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您好。
我叫**,今年十八岁,是来自河南省**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刻看完我的自荐信。
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有许多专业是在国内名列前茅。我的许多师哥师姐都不约而同的选取贵校为第一志愿。我也渴望能在明年夏天拿到贵校的录取通知书,我期望成为贵校的一名学生,期望在贵校深造,渴望成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期望成为贵校光荣历史的证明人。我期望这次自主招生能够改变我的人生轨道,让我投入到贵校的怀抱,我期望被贵校录取。
我想,我拥有这样的资格。
我来自**高中理科实验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我的学习成绩总能略占上风。这样的成绩,让我稳稳扎根于全校学习成绩前列中。事实上,我的潜力还很大,我的分数还有升值空间。我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我的卷面上。有很多时候,我的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并没有被阅卷老师所明白。有时候,过程明晰,但结果却因一个微小的错误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我选取贵校,正是认为贵校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人才培养方式。我认为我个人很适合在贵校理解教育。
我是学理科的,做事讲究有理有据,我不只是重视智商,在开发大脑智力资源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情商的发展。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担任数学课代表,那个时候我每一天收、发作业,帮忙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高二文理分班,又被同学们推举为生物课代表,在学习之余,我也经常帮忙那些生物较弱的同学,给他们解释疑难题目,我因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被多次评选为三好学生。我用心参加班级活动,曾编排历史剧《虎符》、《雷雨》,受到同学们热烈好评。在学校组织的辩论大赛中,我帮忙本班六战全胜的不俗成绩,挂起了“第一名”的锦旗。在我看来,高中生就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培养出来的不仅仅仅是拥有超多知识储备的“材”,更就应培养出的是能充分灵活运用自己知识储备的“人才”。我高中的标不仅仅仅是考入像贵校这样的名牌大学,以后衣食无忧。我的高中目标是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我想让自己投入到火一样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我不想变成一个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什么作为、碌碌一生的人。
我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我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十多篇,在莲圆原创文学网站有我好多文章。我想一棵大树,不管有多么大,它的根总是深深扎在大地里的。文学的根就深植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喜爱〈西游记〉,尤爱〈三国演义〉,酷爱〈红楼梦〉。我爱〈三国演义〉就爱它的简爽干练,我喜爱〈红楼梦〉就爱它的温柔可人。我读到诸葛亮陨落五仗原,总有无限哀叹。我每次读到林黛玉临终前的那一幕,那竭尽全力的一句“宝玉,你-------”都忍不住替她接一句“宝玉,你好狠心。”然后心痛不已。我想,〈三国演义〉教会我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而〈红楼梦〉教会我用理想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我用传统名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统一的桥梁。
令我颇为自豪的还有奥赛上的成绩。怎样说呢,成绩不是最好,但足以令我引以为荣。高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化学竞赛,获得了市三等奖。当时我只是初试牛刀,小试身手。高二,开了生物课,对生物的兴趣使我毫不迟疑的参加竞赛班的学习,全心全意投入到“生物”的广阔海洋中去,其实,那时离市赛只有十多天,距省赛仅有半个月能够准备。我如饥似渴的仅用不到十天时刻就把一本六百页厚的〈生物奥赛教程〉啃完,同时又做了几十张的习题。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市市赛第二的身份进入省赛。为迎接省赛,我自学了大学生物课程,做了近五年的奥赛试题,每一天忙到深夜,一大早又急急赶到学校图书馆。那个时候学校正开夏季户外会,户外员在赛场挥汗如雨,我在闷热的房间汗流浃背。我准备的很充足,踌躇满志,势在必得,我甚至夸下海口:“争省一,保省二”,此刻看来,那时的我就像一把弓,无论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张的过满,连日的疲惫像洪水一样漫过了警戒线。在乘车去信阳市的五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时,晕车了,呕吐,头晕,恶心。结果,我没有把梦想带入现实,我以二分的差距与省二等奖无缘。我只得了省三等奖。当时我十分难过,为自己的付出而悲哀,母亲解劝我说:“这个发奋的过程是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此
刻看来,即使是省三等奖,在自主招生中不是也有很大的作用么?不是也帮忙我向心仪的大学更靠近一步么?我觉得奥赛是我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它让我知道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我此刻只是团员,正用心要求入党,正因我坚信唯物主义。我十分佩服伟人***。“不到长城非好汉汉,屈指行程二万。”对我而言,贵校就是我心中的长城,我想,只有进入贵校,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吧。期盼您的认可!
自荐人:***
我们都有自己的事,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们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要做一些事时,总会有别人的干预。他们说的是为了我们,不想让我们受伤,怕我们失败,是为我们好。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来判断我们应该怎样。没错,他们是为我们着想,为了我们好,怕我们失败。可是,这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来思考问题。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呢?
