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蔡崇达的处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最真诚的一本书。
一本好书总要讨论一些普遍、永恒的话题,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归根到底体现的都是人,一个代表了人类的“人”。全书14篇作品,作者用平实而真诚的笔触诉说着他对父母和家乡的怀念,对朋友的感谢和关切,以及对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问题的思考。
这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让我动容的一篇就是《母亲的房子》。初读时,我觉得作者写得有些“过”,因为人物的行为让我这个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为什么只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这样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捡菜叶,全然不顾家人反对,历经艰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会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亲在门口奠基的石头上写上了父亲的名字。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母亲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让这个由她和父亲撑起的家看上去更圆满。细细品味,正是这些真实又近似痴狂的行为和想法,赤裸裸地将人的本性曝光。
我们每个人都偏执地活着,虽然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些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能支撑我们的生活,证明我们没有白活。物质总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蔡崇达,让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让我学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看完了蔡崇达老师的《皮囊》一书,不禁为其中的细腻感情而震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母亲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亲的房子》这一篇中,他的父亲在迎娶他的母亲时许诺给她买下一栋房子,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他买下一块地,并以两人的名字写了对联,挂在上面。后来父亲因为工作不顺,颓废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挣钱,只剩母亲一人养家,可她也没说什么。后来父亲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场大病,最后落下了个左半身瘫痪的下场,使本就贫穷的家更加不堪一击。
可母亲从未放弃过父亲,一直暗暗支持、宽慰他,即使父亲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这种帮助。父亲去世以后,她把对父亲的爱转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马上就要被拆掉了,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有闲钱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亲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房子。蔡老师虽然知道在他人眼中这是件怪异的\'事,可他也支持着母亲建完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母亲对已逝的父亲的一份浓浓的爱。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家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在父亲身患重病时仍不离不弃,打气加油;那份浓浓的亲情,又是母亲坚持替父亲修建好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还在于母亲四处奔波,只为让父亲的灵魂在天堂过的更好;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愿意用自己用来买房的钱去替父亲修好那栋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在闲暇之余会去翻动地图,只为找到母亲的那栋房子,让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家人对父亲老小孩的任性的宠溺;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同情他们的不幸,不能有一个健全的家,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甚至苦苦付出,到头来却被人误解的无奈,却又羡慕他们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亲情。如果让蔡老师再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这个家吗,我觉得他会,因为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浓浓的、无法割舍的、无比看重,值得他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爱。
十分感谢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亲情可贵,更是体会到了他们家中那份可贵的浓浓的亲情……
前几天,我的牙老是疼,所以让妈妈帮我看看。妈妈拿着手电筒,让我张大嘴巴“啊”。妈妈看过后告诉我:“你下排的牙齿有个大洞,你有蛀牙了,需要到口腔医院去看医生了哦!”。
来到医院,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等着看牙,有的小孩还在哭,听到这种哭声我感到恐惧。轮到我了,医生让我躺在椅子上,仔细地检查了我的牙齿,和蔼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的牙齿蛀虫了哦,现在先去拍个片子,因为医生五点半下班,现在是五点二十,所以你们要快点,放射科在1号楼二楼,快去吧!”我跟妈妈以飞奔的速度赶到了放射科,拍好片子后,我们慢悠悠地走回葛医生的诊室。
到了诊室,葛医生说:“牙疼是因为发炎,伤到神经了,所以你要来医院三趟。我要先把发炎的部分清理干净,再上药,等炎症消失后才能补牙。”我一边听着“嗞嗞”的声音,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坚强。医生还用一根弯曲的细铁丝戳到坏牙的部分,再次清理了一遍,把药涂在小棉球上,塞进牙洞里,然后开始上药。可是我感觉牙齿涨涨的,不是很舒服。医生说:“有这种感觉正常的,可以了,以后要勤刷牙,注意口腔卫生啊,小朋友!”
虽然我的牙齿还没有补好,在这次漫长的补牙过程中,我很痛苦,也很坚强。这次补牙让我彻底了解了蛀牙的危害。所以现在我在家里每天都坚持刷三分钟的牙,饭后漱口。我希望我的朋友、同学都能好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不要吃糖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