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祖国西部的一个资源大省,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青海又是祖国西部的一个特色文化资源省份,蕴藏的独具鲜明地域特点和浓郁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丰富厚重,绚丽多彩。
(一青海文化资源
青海的文化资源主要由地域(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古文化资源万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及与以上文化资源密切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组成。
1.地域(自然生态文化资源。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大物博,地域上的辽阔性、复杂性、特殊性、差异性为海内外所罕见。境内雪峰耸立,绿原绵延,江河奔腾,碧海泛波。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青海占将近三分之一。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雄踞中央,西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北屏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唐古拉山横亘于南,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发源于境内,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高原明珠”青海湖及扎陵湖、鄂陵湖、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湖、哈拉湖等数以千计的大小湖泊星散于山川、草原。林木繁盛、水色旖旎的孟达风景区有着“青海高原西双版纳”之美誉,坎布拉等处的雅丹地貌是难得的地质奇观。青海的许多自然生态景观大都有美丽动人的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些神话传说见诸于古籍记载,如虎齿豹尾善啸的西王母、青海湖来源的传说、尧舜传闻、周穆王西巡、天柱遗迹等。曾有国内著名学者把青海喻为“中国的希腊”。曾任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的帕尔在1990年说“仅青藏高原一地,可以开发出许多文化宝藏”。可以说,在青海大地,处处都有可引起国内外瞩目的丰厚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
2.宗教文化资源。古代的青海处在内陆中原联结西域、吐蕃的通道上,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交汇点。汉族与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世居于此,多种文化交互影响,宗教积淀和影响甚为深厚。青海的宗教文化,主要由佛教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和伊斯兰教文化两大板块组成。据有关资料,全省现有藏传佛教寺院600多座,伊斯兰教寺院近千座,还有少量的道观和基督教、天主教教堂。这些寺院观堂不仅是当地宗教文化的中心,也是储藏国家部分珍贵历史文物的宝库。它构成青海文化资源的特色板块。
3.古文化资源。青海的古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已发现的古遗址、墓群有几千处,发掘各个时期、不同文化类型的墓葬400(〕多座,出土和征集到的文物10多万件。青海古文化资源由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城堡、古建筑、古战场等构成。古文化遗存证实了早在二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青藏高原劳动生活,这已为柴达木地区发掘的数百件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所证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在青海有大量分布。乐都柳湾墓地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最大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公共墓地。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一方铜印,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字,对研究匈奴与内地关系史有很高价值。青海的古代彩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大通县、同德县出土的两件舞蹈纹彩陶盆,堪称国宝,标示了青海“彩陶王国”的地位。青海境内有较多古城遗址。海晏三角城是汉代西海郡城址,有王莽所立“虎符石匾”为证。还有乐都老鸦古城(破羌城、南凉古城、吐谷浑伏侯城(铁卜加古城、确厮哆政权青唐城(在西宁市、丹阳宋代古城等。青海境内较为有名的石刻有海晏汉代石虎、乐都东汉三老赵宽碑、西宁北禅寺露天金刚、玉树大日如来佛造像等。岩画在省内有广泛分布,系国内岩画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有岩画分布点14处,1000多个个体造像。其中研究价值、旅游价值较高的有天峻卢山岩画、格尔木的野牛沟岩画、德令哈的怀头他拉岩画、刚察的舍卜齐沟岩画等。壁画在青海名气颇响,西宁北禅寺石窟近200个洞完中,遗存有隋、唐、宋、元时的壁画,其中的“九窟十八洞”素有“西平莫高窟”之美誉。乐都瞿昙寺有壁画近800平方米,其数量之多、连缀之长、艺术之精,确为少见。塔尔寺藏传佛教画系具浓厚印、藏风格的壁画,与堆绣、酥油花共称该寺艺术“三绝”。发祥于同仁隆务河畔的“热贡艺术”,是与藏传佛教密切相关的以绘画、雕塑为主包括堆绣、建筑装饰在内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俗称“吾屯艺术”、“热贡艺术”,以其作品艺术精美、技法精湛传播于我国西北及东南亚佛教国家。青海的古建筑多以明清以降的寺院为主,建筑型制既有汉式特色,更以汉藏、汉回合璧风格见长。
4民俗文化资源。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有5个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文化与个性化的民族民间风情与民俗。青海是国内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藏族也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藏族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在衣食住行及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与其他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习俗和风格,创造了文化艺术、建筑、医学、科技、宗教方面的辉煌成就。整个藏族地区堪称“歌舞的海洋”。玉树地区的藏族舞蹈独树一帜,标领风韵。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举世公认的中国藏族说唱文学巨著。流传在藏族民间的神话故事、谚语等哲理深邃,启示性强。至于酒曲、情歌(拉伊、等,更是人人得以说唱。青海藏戏集歌剧、舞蹈、哑剧等表演手法于一体,经典剧目常演不衰,是藏民族戏剧艺术的奇葩。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积存的用藏文书写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医学等文化史料、典籍文献浩如烟海。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是历史悠久的青海少数民族之一,土族民间舞蹈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土族婚礼始终伴随着歌舞。民和县三川土族地区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历时数十天的“纳顿”节,场面壮观,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狂欢节”。