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为了使文章富于说服力,又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读者熟悉的到读者不熟悉的顺序展开论述。
今天我跟着明德小分队到了个防震减灾的训练基地,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只是座普通的房子,但里面却有许多的项目。
我们先到第一个展厅,看到这有个有时候古时候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它是一个大鼎,上面有八条龙,龙嘴里有颗珠子,面向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下面对应有八条蟾蜍,哪个方向地震了,相应龙嘴里的珠子就会掉到对应蟾蜍的嘴里,这样就可以判断哪里有地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给解放军敬礼的小孩——郎铮。他在地震中受了伤,被解放军救出,他的左手骨折不能动,但他用虚弱的右手向解放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幕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在地震时,有个班级正在上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多同学都逃了出去;有四名学生没有逃出去,跑也跑不了,他们就躲在桌子底下,老师就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可是等救援人员赶到,这名老师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这四名学生因为有老师的保护而幸存了下来,这一幕让我感动……
讲解员还告诉我们,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该尽快躲进桌子底下,或用硬物顶在头顶上后躲在墙角,也就是“三角区”。还让我们体验了地震模拟,威力真大!所以逃生方法一定要牢记。
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学习到了怎么样在地震中存活,也感受到英雄们无私奉献、舍已为人的精神。我想让更多的人学生在地震中求生,也想要让人们知道那些英雄的事迹,向他们致敬!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全家集合。全家集合!\"我拿着弟弟的波浪鼓,敲了起来,\"今天我们来开展\"\"家庭防震知识竞赛。\"作为主持人的我,大声喊起来。
\"到!\"\"到!\"爸爸。妈妈分别来到我面前,把弟弟的车拉了过来,弟弟今天是我的小帮手。\"现在,我们的竞赛开始,爸爸是蓝队,妈妈书红队,弟弟是我的小帮手。\"
我们来到电脑前,把一个小木版拿到前面架起来,作为记分表,比赛开始了,第一题是;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爸爸。妈妈两争先恐后,但还是红队的妈妈先拍起了桌子,\"应该跑到桌子底下躲避,用手包住头部!\"\"对了!\"我为红队加了一分。
\"我一定要赢!\"爸爸的叫声响彻云霄,心中一定做着充分的准备吧!第二题,果然是爸爸对了。
爸爸。妈妈两人争先恐后,过了许久,也不分胜负,看来爸爸。妈妈的防震知识都挺多的,后来因为爸爸的一时马虎,妈妈赢了,我和妈妈共同欢呼,而爸爸却好象很难过,我拍拍爸爸的背,说;\"别灰心,下次我们再比一次,你一定要加油哦!\"爸爸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这次竞赛,让我学到可许多知识,但还不足,要再多学一点儿,加油!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5、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⑶ 插叙作用三种:
作用: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 / 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 / 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13、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14、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15、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
(3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6.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7、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A、双层含义
[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
B、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18、开头句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使用倒叙手法)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运用景物描写)
C:开篇点题
D:总领下文
19、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0、结尾作用:
A:(有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21、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四种方法)
A摘文中词语;
B看具体描写;
C看所写事件;
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22、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23、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4、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它……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句: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句:强调了……加强语气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25、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26、语言风格: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27、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28、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
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
29、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30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31、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32、写作特点: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33、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34、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5、一句话中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安全教育讲座》开始了,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告诫同学们:“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看了这次《安全教育讲座》,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有人落水,自己不要去救,应该请大人去救;未满十二周岁不能骑自行车;地震时应该躲到桌子下面去,双手护头,听从老师的指挥。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篮球女孩儿”。因为她出了车祸,下半身截肢,只能坐在篮球里维持生活。看到这儿,我真想哭。因为她太可怜了!和小姑娘相比,我太幸福了!因为我身体很健康,可以自由自在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今天,我收看了《新课堂——同心战“役”特别节目》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为表面的凸起像国王头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状病毒。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一般出现咳嗽、发烧、头疼、胸闷等症状。
其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经常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加油中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