试想,如果我们听了他们的,按他们说的来做,我们也许是可以避免失败,可是我们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呢?我们的生活不都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吗?我们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吗?我们又怎么会有自己的\'生活呢?那么社会又怎么进步呢?创新又怎么出现呢?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自己的想法,没错,也许我们的看法是没有父母或者朋友的正确,也许没有他们看生活看得更深,但我们不经历怎么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怎么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他们那时失败了,或者怎样,是否说明我们一定会失败呢?是否一定会错呢?是否一定会对自己不利呢?我们能用60岁的人们的思想,来对待我们20岁的生活吗?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勇气。我们应该去大胆的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路,走他人的路。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对待别人呢?
我们都是他人的朋友,将来我们也会成为父母成为长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做的就是只要我们给了我们的朋友或我们的晚辈建议,然后尊重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就行了。这是我们所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有些事,必须自己经历后,才能明白的。是朋友就应该为他们祈祷,给他们敞开大门,万一他们失败了,就应该安慰他们给他们帮助,这是我们该做的。也许这样更好,更能帮助他们。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中长大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别人没权利干涉的。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这种事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间。父母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为孩子考虑,经常自己做主,而不管孩子的意见,虽然有的父母问孩子的看法,可是大多数是没用的。因为父母经常以为孩子好为由,让孩子没有办法。毕竟父母掌握着孩子的“经济命脉”,孩子别无选择。所以,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大胆的尝试吧!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长大。温室里的小草是不行的,孩子应该经历风雨的吹打。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他们的后方,他们的后盾,支持他们;是他们的港湾,是他们的归宿。当孩子们失败或者受到挫折后,父母开导他们,给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从中学到东西。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这比管制孩子的行为和打骂孩子要好的多。
我们步过了野蛮的时代,走向了如今科技高度发展,文明不断提升的时代,但相应而至的确实无数的头痛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无论大与小,强与弱。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家庭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家庭问题便组成了国家的问题。每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国防,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培养,如何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下一代是每个家庭与国家最关注的要点。
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理念与西方科技技术,满清政府也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新中国成立至以后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留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家长都是有能力便送孩子出国,没能力的砸锅卖铁也不在少数。中国式教育在学生心目中已经成为了过街老鼠。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以分数来给学生套上一个圈,但要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孙悟空给唐僧的保护圈,而是把这种以分来确定学生以后的作为的方法当做了标签。为什么西方的教育模式会引得国人们的注意呢?无非就是因为国外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于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不同于国内的教育模式太过于僵硬,导致国内学生越来越怕。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同样的不同的家庭就有不同的家庭的教育。就拿现在的高考来说吧!我们中国的许多家长已把高考当做了学生们家庭条件的转折点,许多家长告诉学生高考是你们一辈子幸福的希望,但真的是这样吗?以往在高考季因为临场发挥失误而自***的不在少数,我们中国的家长为何要给孩子施以那么大的压力呢?我的数学老师曾对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学没学过习呢?你为什么要逼迫你的孩子学习呢?”家长们也知道自己太过于狠心,我的数学老师曾对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学没学过习呢?你为什么要逼迫你的孩子学习呢?”家长们也知道自己太过于狠心,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家长们知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考入好大学的话,很难再有这样一个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家长也是无奈。
作为我一个高二党来说,我认为高考虽重要但也不是占据了我全部的心思。高考虽然重要,甚至不亚于古时的科举考试,但人总归是有缺点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适合学习的。虽然这样说,但每个人都是可以学习的,因为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总归是有好处的。无论我们最终成绩好与差,我们在这个年纪如果在校园里面就应该要努力学习的,至少努力过了。我想这就是另一种家长们的想法,不强迫,不逼迫。尽自己的努力就好。
高考虽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人的优点与选择。选择对了也是可以成就你的人生高度。
中国乃是泱泱大国,四大古国之一,但却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称为古中国的国家,因为那三个国家都已灭亡。我们中国要对得起先人们的努力,不能把选拔人才这一大事全部压在高考的头上,政府理应做出些改变才能发现更多的人才,才能实现强国之梦,而不是让家长们把他们全部的希望都压在高考上,在一根筋上吊死。
分数并不是一个人的命脉,前程并不一定要靠高考。但至少我们也应努力一把不是吗?对得起自己得父母与你的青春。要记住我们度过了野蛮的时代,文化与科技在当今世界才是真理。无论高考对于否,文化思想是对的。
