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我也有,那就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老师。我非常想跟他说几句话,可是我们又见不着面,不能面对面地跟他说。我只好写到这里,希望他能看到。
沈石溪老师,您好!也许你不认识我,您不知道我是谁,但是我却知道您是动物小说大王,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您写的小说是那么精彩,是那么引人入胜,它们常常让我非常兴奋、读得入迷、爱不释手,甚至常常让我忘记了吃饭。
沈石溪老师,您在书中告诉我们一句话:“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你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做事情不要贪多,只求做好做精。在读您的著作时,不但让我学到了新知识,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大道理,也让我的志向更加坚定,那就是做一名向您这样的作家。
沈石溪老师,您的《红奶羊》,让我知道了父爱的伟大;您的《狼王梦》和《天命》,让我知道父母养育我的辛苦。您的小说,让我体会到动物间的美好情感。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美好的情谊常常令人感动。
沈石溪老师,以前我觉得人类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主角,没有哪一种动物能和人类相比。可是读了您的小说,我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好多动物间父母对孩子的爱,远远超过了人类。狗对主人的忠诚,就是人类朋友间没有一个所能比及的'。
沈石溪老师,读了您的小说,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我心中澎湃,使我无法自拔地喜欢上动物,也让我对您充满了无比的好奇,无比的想往。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可是我却知道,我喜欢您,您是我崇拜的偶像,我是您忠实的粉丝。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莫言老师:
您好!我是山西太原的一名小学生,最近,我知道您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籍作家。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查阅您的资料,了解您写的书,我开始更加敬佩您了。从您的成长故事中我知道,您当作家还缘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您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经常吃不饱饭,生病成了常有的事。后来,您当了兵,从此和饥饿道了别,每顿都有小馒头,您一次就能吃八个,让人吃惊。当然一次这样的体验是不可能使您成为一名作家的。还有一次,您听说一个作家写了一本书,得到了上万元的稿费,因此他不再饥饿,吃上了饺子和肉。听了这事情后,您下定决心要发奋读书,当作家!让家人吃上肉饺子!没想到,这还真让您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您是一个谦逊的人,记得您曾说过:“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您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您的谦逊给您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令人敬佩!最近,您的作品《蛙》在各大书店销售一空,我有幸在网上浏览了一遍。文章反映了中国的人口问题,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要懂得赞颂、敬畏生命!从您的书中,我看到了一位大作家的大视野。
莫言爷爷,您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小学生的榜样。我今后要学习您的谦逊和执着,改变平日做事的浮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长大后也成为像您那样为国争光的人。
祝您身体健康,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见信好!
首先想告诉您,现在是2019年了,如果您还在世,现在已临近您的77寿辰了(11月27日)。很遗憾,您早走了44个年头。人间已经今非昔比,见过您面的旧人物越来越少,不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您生前也说过“生命就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能在天堂的这些年里头与老友重逢,想必也是幸事一件。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句话用来形容您我觉得很合适,因为在如今这个日益更迭的年代,遗忘早已成为本能,而您掀起的浪潮至今还在世界上沸腾,这很了不起。如果用时下流行词“圈粉”来形容,您圈的不是数量,而是人群——从00后可追溯到70后甚至60后。
无可避免的,您影响了我许多,在这里,容我细细道来。
真正开始了解您之前,我还是一名高中生。那时刚步入青春期,生活苦恼,学业不佳,内心诸多困惑。偶然间闯进了一家小书店,无意翻阅到封面写有《李小龙技击术》的一本书,书很粗糙,一看就知道是盗版。翻了几页,里面有您的个人简介,方知您已离世许久。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更高的荣誉都是您离世之后获得,这很遗憾。这里且为您提几件身后名:一、您离世的次年,被美国《黑带》杂志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1992年再次评为“国际武坛最具影响力八大武术家”之首;二、1998年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1999年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三、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您是华人第一人。还有许多成就奖,便略过不提了。
