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个简明扼要而又意蕴深厚的新校训,是上外人在办学理念上的又一个突破和创新,为广大师生设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集中地体现了上外在新世纪的鲜明特色。
一个“格”字,既可表示规格、合格,又可指人格、品格。新校训“格”字当头,正体现了上外高规格、高起点的培养目标,那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造就优秀的人才。而我们作为上外人,也应该努力做到人品高尚,格调高雅。大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地,是社会道德水准的标高。倘若,鼠目寸光,追名逐利,在世俗和物欲面前放弃理想与追求,这无疑是大学的悲哀。所以,大学首先就要确立远大的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忘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为一个有品位、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青年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而我们为师者,不仅要有才识,还应该具有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感召力。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操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格高志远”,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座右铭!当我们在七尺讲台,或严谨、或风趣、或睿智、或儒雅、或广博、或专精、或敦厚,或潇洒,总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记忆。而教师的学术眼光、人文胸襟、精神风采、人生感悟,对学生而言,更有着无形的影响力,日后将成为他们记忆中一道永远的风景。
“学贯中外”,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指明了我们求知向学的路径。作为上外人,不仅要重视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更要承担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使命。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学术团队,一个整体,上外人不仅要有突出的外语能力,还应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对中外文化的精髓都能够融会贯通。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架起双向交流的桥梁。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迫切需要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中国融入世界;那么在中国国力全面提升的二十一世纪,就更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上外人有责任、有义务,让世界各国正确地认识中国、深入地了解中国。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应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的文化、历史,把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意蕴丰瞻的八个字,响亮地告诉我们所有的上外人:在我们的背后是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我们的肩上,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而在我们的面前,则是世界的大舞台!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也不什么缘由,我开始对黑夜有了期盼。在我清醒的时候,我存在于这个世界,太阳高挂在天空,眼前一片明媚。耀眼的阳光把一切都照耀得如流水般清澈透明,连原本灰暗的角落也开始有了一丝生气。我就这样被赤条条地暴露在这世上,没有丝毫遮掩,也没有些许粉饰。被人看得透透的,连心也变成了清透的水晶般红烁,显而可见它在顽强地起搏。我开始讨厌这样的自我,开始学着抵抗和逃避。躲在暗淡的卧室里,拉上窗帘,不让阳光渗透进来,那种漠漠的灰色调有一种沉稳的气息。在这里很安全,我想。周围一片安静,我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心放下来,倚在床边,幽雅古典的琴声在耳畔回旋,让自己沉溺在一种解脱的宁静之中。
漆黑的夜,天空便没有了繁星的妩媚,让人感到丢失了些什么。这夜黑得怕人,黑得那么凝重,好像要吞噬一切。我躲避这样恐惧的夜晚,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睁大眼睛,偎在角落。
然而,我有权利选择,选择月夜。
月光在夜空总是那么遥远,那么深邃,她生来就像蒙着一层如雾如烟如水般轻柔细嫩的面纱,不让我看透她皎暇娇美的面容。她如仙女般步履轻盈,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身边;她是唯美的女子,若即若离,却让我始终都感受到她的拥抱;她像微风般亲吻我在月夜中的黯影,又像阴柔的女巫扼住我的喉咙,让我不能自己,爱上她朦朦胧胧的夜晚,总会让人产生朦胧的幻觉。宇宙中的星星都在看着我啊,我知道它们认得我,也喜欢我。我知道每一颗星星的名字,我清楚它们都在思念谁。我爱它们,一如既往。
苍穹的画面是一道唯美神秘的风景,它为我营造了一个静谧的世界,一张舒心的暖床,清清爽爽,超脱世尘。对着黑夜,呆呆地坐上一晚,只有这时我才会把心扉敞开,追念前前后后的感伤与失意,欢乐与幸福。往事如浮云般飘过蓝天,让我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痛。用真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包括我身边一直陪伴我的小虫――偶尔两声虫鸣告诉我:你不是孤独的。
世界很大,而我太渺小,在黑夜里,一切都变得空旷了,我站在高楼顶层,月亮就在身边,星星就在身边,它们载着我自由自在地翱翔。没有人注意到我,我也看不到任何人,偌大的天地都是我的,是我的! 幸福,安闲。
正月十五那天,明月高悬,小动物们纷纷跑到月亮下,一起赏月。
小猪突然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
这时,机灵的小猴子说:“我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小兔咽着口水说:“是胡萝卜儿的。”
小狗说是:“骨头玩儿的。”
……
在他们正讨论时,小猴子已经悄悄出发了。
小猴子还没到半山腰,就被长颈鹿发现了。他跑了上来,别的小动物也跟着上来了,很快就追上了小猴子,他们一起爬呀爬。
终于爬上了山顶,可到了山顶还是吃不到月亮。
小猪说:“咱们要不搭个梯子吧!”
他们让大象站在最下面,然后是长颈鹿,接着是斑马、狮子、狐狸、狼……小猴踩就踩着“梯子”爬到了最上面,小猴子刚要摸到月亮,小月亮却不见了,顿时一片漆黑,动物们都摔了下来。
小兔子说:“是谁偷走了月亮?”
鹦鹉博士说:“难道是他,在很久以前有一只蓝脚鲣鸟,他可以控制月亮和太阳,可能是他把月亮偷走了。”经过了山羊博士和鹦鹉博士的帮忙,他们回家查了许多资料。
“终于找到了!”小狗说。
别的动物说:“找到什么了?”
小狗说:“偷月亮的家伙啊!蓝脚鲣鸟。他住的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峡谷中,他在哪里建造了一个大大的蓝色城堡。”
小动物们一起来到了蓝脚鲣鸟的城堡前,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真的看到了蓝脚鲣鸟先生正把月亮从空中取下来,切了一半儿,再切成片儿夹进了面包里。房间里飘荡着动听的音乐,他刚想吃时,可是音乐停了,而且那些飘在天空中的东西全部落了下来。他又换到了白天,把太阳取下来放在一个小盒子,原来那是他的烤箱。当音乐又响起来时,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品尝着月亮面包。
小猴子目瞪口等地说:“原来真的是他把月亮偷走了。你看,他吃的好香啊!”
小动物们纷纷涌进蓝脚鲣鸟的房间,质问他:“月亮不是你一个人的,为什么你要独占月亮呢?”
蓝脚鲣鸟说:“月亮本来就是由我们家族掌控的,我想尝尝月亮是什么味儿,你管得着吗?”
小猴说:“你偷走月亮,夜晚会很黑,这样对一些视力不好的小动物会造成伤害。”
蓝脚鲣鸟听了,惭愧地说:“对不起,我太自私了。我以后不会做这些事了。”月亮又回到了天空。
小动物们看着面包里剩下的一部分月亮,馋的直流口水。大家问蓝脚鲣鸟月亮是什么味道的?他说:“没有味儿,还没有海鱼好吃呢!”
大家都以为月亮和月饼一样好吃呢。
赏月的风俗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