很多时候,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是对子女莫大的期待,但太大的压力带来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正如有篇漫画所表:一个孩子为了学习操劳过度,用满头黑发换来100分高分而被父母亲吻,然而因一次失误得了98分而被父母巴掌伺候。在父母眼里,曾经所付诸的努力丝毫博不得一点同情。
而另一个孩子或许平时好吃好喝,考了55分而被父母打骂,后来又因为61分而被父母表扬亲吻。相比两位孩子,一个头发寥寥无几才换来高分,却因一次失误被判“死刑”,以个孩子虽成绩不好,但进步便可得到奖励。父母总是以分数论努力,却不知道在分数背后,自己的孩子到底付出了多少。他们从未站在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是片面地客观地施加压力,因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
很显然,之后,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或许会越来越差,而那个曾不及格的孩子或许会越来越好,直至达到100。
由此可知,客观地分析看待问题太过片面,我们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纵观全局,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尊敬的老师:您好。
我叫**,今年十八岁,是来自河南省**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感谢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看完我的自荐信。
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有许多专业是在国内名列前茅。我的许多师哥师姐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贵校为第一志愿。我也渴望能在明年夏天拿到贵校的录取通知书,我期望成为贵校的一名学生,希望在贵校深造,渴望成为一名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希望成为贵校光荣历史的见证人。我希望这次自主招生考试能够改变我的人生轨道,让我投入到贵校的怀抱,我希望被贵校录取。
我想,我拥有这样的资格。
我来自**高中理科实验班,在这个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我的学习成绩总能略占上风。这样的成绩,让我稳稳扎根于全校学习成绩前列中。事实上,我的潜力还很大,我的分数还有升值空间。我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并没有完全反映在我的卷面上。有很多时候,我的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并没有被阅卷老师所理解。有时候,过程明晰,但结果却因一个微小的.错误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我选择贵校,正是认为贵校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人才培养方式。我认为我个人很适合在贵校接受教育。
我是学理科的,做事讲究有理有据,我不只是重视智商,在开发大脑智力资源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情商的发展。我在高一的时候就担任数学课代表,那个时候我每天收、发作业,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高二文理分班,又被同学们推举为生物课代表,在学习之余,我也经常帮助那些生物较弱的同学,给他们解释疑难题目,我因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被多次评选为三好学生。我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曾编排历史剧《虎符》、《雷雨》,受到同学们热烈好评。在学校组织的辩论大赛中,我帮助本班六战全胜的不俗成绩,挂起了“第一名”的锦旗。在我看来,高中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材”,更应该培养出的是能充分灵活运用自己知识储备的“人才”。我高中的标不仅仅是考入像贵校这样的名牌大学,以后衣食无忧。我的高中目标是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我想让自己投入到火一样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我不想变成一个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什么作为、碌碌一生的人。
我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我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十多篇作文,在莲圆原创文学网站有我好多文章。我想一棵大树,不管有多么大,它的根总是深深扎在大地里的。文学的根就深植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喜欢〈西游记〉,尤爱〈三国演义〉,酷爱〈红楼梦〉。我爱〈三国演义〉就爱它的简爽干练,我喜欢〈红楼梦〉就爱它的温柔可人。我读到诸葛亮陨落五仗原,总有无限哀叹。我每次读到林黛玉临终前的那一幕,那竭尽全力的一句“宝玉,你-------”都忍不住替她接一句“宝玉,你好狠心。”然后心痛不已。我想,〈三国演义〉教会我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而〈红楼梦〉教会我用理想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我用传统名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统一的桥梁。
令我颇为自豪的还有奥赛上的成绩。怎么说呢,成绩不是最好,但足以令我引以为荣。高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化学竞赛,获得了市三等奖。当时我只是初试牛刀,小试身手。高二,开了生物课,对生物的兴趣使我毫不迟疑的参加竞赛班的学习,全心全意投入到“生物”的广阔海洋中去,其实,那时离市赛只有十多天,距省赛仅有半个月可以准备。我如饥似渴的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就把一本六百页厚的〈生物奥赛教程〉啃完,同时又做了几十张的习题。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市市赛第二的身份进入省赛。为迎接省赛,我自学了大学生物课程,做了近五年的奥赛试题,每天忙到深夜,一大早又急急赶到学校图书馆。那个时候学校正开夏季运动会,运动员在赛场挥汗如雨,我在闷热的房间汗流浃背。我准备的很充足,踌躇满志,势在必得,我甚至夸下海口:“争省一,保省二”,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就像一把弓,无论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张的过满,连日的疲惫像洪水一样漫过了警戒线。在乘车去信阳市的五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时,晕车了,呕吐,头晕,恶心。结果,我没有把梦想带入现实,我以二分的差距与省二等奖无缘。我只得了省三等奖。当时我非常难过,为自己的付出而伤心,妈妈解劝我说:“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现在看来,即使是省三等奖,在自主招生中不是也有很大的作用么?不是也帮助我向心仪的大学更靠近一步么?我觉得奥赛是我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它让我知道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我现在只是团员,正积极要求入党,因为我相信唯物主义。我非常佩服伟人***。“不到长城非好汉汉,屈指行程二万。”对我而言,贵校就是我心中的长城,我想,只有进入贵校,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吧。期待您的认可!
自荐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