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的我都没有离开过妈妈一步,如今妈妈却要去做客了,让自己独立生活,我顿时不知所措了,我真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么?我会做什么呢?我会煮饭么?因为我不会煮饭我只好吃方便面了,去读书时的我又手忙脚乱的,到了学校我的书本拿少了,丢三落四的我,我撑不住了,我泣不成声的打电话给我妈,我妈当晚就赶回来了。我好想跟我妈妈离别好久似的。
我真的错了,我真不该那样,要不是妈妈这次去坐客,我大概都不会知道吧,我居然连自己的事都做不好,怎么还会自立呢?自从那以后我开始学这做这些事情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妈妈它会离开我的,我要学会自立,这样才不会让妈妈操心。
学会自立,是走出社会基础,也是学会生存的前提!
请不要把提醒当做一种唠叨,当有一天你弄丢了它,你也许会和我一样,哭着去找它。
——题记
早晨的第一眼,便是这忙碌一天的开端。对于这一切我早已习惯,只是有种隐隐的'难过:自从在这个学校住读以来,就感觉丢失了什么…
“好好学习!”“知道啦!”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对白,一句…曾经让我很烦心的对白。
上五年级时,每次上学都由老爸送。老爸虽然快年过半百,但在我去学校时,总会在我背后响亮地喊:“好好学习!”“知道啦!”我扭头说完,便快步向教室跑…这唠叨的提醒让我很是厌烦,但也让我理解我那老父亲的愿望。
“放学早点回来,别在路上玩”,是一句提醒。对于我来说也是一句很陌生的话了。
那时在上六年级的我与班上的同学迷上了“游戏王”的卡牌,于是便每天下午放学时,便在教学楼楼梯口玩卡牌,一玩便是大半个小时。那天家附近停电,到家已是六点半了,进家门以后才发现老爸和姐姐点着蜡烛,坐在餐桌边等我吃饭。老爸还用那种“我要***了你”的眼神瞪着我。那顿饭吃得很不好…打那以后,我去上学时老爸除了那句依旧的唠叨外,还附加了一句“放学早点回来,别在路上玩”,而每当放学时,在我脑海中就出现了一句话:家里还有人等着我。
“早饭在桌子上,自己去吃吧”,这句话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面对初一每周只有一天的假,让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就是——赖床。我会在放假时一改之前六点半起来的日程,不睡到九点半决不罢休!醒来后,第一感觉就是——饿(我那时都认为我像某种肥硕的哺乳动物了)!走出房间后,正在打扫客厅的老妈总会说一句“早饭在桌子,自己去吃吧”在刷牙的我一般都不会答应,应为这句提醒有没有都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我更希望能够听到这句话,因为这至少让我知道有人在关心我。
“可是这些都过去了啊。”我一边挤牙膏一边想到。对啊,此时的我已经初三而且还在住读,想听到这些提醒已是不可能的了。
“知道自己丢失什么了,心里会好过一点了吧”在刷牙时我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来减轻今天的难过。“喂,你怎么还没洗完呐,要迟到了啊!”我的一位室友冲我喊道。“哦!”我迅速的洗漱完,和他们一起向教室狂奔。途中我不禁会心一笑,看来我找到我所丢失的东西了
一天中午是个烈日当空的天气,我和妈妈吃完了饭,就坐公交车上新华书店。
我们到了离书店最近的一站就跑下了车。感觉大冬天的,怎么这么热呀,走呀,走呀,我看见有人吃冰淇淋,好想吃哦!就劝妈妈买一个,没想到妈妈微笑着爽快的说,如果哪里有卖的我们就买。我就边走边找,走呀走呀,我们看见有卖冰淇淋的了。就跟老板娘买了一个两块的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可真是愉快呀!!
我们在新华书店里看了一会书,选了三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些书可真是有趣。
买好啦书我真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妈妈说现在回家看。在车上我就开始心情激动起来,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把书放到座位上。要下车了,我急忙跑了下来,等车走了,我才发现自己的书不见了,就马上往前追,追呀追呀,公交车刚好到了终点站,我停了下来,叹了口气,真是幸运!!要不然就不知去向了。我拿着书气喘吁吁的,和妈妈陆陆续续的走回了家。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把书弄丢了,那样不一定有像我那么幸运哦!
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走到那个烟酒店里等着我的妈妈。我忽然在远处看到一条中型犬,心想:他们家只养了一只小型犬,怎么一晚上就长的.这么大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其他狗,当时我还以为是别人家的狗暂时养着它,询问过后原来是流浪狗自己跑到烟酒店里的,我想:“为什么别人家都会有一只狗自己跑到他家?我也想要一只狗能自己跑到我家。正想着妈妈就来接我了把我的思绪给打断了。
到了第二天,我放学了又看到了那只狗,近距离的看了那只狗,店里阿姨正在给他喂食我突然发现这只狗特别能吃,我想:“是不是这个狗主人觉得这只狗吃的太多,所以不要它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搞笑,所以没有说出来。我发现咖啡长的特别贵族狗,它长了一身黑色的毛发,黑色的毛发里还夹杂着一些白色的毛发,黑宝石一样的眼睛,圆溜溜的特别好看。过了好长的时间我又发现,这只狗爱乱跑,有一次它跑丢了一天一夜,回来了还算聪明。然后在我的再三请求下,我把咖啡带回家了一晚上,妈妈觉得咖啡有点脏,就给咖啡洗了个澡没先倒咖啡还挺乖,洗好了烘干了以后,我们睡觉了。一晚上我睡得很好,但妈妈告诉我晚上咖啡想离我们近一点,就把它睡觉的毯子往我们这里放了放,我听了觉得咖啡特别可爱。
我去上学的时候也把咖啡送了回去,没想到过了几周咖啡居然丢了,这次没找到我和妈妈都很伤心妈妈原来已经对咖啡有了感情,我只希望咖啡能健康的活着,我更希望咖啡能回去。
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由来已久。早些年,就有人感叹“一台春晚代替了除夕”,也有人说“过年就是集体作秀”,这些表达虽然有些偏激,多少也道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现状:我们的年味儿确实变淡了。
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年,是小时候打的陀螺,是捂住耳朵的冲天炮,是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是攥在手中的喜庆红利……”诸如此类的文字让我们怦然心动。尽管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种年味儿,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曾经的“年”承载着我们太多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的种种传统习俗,不仅在文化层面上愉悦着我们,而且在物质层面上直接滋润着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过年”习俗的心理抚慰功能削弱了,我们对于“过年”的精神需要出现了断层。新衣服早已经可以月月买,每周本来就可以下几次馆子改善伙食,以前所谓“年货”早就吃腻了……剔除了这些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于是,很多人和“年”之间产生了“相见不如怀念”的无奈和酸楚。
年味儿为何会变淡?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过年”一直存在着误解。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传统的年文化,也需要适度的创新。
虽然这也许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大事情,但作为个体,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的年过得有滋有味。一些过年的.传统形式可能会淡化,但假如取其“亲情”“团聚”等精神文化内核,在春节里为亲情加加温,为家庭生活调调色,或者哪怕仅仅是梳理梳理自己的内心,这年味儿,不也同样芬芳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