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对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从头到尾通读了一边,看后感到受益匪浅。
汪中求先生提出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意细节,把小事做细”的观点非常精辟,这一理论已被世人所认同。我认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把握细节,关注点滴,只要把小事做细、做好、做透,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宫殿。书中揭示“细中见精”、“小中见大”、伟大与平凡的真理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敬业创新精神是通向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干好工作的关键。
注意细节,把小事做大,就要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通篇突出“细节之重要”的主题。我认为细节就是工作、生活中的小节,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一个人小事做不好,工作粗枝大叶,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世人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都在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虽然过于平淡,看似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说明了由小到大的道理。我们小学教师处在教育工作的一线,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性格各异的学生,所要处理的问题都是小而繁琐,“如某某同学作业没有完成,某某同学又和其他人打假了,某某同学老是迟到……”只有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用心了解每一个孩子,遇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进而言之,也只有我们把自己所带的班级管好,每个学生教育好,整个学校的事情才能干好。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我在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也有同样的感想,同样的体会:无论什么样的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道理。
我们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犯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我生活的周边“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大约、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所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从《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一句是“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另一句是“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不论做什么工作,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可能在平时感觉起不到多大作用,但是在战场上可能会决定生死,在高科技领域如航天上会决定成败。但在其他方面,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细节会通过时间和环境等来扩大其影响力并演变为决定成败的因素。
细节又能体现事情的本性,体现做事做人的\'态度,而态度又将决定一切。这里细节就是更细一些、更深一些、更广一些。同样的事情,有人停留在做对的层面,有人追求达到做好的层次,对与好,又都是由细节体现和决定的。
细节还是体现个人做事风格的标签。对于做事粗枝大叶的人,可能重要的工作大家都不放心让其承担,而对其负责的工作又会让人产生很多不信任感;反之对于做事关注细节的人,就会在大家的印象中形成细致、认真、谨慎等特性。细节的标签作用会直观标在每个人身上,同时直接影响了其在群体心目中的地位。
细节随处可见,也如影随形。我们如何对待细节,细节就会如何回报我们。当我们遏制住细节这个捣乱的魔鬼,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当今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
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
这本书通过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在公司,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不单单说企业管理,对于我们这些事业单位来说,也是如此,他深刻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对于公路路段管理,事关重大,交通要道,一点疏忽不得。
虽然我们的员工工作认真负责,但仔细观察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养护精细化程度不高,日常养护、构造物维修、边沟、桥涵疏通及时性差,砂石材料把关不严,原路面病害处治不彻底,桥涵跳车、伸缩缝处治以及油路修补接茬等工作的细节抓得不严不细。这些不仅是员工的问题,更是管理人员的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养护的主动性不强,对养护技术研究不够,只停留在点上,没有在面上展开;而且通常是事后忙着补救,而非事前及时防范隐患;突发事件信息上报不及时等。这些,归根到底,也还是我们管理人员做的不够!没有在平日的工作中培养员工这样的“细节成就大事”的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影踪;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读完《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新青年,成功、赞誉是我们的梦想。但当我们每天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关乎到事业的兴衰呢?
也许你会说,这些道理我都已经懂得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不是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吗?但在现实中,在某事某刻认识细节的重要性或许很容易,但更多的应该是在生活中去实践。
让专注于细节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经常有人说,生活应该不拘小节。在这里要注意分清是小节而不是细节。小节体现的是一种大度、宽容和豁达。细节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对美的、规律性的事物的敏锐把握,是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潜意识。而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有句话说的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从浩如烟海的卷宗中,从只言片语的交流中,敏锐的发现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工作的主动。只有当我们善于控制这种意识并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让实践细节成为一种工作追求。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所谓训练就是要把细节交给实践来检验。但如果单纯的为了细节而专注细节,其结果自然就会丧失了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变得机械刻板。实践细节更应该成为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细之又细追求,让细节的实践在工作中升华和闪光,用心工作,扎实工作,使细节成为推动工作、创造性工作的抓手和动力。对于我们土地督察人员来说,更应该把实践细节当做自己工作的最高目标,把发现的每个问题的细节搞清楚、事实弄明白, 让享受细节成为一种人生智慧。成功正是在一步步的细节中得到的。但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好多人一味的想干大事、成大业,其结果常常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常常是怨天尤人,意志消沉,最终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标。一个成功的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享受细节的过程,在细节中回味自己,在细节中琢磨,在细节中提高,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作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作起。只有把每天的小事做好,享受每天的快乐和意义,人生才会变得灿烂而多彩。
最近看了《细节决定成败》,初看这本书,似乎不是在写教育,但当我细细读来,才体会到这本书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智慧,对我们教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提出的好多观点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深入思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