土族的民间体育项目“轮子秋”为其独有。土族阿姑的刺绣品巧夺天工,行销海内外。撒拉族先民于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东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的历史传说,给这个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撒拉族民间传唱的撒拉曲、宴席曲等,音乐语汇美不胜收,充满诗情画意。青海境内牧区的蒙古族同胞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蒙古族“那达慕”活动就是以马为主题,集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的民族文艺盛会。青海的回族在宗教与聚居分布上十分严谨讲究,各种风味小吃自成体系。青海的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与各少数民族同胞长期共同生存于高原,与内地汉族在生活习俗上已有细微差异。青海汉族过年时所耍的“社火”,是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综合的表现性艺术。河徨地区汉族民间说唱艺术品种有平弦、贤孝、灯影、道情等。平弦在解放后已由政府主导支持发展为青海的地方戏曲剧种。“花儿”是青海最具魅力的民歌演唱品种,久负盛名,“花儿”深受青海汉族及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的喜爱。
5.旅游文化资源。青海旅游资源因自然人文资源而具有古老、奇特、美丽等特点。因其古老,对游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因其风光雄奇秀丽,对游客产生必来一睹的游历感;因其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风情,对游客产生探寻释惑的好奇感。此外,江河漂流、登山探险、狩猎垂钓、青海湖国际自行车环湖比赛及高原动植物考察等特色旅游也是青海旅游的亮点。
(二青海地方文献信息资源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青海省公共图书馆逐步建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馆藏丰富、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系统有序、文种载体多样的地方文献体系。同时围绕省科研、生产、建设重点,及时努力建设相关专题的文献资源,力求形成优势,以求最大限度满足青海省社会发展需求。
(一建设原则
1.联合共建、资源共享。青海文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广泛,类型多样,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工程。只有携手共建、团结协作、彼此协调,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海量超大规模的资源库,仅靠少数图书馆参与不行,要靠全省文化系统的所有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参与,资源库群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需求牵动、突出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和公众的需求,要从社会和人民群众所急需的文化信息方面人手,优先选择有需求、有特色、有基础、易见成效的项目,循序渐进,逐步滚动发展。信息库的建设要充分注意资料性、知识性。 3.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为达到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资源内容的可互操作与交换、长期管理和使用,以保证资源库建设的科学、有序,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整合,要从数字资源元数据与对象数据两方面明确资源建设的具体标准。资源组织形式可以是MARC数据、格式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HTML文件、文本全文、还可以是多媒体文件。
4.完整库群、保持系统。重点建设专题库,无论舞台艺术、音乐美术,还是信息资源,必须连续建库,力求系统配套。
5.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讲求实效。不宜过分求高求全和一步到位。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另一方面地方财政也要力所能及地增加投人。
(二建设内容
1.青海文化资源库。包括宗教文化资源库、古文化资源库、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库、旅游文化资源库(含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库。
2.青海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库。包括青海地方期刊全文数据库、青海地方报纸全文数据库、青海地方图书全文数据库、青海年鉴全文数据库、青海方志全文数据库。
3.青海藏语影视(安多语系。承担国家管理中心藏语译制工作,主要译制讲座类资源和农业视频资源,以扩大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传播力度,丰富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每年从管理中心网站上公布的《讲座类资源目录》中选择30场适合本地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讲座,《农业视频资源》中选择适合本地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农业视频资源20个。
三、建设重点
(一宗教文化资源库:佛教、伊斯兰教。
(二古文化资源库:彩陶、古城、岩画、壁画、堆绣、酥油花、热贡艺术。
(三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库:玉树藏族舞蹈、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酒曲、情歌(拉伊、藏医药学;土族婚礼、土族阿姑刺绣品;撒拉族撒拉曲、宴席曲;蒙古族“那达慕”活动;汉族平弦、贤孝、灯影、花儿。
(四旅游文化资源库(含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库:昆仑山、青海湖、坎布拉、雅丹地貌。
(五青海地方期刊全文数据库:《青海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民族研究》、《青海师大学报》、《攀登》、《青海大学学报》、《青海医学院学报》、《青海畜牧兽医杂志》、《青海农林科技》。
(六青海地方报纸全文数据库:《青海日报》。
(七青海地方图书全文数据库:考古文献资料、民族史文献、藏传佛教文献、青海省优势资源文献、民族民间文艺、青海历史人物和事件、高原医学、藏医药、盐化、石油、天然气、水电、有色金属。
(八青海年鉴全文数据库:统计年鉴。
(九青海方志全文数据库:省志、州志、县志。
第一个节目是《斗鸡》。舞台上早已站着两只公鸡。一只全身黑毛,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另一只尾羽零星有几片羽毛,看上去很有战斗。音乐声刚刚响起,斗鸡就开始了。两只鸡脖子上的羽毛突然张开,看上去好像怒发冲冠的感觉。只见黑鸡扑棱着翅膀,想从上方压制红鸡。红鸡的嘴巴直往黑鸡的脖子上叼,一叼一个准。主持人在旁边打趣道:”今儿谁输了,晚上炖着吃。“两只鸡一听,更卖命的打了。十分钟之后,两只鸡似乎已经累了。原地打转,开始跳交谊舞了。这真是化干戈为玉帛呀。斗鸡表演至此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最令人兴奋的打铁花了。我们站得远远的。师傅把滚烫的铁水往天上一泼,一道炫丽的'“烟花”绽放在眼前。每一滴铁水都在燃烧,像一个个小火球。落在地上又变成了“火星”,转眼间便没了。铁花在空中竞相开放,似乎在比美。“这个泼得大,这泼得高。”我们议论纷纷。看完精彩的打铁花表演,我们又看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表演和川剧变脸的精彩演出。个个都烟的十分精彩,获得满堂喝彩。
今天的民俗表演可真精彩,真令人难忘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