还是先讲我吧,莫怪。大概是人欲求不得的总要以另一种形式弥补,当我拾起功夫的一刻,我忽然从学业的压抑中得到了喷发。我用了两顿快餐钱买下这本书,用了几个夜晚囫囵吞枣看完,合上书后,我萌生了许多念头。我对您充满好奇,从您那简洁直接的功夫里,我感受到了一股内在的力量,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表达。经过一番波折,我从网上下载了您身前主演过的四部半电影放到MP4(您没见过的一种视频存储类电子产品),深夜躲在被窝里观看。一看才发现,原来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只是当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小时候只觉您很厉害,如今却是欲罢不能,那精彩的打斗,那怒放的啸叫,那完美的肌肉,促使我每日凌晨全校第一个起来晨跑、做俯卧撑和仰体向上,后来腿上绑了沙袋,每日跑1500米。很明显的,我长出了六块线条分明的腹肌,拳头硬拿墙当沙包,跳起来可以踢到教室2米高的门窗,歇斯底里地怪叫令同学都说我被您附了身。我彻底的迷恋上了功夫,也彻底的被您所吸引。
愈是了解您,愈是觉得您了不起。您从香港只身揣着100美元便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在那遥远的路途里,我很好奇您习武的心可否感到害怕?那段海上的日子,十八岁的您看到夜里的明月,是否与香港的一样亮?与您一样,我也有一次远途。我在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往北方上学时,心里其实很忐忑,为了掩饰自己的忧虑,若无其事在座位上假寐,靠着耳朵辨周身的动静。很多时候回想起来,我始终都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形单影只的过客。可您倒好,成了过江龙。您凭借双手双脚便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声称自己是中国人,亦不惧同行的打压接受了挑战并取得胜利,更以广阔的胸襟摒弃门户之见开馆授徒,尔后更是以电影的形式宣扬功夫,打通了功夫片走向世界的大门。单是这些,您都当之无愧为传奇人物。我以你为榜样,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功夫高手,借此可以在生活上期许些什么。
喜爱一个人,便会喜爱一个人的全部,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学那会我经常在梦里看见您的身影,您身穿着电影《死亡的游戏》里的黄色战衣,手里握着双节棍。您不知道,我是可以清醒地感知到自己的梦境。我怀着激动和欣喜的心情看着您舞动着双节棍,左右手之间变换着动作。这种体验,如果您看过玄幻武侠小说便可理解了,类似于梦境里传功。莫非真是您?可能是我天赋太差,也可能是真的缺少名师系统的教导,最终也只学会一招。您说过:“光是想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我深以为然,我在学校附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一家武术馆,好不容易在偏远的别校找到一家培训班,那教练反以为我是来踢馆的,亲自来单挑我。年少轻狂的`我偏就应了,尽管我觉得已经把您的移动步伐学的有模有样,打不赢也可以躲,现实很残酷,以我被打倒在地告终。我并不沮丧,挨打也是一种进步嘛。与此同时,我也渐渐了解到您不仅是位武术家,也是一名哲人。
您推崇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解放之路,您觉得冥想能让人更清晰的认识自己,通向自由之路便是真实地表达自我。您把许多生活闪现的思想碎片记录在笔记里或是随身做了录音,说这是“自我解剖的过程”。后来被您的学生约翰里特整理成《醒思录》发行面世,而它成为我十九岁的生日礼物。《醒思录》是您生活的思想片段,它不是教条式的说教,也不是寓言式的说理,它只是您对生活在那一刻的思想感受。读着这些富有哲理的语句,我感受到的是一位朋友在探讨生活的艺术。就如同您说的:我无法教你什么,只能帮助你探求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事实正如您所说,生活就是自我解剖的过程,只是每个人所选择的方式不同,您选择了习武和演员,而最根本的目的从未变过,您忠于真诚地表达自我。很幸运,我在追随您的脚步至此止步,这便是我的“自我解剖过程”,您成了我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的自卑和生活困惑。我明白我选择追随您的方式是错误的,我应有更适合表达自我的方式,当看清这一个事实后我内心恍然渡过了一个“柳暗花明”过程。我依然热爱功夫,在日常里对着空气“日字冲拳”、“格挡”、“侧踢”,兴之所至时候忽的沉下心打上一两式太极拳,这便是纯粹的的热爱。
我选择的表达方式是写作,写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更钟情的是小说,尽管没什么成就,但是能让我身心愉悦。我可以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赋予笔端。我认为文字是不朽的载体,几百年几千年后,只要世上人类还没有灭绝,文字还会是人类最坚强的拳脚。我想,如果说您的成就还能再盛名百年,文字的功劳不可埋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微小一粒尘埃,不同的是我们有流动的生命和流动的思想,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发现自己并渴望真诚地表达。
说了那么多,其实无非是满足于内心的不吐不快。老早便想写封信给您,但想到阴阳两隔,您不一定能收到,再加上内心莫名的忐忑便拖延至今。现在鼓起勇气,也是因为近期才突破内心障碍,便趁此时机给您跨越时空的写信。写这封信的初衷并非只是一名“粉丝”对“偶像”的致敬,更多的是用您“这面镜子”作为观照,打破您在我心目中的“权威”,寻求那个“真我”。
本还想写些人间的事说与您,但想到与我同样的“龙迷”数不胜数,想必每年您都收到过不一样的“信”,便不再叨扰。若您觉得有必要回信,请寄往梦境,我会留意查收。
您的诞辰将至,提前祝您天堂安好,生活快乐,感谢有您!
一个龙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