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着好奇之心看完了一部既激动人心又感人肺腑的影片--《小鞋子》。
《小鞋子》这部影片讲的是阿里买东西时,不小心把刚从补鞋店取回的妹妹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不给贫困的家庭造成额外的支出和不让父母发现,自己受到处罚,于是便央求妹妹和她轮流穿自己的旧鞋去上学,然后再想办法帮妹妹弄双鞋子。就这样,他们每天都轮流着,交替着……
以往,我对“责任”这个词只有一方面的理解,总认为责任就是做好份内的事。但是,当我看完《小鞋子》这部影片后,又发现了“责任”这个词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影片中的阿里因为弄丢了妹妹的鞋子,而承担了要帮妹妹弄双鞋子的事,这就是责任!
这部影片最令我感慨的地方,就是5公里赛跑的经过。
阿里一心想拿到季军,因为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子。结果他失败了,虽获得了冠军,却换来了两份失望。
看!阿里,一个9岁大的孩子,为了责任,连荣誉都不顾了,和那些做错事不敢承认的人比起来,是可敬!可赞!可学!
如果换做是一些人的话,获得了如此荣誉,哪里还顾什么责任,还不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然而阿里却哭了,可见他是一个责任感多么强,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回到家里,阿里坐在池子边,脱下那因比赛而磨破的布鞋,露出了伤痕累累的双脚,浸入了池里。阿里疲惫不堪,十分地沮丧。这时,池子里小金鱼们游了过来,它们环绕着那双破皮流血的脚,不时给予安慰的亲吻……
看完影片后,我激情澎湃,既为阿里在赛场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敬佩,也为他在目标失败后的失望,痛苦而感到惋惜,但我更为阿里那敢于承担责任,懂事的精神而深深震撼了!
那天,我们一家子在院子里吃饭,菜足饭饱之后便聊起了天。突然,一只腹部雪白,身体漆黑如墨的燕子飞了过来,落到了那好似小太阳的灯泡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停止了聊天,都仰起头来猜测燕子落到那“小太阳”上究竟想做什么。我们仰头看得脖子都酸了,可那燕子却迟迟没有下来的`意思,仍然固执地站在电灯泡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难道它站在“小太阳”上,是想让光把自己照得金光闪闪、显得更加漂亮?而叽叽喳喳是为了招来配偶吗?
家庭谈话继续进行,十几分钟后,当我们再一次抬起头来看它时,它还在叫,那叫声凄厉悲惨,好像都快吐血了,我觉得很些不对劲儿——电灯若长时间亮着就会发烫,而那燕子站在电灯泡上也有好一会儿了,爪子应该会被烫到的呀!为什么它还不肯飞走呢?我们一致决定把梯子搬过去,由爸爸把燕子赶走。可就在我搬梯子的时候,无意中把一个土黄色的像碗一样的东西给碰掉了。当我放好梯子后,走过去想细细瞧瞧那个东西,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竟然把燕子窝给碰掉了。
当第二年的春天来临之时,每到晚上,我家那晾衣绳上就像开大会似的,密密麻麻挤满了燕子,可始终没有一只燕子来我家做巢,可能是因为那个燕子窝的主人在做反面宣传:这一家有一个小女孩,专爱把燕子窝给毁掉,千万别来她家筑巢。而那些在晾衣绳上的燕子应该是那个燕窝的主人叫来的,为的是让其他燕子来认认我家,以免再发生那样的惨剧吧!
我现在真后悔,要是当时小心一点,就不会有今天这事了。燕子是我们的伙伴,也是捉虫能手,我们不要捕捉它们,因为鸟儿的天性是爱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
一天早晨,一位年轻的美国太太发现,三岁的小女儿会读食品包装袋上的字母O。她掩饰住自己的吃惊,首先表扬了女儿,接着问了女儿是怎么认识这个字母的。女儿告诉她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按我们的文化习惯,如果发现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会认字儿,做父母的该是多么高兴!或许真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位美国太太竟把幼儿园老师连同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想象的权力。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对她不理解,认为她小题大做。这位母亲面对人们的指责,在法庭上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表明她并非故意吹毛球疵。
她曾在东方某国进行了一次旅行。旅行中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个公园里有两只天鹅,其中一只被收养在一个大水池里,只是一侧翅膀的羽毛被剪掉了;另一只羽毛完好的,被收养在一个小水池里。她实在猜不透其中的深意,请教了公园负责人之后才明白:大水池中的天鹅被剪掉了一侧翅膀,已不能飞走,而小水池中的天鹅却因为水面太小,缺少必要的滑翔路程,所以也不能飞走。她被东方人的智慧所震惊,同时也对两只天鹅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她说,如果幼儿园没有教给孩子O这个字母,那孩子可以把这个字母看成是一个苹果、一个月亮、一个皮球、一个鸭蛋…而现在她的孩子却只能陷入ABC的世界里!幼儿园这么做,等于是剪掉了孩子想象的翅膀!她的诉讼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从此在美国幼儿园再也不允许教孩子认识字母,孩子在幼儿园完全享有玩和提问的权力。
而我们的周围,却都是像我的同事一样年轻的父母,他们好像肩负着为这个世界培养天才的使命似的。“决不能把孩子耽误了”成为一句时髦的话。孩子还没有出生,《零岁方案》就已准备好了。孩子出生以后,便各种教育一起上,大人讲、磁带放,字、词、故事环绕于耳,仿佛不这么做就是对不起孩子似的。孩子刚刚能看清东西,各种光盘、彩色图书便源源不断地买来,电脑播放、图片展示,每一样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孩子一周多时,神农识字、心脑速算、古诗一百首又开始按部就班地实施了。年轻的母亲谈到孩子没有别的话题,几乎总是问对方的孩子都会了什么,自己的孩子又学了什么。交流之后,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欠缺什么,马上进行弥补。家长们从不关心孩子还有没有时间玩,在他们看来,“玩”只是学习间隔的'小插曲,与学习这么重要的事情相比,“玩”还用得着家长费脑子!
很少有家长想过缺少了“玩”的童年会是什么颜色,因为他们不知道“玩”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了周围的事物,同时也认识了自己。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特长,不断地完善自己。反思我们的早期教育,我们是否太在意教育的影响力,从而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力?
我们的父母是否想过,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数字、文字,孩子是否会用自己幼稚的想象,把它们想象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大量占用孩子的时间进行教育,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是否会更有想象力、更有创造力?只是我们太急于求成,我们太想把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了解、自己的思考告诉孩子了,我们总是把食物以最好消化的形式喂给孩子,从没有给孩子一个寻找食物的机会。当我们责怪孩子能力差时,我们是否做过反思呢?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我们所做的,是否已把孩子囚在了我们教育的池塘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