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抗战英雄们抛头颅撒热血,从新中国的成立到走向富强,一代代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革命的传统,书写着和平年代的英雄故事。人们不会忘记,那些灾难迎难而上的子弟兵、守护群众安全的公安民警、火灾中解救困难的群众、从高楼坠落消防战士、那个用尽生命最后一丝力气将公交车安稳停下的司机师傅们、那些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青春的人们、那些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护人员……平常日子鞠躬精粹、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和平年代最朴素最有价值的英雄情怀!
为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四集专题片《教育强国》于11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档首播,每天播出两集。
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该片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一路向着教育强国迈进的奋斗历程。
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详细描写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把。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个短片———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其中有很多好词好句,比如:冲锋陷阵,不只只是保家卫国。每一个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都是英雄。他们默默无闻,一直奋斗在前线,即使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走进历史,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他们冲锋陷阵,让我们拥抱未来。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光荣,必将传承,英雄,永不独行。英雄有很多,比如退伍老兵:金东辉、孟昭身。还有科学家:袁隆平、黄大年、罗阳。比如飞行员:景海鹏、陈冬。其中金东辉是86岁退伍老兵;孟昭身是91岁退伍老兵;叶发坤是84岁退伍老兵。在一个地方,除了入口其他四周全部被石碑包了起来,它们非常高大,上面刻满了为了保家卫国而失去生命的战士们。一个姓氏一块石碑,至少有100个名字,我们只看到了其中两块。因为有了这些战士们的英勇战斗,才有了我们这安静祥和,没有硝烟,没有战斗的家园。
今天我们观看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为主题的纪录片。片中的英雄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把小鬼子赶出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那样没有吃穿、没有武器的艰苦条件下,我们的伟大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保卫了我们的家园,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她,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看到镜头里可爱可敬的老英雄们,我不禁泪光闪闪,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是鞭策我前进的力量!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好文化知识,锻炼好强健的体质,用优异成绩回报英雄的伟大精神。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不再有战争,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记住英雄;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能做亵渎祖先、亵渎英雄的事情。
习爷爷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保持英雄主义情怀,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幽梦影》有言:“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而我则认为,人不可以无国,国不可以无英雄。
从古至今,数不尽的英雄志士为报效国家前仆后继,道不尽的文人雅士志在报国。书曰:“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得为君子。”换句话说,就是身而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傲骨,却不能自恃清高,失去为人的谦逊。同样的,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也应该拥有这样不屈的傲骨,我们不挑衅惹事,也不能够丢失作为一个国家人民的尊严。南宋陆游壮年时在《金错刀行》中发出“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感叹,表达对中国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在其晚年即使身处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躬自哀之”,尚且发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强烈祈愿,抒发渴望收复国土、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报国志向。这是诗人陆游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本不必多此一举,但作为年近七旬的老人,犹能抒发“为国戍楼台”的壮志,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另外,曹植在《白马篇》借歌颂边疆的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抒发出自己的报国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不仅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更凝结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近代的中国虽然饱受列强的践踏和屈辱,而英雄勇士也几许多。身处衰败的中国,叫他屈辱的大地,湖广总督正义凌然地站在虎门海滩上,不怨恨政府的软弱无能,不惧怕列强的威胁,眼神坚定地看着啃噬中国百姓血肉的鸦片同同纷扬滚烫的石灰,化为乌有的烟尘散落在空气之中。
他笑是因为他以虎门销烟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他笑是因为他坚守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无疑,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一位民族勇士。现如今,前辈先驱的壮行,为吾辈敬仰。吾辈必不忘身陷国难艰难时,正因为英雄的献身,方才有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太,也不忘“此身常再,志在报国”的坚定信念。
自当珍之,护之,继承先辈,继往开来。
今天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虽只是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深沉而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我们快乐的生长环境里用什么换来的?
回首间看看历史,有多少人为了我们付出了生命,曾经的你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而我们的责任就是用努力换取未来。为什么每一次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们的内心便会涌越出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为正值年少,所承担着祖国希望的自己而自豪。
正如主席所说:“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中国现在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社会文明,离不开革命前辈们,当时他们怀揣着梦想,心系着祖国,为了梦想而奋斗,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革命精神,什么叫做我是中国人!身处和平的年代,我们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了新中国建设而无私奉献的他们。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新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如果说祖国是天空,那么我们就是天空下的云朵。如果说祖国是雨露,那么我们就是被所哺育的花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