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后的那个双休日,欣欣阿姨约我们一起去常州恐龙园玩。
周五傍晚,我们坐上旅游团的大巴士,出发去常州。我们一行共十三个人,是实足的妇女儿童团,因为没有一位成年男士。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恐龙园。
太阳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了
进了大门,我们几个孩子冲向最近的热舞恐龙车,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轮到我们了。坐上那奇特可爱的恐龙车,我和妈妈坐一排,和两个哥哥背靠背。一开始是很陡的上坡,这车一动起来就让人觉得像是要掉下去一样!然后,车就开始急驶起来,左绕右拐,象是要把人甩出去似的!转个圈,又继续飞速急驰。遇到U字型的路,车会嗖的一下飞下去,到U的底部,再上来……置身于波浪般起伏的轨道运转中,突然夹杂着360度的急停旋转,让人在恐惧中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欢乐!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我觉得很值得!没有白排那一小时的队!那感觉实在是太爽太酷太……
随后,我们又去了“穿越侏罗纪”,排了很久的队。我们穿好雨衣,坐上小船,系上安全带,开始了我们的侏罗纪之旅。乘坐的小船犹如将我们送回到恐龙繁盛的侏罗纪时代,进入黑漆漆的山洞,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两只或是仰着头,或是抬起腿的恐龙来,四周的石壁上有时隐时现的灯光,洞里时而传来几声恐龙的长啸,听上去有点儿深远而又空洞。在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惊险后,小木船从18米的高处呼啸而下,实在太过瘾了!虽然全身湿透,但这惊险刺激让人终身难忘!
我们又去恐龙博物馆看了珍贵的恐龙化石。中华恐龙馆是中华恐龙园的核心和灵魂,是展示中国系列恐龙化石最为集中的专题博物馆。
常州恐龙园有70多项游乐项目,因为天太热,而且许多项目要求1.5米以上,我还不够高,所以我和妈妈去了水上乐园。
暑假终于到啦!爸爸妈妈带我去我梦寐已久的常州恐龙园游玩。
经过长途奔波,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恐龙园。天气虽然炎热,但是当你到恐龙园入口时,你就会忘记这炎热! 9点,只听一声:“可以检票啦!”大家兴奋极了,一条条队伍就像到了匝道门口水流,纷纷涌进了河流里。
进入恐龙园后,我们拿了份《乐园指南》。哇,上面游玩的景点好多啊!真不想落下上面写的每一个地方!但是时间有限,我们便挑选了几个我最感兴趣的项目。
第一站:雷龙过山车。玩这个项目的人很多,排了好久才轮到我们了。我坐在小恐龙背上,系上安全带。心想:这么近距离和小恐龙接触,太爽啦!大家坐在小恐龙背上,随着一声:“大家坐好了,马上开始咯!”哇,小恐龙随着W形的轨道,飞速旋转,天翻地覆,大家尖叫着着:“啊……啊……”我也害怕极了,拼命地抓着小恐龙的耳朵,不敢睁开眼睛,不一会儿,小火车停了下来,大家恋恋不舍地走出来,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太刺激啦!太刺激啦!但是真好玩!”
第二站:梦幻庄园。糖果颜色的房子,感觉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王子,这是我的王国。走进里面有旋转恐龙,升降飞机等其它好玩的游乐园,我和爸爸排好了队伍,挑选了两只我们喜欢的恐龙,骑在恐龙背上听着美妙的音乐旋转着。那会,我们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点。接着我们玩了升降飞机后,离开了梦幻庄园。
…………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水世界,慢慢往出口走去,一只只小恐龙调皮的朝我微笑着,好像在说:小朋友,再见了!我不由自主地回答道:“小恐龙,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美丽心灵》,对它定性的标签中有一块是传记,我负责任地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类电影。约翰纳什,现实生活中被喻为普林斯顿的幽灵。他是数学天才,博弈论大师,二十二岁发表博士论文质疑亚当斯密,三十岁患严重妄想型精神分裂进入长达三十年的学术行为休眠期,之后奇迹般恢复,94年在一片质疑声中抱回诺贝尔经济学奖,坚持学术研究至今。伟人的一生再离奇都是传奇。纳什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和风靡重新备受瞩目,而他已是夕阳下颤颤巍巍独自走在人行道上的寂静老人。时间是唯一的绝对公平。
影片从普林斯顿的开学典礼开始,礼堂布置,学生姿态……我由衷感慨自由的氛围才是滋养天才的土壤。胶片颜色狠棒,柔和怀旧的调子,让我错觉是《美国往事》的再现。纳什和汉森的初会颇有“天才相轻”的率性,后来汉森所作所为一步一步倒影出他的君子人格,亦敌亦友,真挚诚恳。即使他不算稀世才俊,他的风度和本真也足以赢得我的倾佩。
纳什在校其间几乎只窝在图书馆和寝室不知疲倦地搞“橱窗艺术”,他不认为还需要在课堂和书本上浪费时间。同学都半开玩笑地怀疑他退学了,他却无所顾忌地直言,上课会让人迟钝,破坏人创造的潜能。这是天才的清高,自命不凡,也许还带着些刚愎,嘲讽。他输了围棋能怪游戏本身有缺点,这难道归结成天才莫名的`底气?
