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积蓄到一定程度,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想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了。
李逵上梁山后,思念家乡沂水县的老母,向宋江提岀回家探亲。宋江要求他不喝酒,不带板斧,才同意他下山。李逵在回家路上,突然跳出一个黑脸贼人,自称黑旋风李逵,李逵听说有人冒充自己大怒,上前打倒贼人就要***。那人哭说自己叫李鬼,假冒李逵只是想吓唬人抢些钱财,还骗说自己家里有老母。李逵是回家接老娘,不忍***“孝子”,不但放了他还给他一些钱。李逵继续往前走,路经一间小屋,向住在里面的一个妇人讨饭吃。正在等饭熟的时候,李逵听见李鬼说话,原来这妇人是李鬼老婆,两人合谋药死李逵谋取钱财。李逵见李鬼恩将仇报,大怒,***了李鬼,那妇人逃走了。李逵饱餐一顿,继续往家里走去。
如今我走在归乡的途中,看见那被白雪洗涤后的鲜血、看见那被铁蹄踏过的颓废的房屋,看见那被扼***无辜百姓眼中永远的默语,看见那高高的淡空早已被生命之色染涂的腥腥血(xie血(xue,甚至嗅到那丝丝的冷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还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与欣喜。那就让我用雪花洗涤这所有的一切,步履蹒跚的向回家的方向走去,永远的离开这里。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清人唐彪在《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的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院子的人事沧桑、遗存古迹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居室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以为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的全面的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分是写马缨花的“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武松在知道自己醉打蒋门神后遭陷害都是张都监一手策划后,赶回孟州城,张都监等在鸳鸯楼上饮酒作乐,忽然见武松上楼,顿时吓得战战兢兢。武松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不多时,便将楼上之人***尽。武松蘸血,在墙上写下“***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后逃出城,投奔十字坡张青和孙二娘去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