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文总要交代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可有的同学却有意略去其中的一个环节,文章反而更精练了。如有位同学写我与爸爸妈妈怄气、发脾气、使性子,终于得到一套新衣的经过。作者开笔就直接插入事情发展过程的叙述:
我一脚踢开了房门,妈妈关心地问:蒂儿,回来了?真是明知故问!我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大叫:妈妈,衣服买了吗?其实刚进门我就感觉到,衣服一定没有买。
这个开头用一踢字单刀直入,至于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承诺买衣给我的则一概略去了。这样一开头就营造了一种逼的氛围,于是逼得妈妈唯唯诺诺,逼得爸爸惭愧不安。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套新衣服后,才从他人口中得知,衣服是爸爸借钱买来的,我感到了无比歉疚。试想一下,如开头从买衣的起因絮絮道来,那文章能如此一气贯通吗?
开头可省,结尾也同样可省。有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在车夫的影响下》的作文中写他骑车撞倒了一位阿婆,本想一溜了之,这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鲁迅笔下车夫的形象。文章结尾写道:雨开始往下洒,我向阿婆走去这个结尾何等简洁!至于如何关心、护理阿婆的事已不是本文的重点。作者在此戛然而止,既突出了影响,又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要使文章前后浑然一体,就得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这是文章组材不可忽视的问题。过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个词,如最、当然、不过等。有的是一个单句;有的则是一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复句,如有位同学在他的《我和书的故事》中先写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攒钱买书的经历,后写了书对他书本知识的学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间的过渡句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它对我学习书本中的知识也起了巨大的作用。;还有的是以一个小段来起过渡作用,如有位同学在他的《读父亲》一文中先用一组排比句写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关心和教育:当我第一次摔倒时,父亲叫我自己爬起来,我从父亲那里读到做人要坚强;当我不屑一顾于桌上的饭菜时,父亲带我走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火柴的雪夜,让我领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走进学校时,父亲给我讲述了小萝卜头的故事,要我加倍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就这样,在读父亲的过程中,我逐渐长大了。但是,我并不是一直这样顺从父亲的,我也有过对父亲的误解和厌烦。怎样过渡到下一个层次呢?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过渡段:
可是,当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时候,自以为已经读懂了父亲这本书后,我对父亲产生了隔膜,我不再认真读透父亲的每一句话。然而,那一次却让我刻骨铭心地明白了我的无知和浅薄。
有了这样一些过渡,文章就上下勾连浑然一体了。
上面我们是从内容的角度谈了组材中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再从形式的角度谈谈怎样的组合方式更容易获得读者的青睐。
一次,王阿姨带着儿子和李阿姨去步行街玩,一个外国人问李阿姨:“你知道哪里有修鞋的吗?我的鞋子需要修理一下。”李阿姨说:“‘孩子’烂了就不要了,前面有一家商店,重新买一双‘孩子’就是了。”那个外国人一听,说:“啊!你们中国人可真大胆呀!连孩子都敢卖,这样做是犯法的。”小男孩也不解的`望着妈妈,王阿姨告诉儿子那个李阿姨说的是湖南方言,把鞋子说成“孩子”。最后还是王阿姨的解释才让外国人明白。
从那时起,妈妈就和我说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语言差异,如果我们都说着自己的方言,那么我们就无法跟人交流,不知道别人说什么,别人也不知道我们说什么,就会造成很多误会。还有我们总不能永远只呆在自己的家乡吧,长大后要去其他城市上大学、旅游、工作,都得先语言交流,普通话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现在的我,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只会讲普通话了,长沙话居然不会说了,有时别人还笑话我:“长沙伢子不晓得讲长沙话!”但我依然认真学习普通话,在学校里,在班级里,在家里都用普通话交流,我特别羡慕电视里的播音员,字正腔圆,标准而流利,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普通话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从我们中国人做起!
评委是许迪辉——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位语文教师,所以评委非归他莫属。选手是我妈妈和小表妹。
第一个上场的是我的小表妹肖莹瑜,她诵读的是一首——《静夜思》。由于小表妹过于紧张,她诵读得结结巴巴,不是很流畅。到妈妈上场了,妈妈也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妈妈没有小表妹那样怯场、紧张,很稳重。但是妈妈是海边长大的,又带有一点儿方言,偶尔读错一两个字,音节发音不正确。我们差点被她的方言笑得前俯后仰的。
到我闪亮登场了,我深深地呼吸一口气,沉着冷静地走上主席台——我家的大厅。我装出歌星那样的'样子,帅帅地,手一摆,口齿伶俐地说:我今晚为你们诵读——《浪淘沙》,下面请欣赏!说完,我先说明浪淘沙的情景,接着有感情地诵读起来。我的诵读跟着波浪的情景,抑扬顿挫,起伏有序,既没有小表妹的结巴,也没有妈妈的方言发音错误。没等我诵读完全,台下就想起了响亮的掌声
最后,爸爸为我们颁奖了。我得了第一名,妈妈第二,小表妹第三。我虽然是冠军,爸爸给我一枚奖牌——是银的,但是我不骄傲,我要再接再厉!
这是一件难忘的普通话比赛呀!
这时,林子看到其中一老汉一次又一次地起竿,不断地将钓上来的鱼放进鱼篓里;而另一位老汉的鱼篓里却空空的,他一条鱼也没钓到。这位没钓到鱼的老汉有些沉不住气了,他跑到那位钓鱼多的老汉身边,对他说:“老哥,您已钓了这么多的鱼了,而我,从一早到现在连一条鱼也还不曾钓到。咱俩用的鱼食一样多,钓钩下去一样深,可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位钓鱼多的老汉说:“您是问我钓鱼的方法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不过我有这样一些:比如说,在我开始放下钓钩时,我心里想的并不是钓鱼这件事,因此,我不急不躁,我的眼睛也很平和而不是四下搜索张望,我的神情也不变,鱼就放松了戒备,忘记了我是钓鱼人,它们在我的钓钩旁游来游去,因此很容易上钩,我也就容易钓到鱼。我看你呀,就不像我这样,而是心里老想着鱼,心情十分急切,眼睛老看着游来游去的鱼,这样你的神情变化太多太明显,鱼看到你这副神态,它们会十分紧张,自然都被吓跑了,那又如何钓得到鱼呢?”
经这么一开导,这位老汉才恍然大悟。于是他按那位老汉说的去做,静下心来,全神贯注。果然不大一会儿工夫,他也接连钓上来好几条鱼。
林子始终在一旁观察。他听到那位老汉的一番话,深有同感地叹道:“他说得好啊!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一定得认真专注地按规律办事啊!”
两个老汉钓鱼,外部条件一样,可是方法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按规律办事,才能有好的效果。
这是在不明确规定用书信和日记形式作文时采用的一种出奇制胜的方法。如有位学生在写《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作文时,就以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的方式介绍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语言显得亲切自然,传统题目写出了新意。还有的同学在写《难忘的初中生活》时,把所写的三件事分别融进于三篇日记之中,而三篇日记的日期又代表了初中三年,这就省去了许多过渡和交代,使文章更加简练。我们还看到有篇文章巧妙地以日记标题中气候的变化来暗示故事的发展变化,如多云多云转阴雨大雨多云转晴,这里的气候变化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令人拍案叫绝。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