台球室那段“液***流”的理论实在拍案叫绝。多么露骨,洒脱,直奔主题。几十秒就把一个智商泛滥情商缺憾的理学家形象勾画出来,还带着通透的男性本能意识。天才也是人嘛。顺便提到那个纳什幻觉出来的查尔斯,他的室友,算最亲密的哥们儿。他是浪子,酒鬼,感情用事,放荡不羁,貌似还崇拜劳伦斯。就是那个写《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浸透情欲的创作天才”。我记得《查》一片里雨中泥地上野媾的一场戏,那是名副其实“狂野的爱”。套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我自认为那是文艺作品中最唯美地体现本我状态的一次性爱场面。看到那大多数不压抑自己的人应该有感动到哭的效果。我反正是因为这一幕深刻明白了成功的电影在于引发一场集体无意识。
查尔斯还有他的小侄女儿,这俩角色很神奇,我真完全没看出他们是幻觉。帕切一开始存在得相当有质感,也只有天才在妄想的时候能幻得如此细致周到。回想追***戏码中给帕切手枪来了个子弹出膛的慢镜头,我就自愧跟天才的思维强度相比果真天玄地疏。不过后来在麻省理工纳什办公室门外的走道,帕切消失在“亮着红牌”的出口,我幡然顿悟,他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查尔斯意味着纳什纯粹的男性内核以及丰富人物真实感的世俗成分,他侄女儿代表了纳什的天真童趣和对情感互动的渴望,那么帕切应该是满足了他英雄主义过头的存在感。其实他在现实中就无比强势地屹立着了,在五角大楼凭空干望着眼花缭乱的数字当场解密,镜头步步逼近他灵性的眼睛,简直太牛掰了。多句嘴,霍华德是密码控吧,这里不算又《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的,是不打算拍“解密梵高”了……
话说那个秀色可餐的金发美女神话般地给了纳什临门一脚的灵感,想必他说谢谢的时候,她可能觉得是闪灵吧。我也由此深刻认识到纳什的确是有两个脑袋半颗心的怪物。所以徐志摩“只有一颗脑袋一颗心”那一套纳什完全耍不来。所以跟他天生一对的另一只“母怪”(此处强调绝无轻蔑之意只好采取主动了。这位麻省理工物理系唯二的女生之一,还是才色兼备,形容俱佳的妙龄女郎。这些好处倒还其次,她的忠诚和韧性是少有的。纳什令很多男人羡慕到嫉妒的是,他不仅有超凡的头脑,还有一个至贤的妻子。
他们刚开始算是对彼此智慧的认同和性别的吸引吧。不过天才之间的恋爱也只能让我辈看得瞠目结舌。他执她手在浩繁星空指出特定图案,固然浪漫至极,可那种空间想象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呀。本片极度摧残我的自信心。
艾丽西亚这个角色演得很丰润,情绪转变时弯儿打得自然不粉饰。比如求婚那里,纳什迟到还“裸送”一切面巨多的玻璃球,换了我也觉扫兴啊。一听他留心她说过的话,那甜蜜劲儿。还有打纳什助手那一巴掌,火候可以,怨,怒,盛,肃悉数占全。还有主动邀欢不成,喝凉水砸玻璃那种本能的失落和挫败感……不过我特想不通一处,纳什晚上发作一通看上去完全是保护她,为什么她立马就能打电话订心理医生呢?而且当时她还是大肚子转眼就平了,还是医生告诉她纳什精神分裂的……这段没整明白。
这部片子我通共哭了五次。艾丽西亚推着儿子说撑得住的时候,女人的坚强和深情令人动容。比爱情更丰厚的是责任。艾丽西亚告诉丈夫什么是真实,也许真实不在脑子里,在心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所有人往纳什桌上摆钢笔,他在穿越了三十年的混沌后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死后重生,别开生面。纳什的获奖感言,此生因为她的默默守候才成就一切。突破的源泉在于神秘的爱情方程式,像无穷的宇宙,没有确定,只能去相信。他吻帕子,她双手捧心,他们相视一笑,这叫相依为命。纳什给妻子围披肩,呼其小姑娘,就这么白头偕老了。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朱颜不再时还有男人对她说“比起你年轻时候的美丽,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片中出现多次的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是窗子和手帕。纳什喜欢把书桌抵着窗户,公式写满玻璃,书桌还曾破窗而出……艾丽西亚送给纳什的帕子,希望他做决定的时候带给他运气。纳什在重要时刻都攒着帕子……我只想说,我到的是,理智需要出路,而情感需要归宿。
再说那三个纳什幻觉中的人物,直至影片结束他们都没有从纳什的视线里消失。我喜欢导演这样的处理方式,不落俗套。天才的脑袋,现实和幻境可以并存,重点是纳什能够分清虚实。能够自持比彻底摆脱更生动。我私下里觉得精神分裂和灵异体质是共通的,不是轻易能丢掉的。事实上克劳演的纳什从头到尾无刻不有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情感不协调,联想散漫,思维不是逼近破裂就是基本松弛,象征性思维泛滥……我一直认为大智若愚跟精神分裂的界限是相当模糊的,天才跟神经病只是程度的区别。所以常言道,过犹不及。
最后我忍不住要说,现实生活中的艾丽西亚在跟纳什离婚后依然照顾了他三十年,懂什么叫从一而终,上善若水的爱情了吧。他们唯一的儿子因为遗传因素也精神分裂过。这个女人要承受多少才把丈夫孩子纠回常规世界,无法想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