义者春风情怀;君不见,有人一边唱着“我反对你的观点,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一边潇潇洒洒搞着小动作耍着歪门邪道竟还自认为在心田播种良善。真可谓:心有雾霾,口吐莲花;心有冰雪,口吐春风。也许不应该对人性要求太高,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心田,种的当然是小名小利、小恩小惠、小得意小酸溜,真正种植春风的心田何其少也。
于是,我想起了那个种春风、播大爱的史怀哲——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哲学家、音乐家、医生。
他本是欧洲的名人,衣食富足,可他自愿到非洲无偿行医。他老老实实学习了七年医学,他认认真真为黑人免费治疗,他耐心加严厉地面对着缺少文明习惯的他们。他还提出了“敬畏生命”理念:牛吃鲜花是应该的,人为了美而摘花则是罪;不无端***害生命,哪怕是甲虫或青蛙;使用动物的生命要有敬重或惭愧之心。今天,环保主义者行动在世界各地,他们是否知道史怀哲的名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史怀哲在世人的心田中种下了春风,我们相信种子,也相信岁月。钱穆先生说:“一个人就是一种风俗。”今天想来,他这话未必全对,因为你未必影响到他人,他人也未必愿意接受你的影响,哪怕你是对的。
但是,种下桃李春风,总比种下仇恨妒忌与丑陋好吧。只是你本人,必须要确定,你种的确实是桃李春风,而不是狗屎拌香油喂别人,自己偷着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