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买好了肉馅,也买好了菜。
妈妈在用心洗菜,洗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和物资,妈妈妈妈买了三种菜放进饺子里,有芹菜,有韭菜,有冬菇,先把猪肉剁的软软的,饺皮有大有小,肉馅抱在饺皮里,爸爸吃芹菜味,奶奶吃冬菇味,我和大哥哥还有妈妈吃韭菜味。
大哥哥包芹菜味的,妈妈包冬菇味的,我包韭菜味的,我包的饺子像小笼包,妈妈包的是坐起来的又像一个胖娃娃,大哥哥包的是像个公交车长长的。
在我们但细心下终于包好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那种坐起来的是和北方人学的,只要先固定好一起掐就好了,不仅不会露馅,而且很好看,我那种是和妈妈学的,只是掐得太紧而以,大哥哥的是想把肉放多一些所以要长一些。
好后奶奶拿出来,真是香啊!香气扑鼻,我们去隔壁家的黄日伯伯借醋,沾起来可真香。
那时我吃的好饱呀!还想要一碟啊!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临海,有许多与别的地方不同的习俗:过新年、元宵节、中秋节。
快过年了,人们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挂上了红红的灯笼,贴上了红红的春联。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户户就开始放烟花爆竹,一走出门,便听见了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传来。这声音把我吓了一大跳:吓得我赶紧用手捂住耳朵!这声音大得,连说话声都被淹没了,不得不让人大声地喊。之后,我看着满天迷人的烟火,每个烟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真叫人看的眼花缭乱,简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烟花节”。
在我们浙江临海春节一般都是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还未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天刚蒙蒙亮,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插烛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还有许多禁忌:不准扫地吧,不准将水倒出去,不准动刀······
还有,我们那儿过元宵节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过。元宵节那天你猜我们吃什么?汤圆No!No!No!不是汤圆,在我们哪儿吃的是“羹”,它是将一大堆原料搅拌成的,都是薏米浆为主,再放芥菜叶、猪肉末、豆腐干······搅合在一起,搅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调味出锅,因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锅,这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呢!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风”。各地的风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节日,各有各的过法。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节日才会变得非常有趣。你家乡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开展包饺子的活动。我的心情很激动,希望尽快吃到香喷喷的饺子,更希望自己包的饺子又漂亮又好吃。
包饺子开始了,我们分成六组。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块饺子皮放在左手上,右手拿勺去取肉馅……开始我包的饺子怎么也站不起来,我把它叫做“三折叠”。它们又长又扁,像一个个的小耳朵。平常我看妈妈包起来简单,怎么我包起来就这么难呢?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也在热火朝天的包着。他们包的饺子有的像鱼,有的像元宝,有的像飞碟,各式各样。
开始煮饺子了,饺子在锅里翻腾。同学们拿起碗筷争先恐后的对老师说:“我要一碗”。吃到饺子的同学有的说:“真好吃”,有的说:“自己包的饺子真香”。有的同学吃的'狼吞虎咽、有的同学吃的津津有味、还有的同学细嚼慢咽仔细品尝。饺子吃好了,同学们都说吃得真饱,饺子真香!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把剩余的饺子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一尝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今天,刚一放学,我就看到妈妈和舅妈在包饺子。
哟!她们包的真好看啊:舅妈的包得像个小月牙,花边细细密密的,这好看!妈妈的也不甘示弱,一个个饺子就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
我看得呆了。“妈妈!我也要包!”我急忙说。“好好好,过来看,这是包饺子的要领……”妈妈同意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我学着妈妈的方法,一连包了两个,可是都漏了。我不由得泄气了。
妈妈看到我这模样,笑了,说“不要灰心,我再教你一次,看好啊。”说完,又仔仔细细地教了我一遍。
啊!我终于包好了一个,虽然不如妈妈舅妈的好看,但我还是乐滋滋的把它小心翼翼的装进了冰箱。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当你遇到困难时,多做几次,你总会做好的。
春节期间,让我难忘的事有许多,但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包饺子。
除夕的晚上,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妈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馅儿和皮儿,和爸爸一起准备包饺子。
看着他们包的那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我觉得挺好玩,不由得有些心动,也想亲自包一个试试。
我先拿起一张饺子皮儿,用左手托住。然后用右手夹上满满一筷子馅儿,放在皮儿中央。再把饺子皮的两端往中间一合,使劲一捏。不料,馅儿像小虫一样从饺子皮侧面钻了出去。我一看,赶紧把馅儿堵住,可皮儿仍旧“张着大嘴”。弄了半天,皮儿就是合不拢“嘴”,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佳驹,是不是泄气了?”我点了点头。“来,我教你!”说完,妈妈便拿起一张饺子皮儿,给我做示范。看着妈妈一个一个娴熟的动作,听着妈妈耐心细致的讲解,我明白多了,也有了信心,便重新振作起来。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皮儿托在手心上,轻轻地夹起一小筷馅儿,把皮的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劲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包好了。我照着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而且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
这时,妈妈说:“水开了,开始煮饺子啦!”我兴奋地帮助妈妈就把饺子放进锅里。
过了一会儿,饺子熟了,妈妈给我盛了一碗。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说不出地高兴。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