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
3.感情用事。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倾向性、绝对化、煽情等理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下这段文字:“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16枚奖章,得到各种头衔107个。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是持久的决心!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耀眼的桂冠?是持久的意志!”这里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把居里夫人的成就归因于持久的决心和意志,显然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而连续两个设问,两个感叹号,有点煽情。在例证环节,学生最喜欢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说理的效果。直奔结论,却没有提供证据:堆砌材料,却不会展开分析。
分析说理能力不足,之所以会成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通病,跟写作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方法论有关。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如正反对比论证、归纳升华法等。对于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下面这则教学案例,谈的是如何通过概念的辨析,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而概念辨析,是议论文分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我老妈总是闲我做事拖拖拉拉,为了我今后不在养成这个习惯.通过我家最高***批准:决定,立即搬家到快速国.
刚下飞机.眼前眼花缭乱,天拉,这还是人吗?走的未必也太快了吧!像在放电视一样.我们刚坐上汽车,“对不起,请出使您的驾驶证.”老爸拿出驾驶证,“先生,你都拿了大半天了,都到晚上了,怎么这么慢啊,请你们到拘留所走一趟.”我们连想都没想,就糊里糊涂到了拘留所.老爸使出浑身解数,才脱身.这时,一个权威最高的警官说:我的妈呀,说这么快,我连听都没听清楚.带我们来拘留所的警察说:“看你们刚来,给你们翻译一下,你们一定不能犯这种错误了,以后干什么都要快,知道了吗?”“是是是.”我们像小鸡啄米一样.使劲点头.
第二天早上起床,我以平生以来最快的速度洗刷完毕,吃早餐,背起书包一出门.以每秒3000米的速度学校冲.刚到学校教室门口,老师一眨眼就到了我身边.指者我叽叽歪歪说了一大堆话.弄的我一头雾水.刚回归神来,我一愣,脑海里冒出一堆一堆的问号:人呢!难道都放学了,我一看时间表:8:30―12:00,是一样的'啊,我只迟到了四分钟而已啊,怎么就…….“小同学,怎么还不走啊,今天下午放假啊!现在都晚上十点了”(好像是
这么说的,说的太快没听清).原来是门卫啊,说完,便拉着我往校门口走.我一看时间,刚过十分钟啊,怎么就十点钟了,难道一分钟就是一小时.这时,我彻底清醒+明白了.一天=24分钟.一看,我怎么到校门口了啊,街上黑漆漆的一个人都没有.“妈呀,谁开救救我呀,这种生活还怎么过啊,还让不让人活啊!”
根据麦克林的研究,脑结构分为1.基本脑,2.中脑,3.丘脑,4.皮层,5.额叶。信息就是经过这5个环节,最后由额叶转化为自己的储备和应用。生物学的东西我理解起来比较费力。
我理解:用网购的过程来解释大脑的运行机制。
1.基本脑是相当于信息源,就是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
2.中脑就是下单,梳理了那么多信息之后,选了一件商品;
3.丘脑就是到了菜鸟驿站,货到了,但还没到你手里;
4皮层就是收到了,这个东西到你家了,但你没打开,没用,只是有那么一个东西的存在,像有的网购比较多的,就会出现买了东西丢在家里的角落里吃灰尘的,就属于无效信息。
比如,你和别人聊起你也买过一个扫地机器人,但长啥样,怎么用,效果好不好,你都不知道,因为你没有打开。
5.额叶,就是你打开了包装,查看了说明,并将它吃掉或者用掉,这才是变成了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所以到额叶这个环节才是最重要的。
文中提到一个好消息:大脑的学习机制一生都可以保持充满活力的状态。不会因为年龄而衰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