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在近30年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经过,直到现在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站在世界顶峰。泱泱大国,国大业大,推动和伴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被誉为全人类历史上最轰轰烈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是这一轰轰烈烈大事业中的核心部分。只有大工业,才能带来大发展;只有大工业,才能快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期盼已久的“中国梦”。目前中国工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亟待转型升级。例如,许多城市可用的工业用地所剩无几,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是指工业企业广泛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并实现集成应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比较顺畅、柔性、敏捷,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也较高。智能制造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工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市场营销智能化。二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应用产生的企业智能。例如,通过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市场营销与研发设计的集成等,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三是产品的智能化,即在产品中嵌入电子信息技术,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在生产加工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工业控制软件、数控系统,推广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网络协同制造、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技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进料设备、加工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协作,打造“无人工厂”。在企业管理方面,鼓励软件企业开发智能化的管理软件。鼓励工业企业开展ERP和MES集成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车间管理,实现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推广商业智能(BI)系统,鼓励企业建立知识库和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辅助决策的“仪表盘”系统,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促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在企业内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成、生产与管理的集成、生产与销售的集成、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的集成,实现产销衔接、管控一体,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减低成本,控制风险。在企业之间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以信息化推进产业链协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以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总成本,实现即时生产。
智能工业是先进工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跃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必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正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大力发展智能工业将成为我国工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创新,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器装备,重型装备,海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首先我想到的是片中有那么多的优秀技术人员敢于拼搏,敢于担当,“严谨的工作态度比工作技能更为重要”,有个好的态度,不会的技能可以学,但如果有技能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草草了事,那照样是做不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德国学习回来的女焊接技术说了一句“焊品如人品,要表里如一”我在想我们公司人员真能做到把公司当成一个大家庭吗?片中也讲到一个拉小迪琴老工程师从年纪轻轻进公司一直到退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他说:“我们工人把高科技的产品做出来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在他身上可以看出公司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那种工作精神,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的创新就是把东西做好,其实也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设计只需做好,如都像那老工程师那样就没什么是做不好的了,我们都能做到吗?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生产制度,但监督好像更为重要,我们制定过一系列的制度,但执行到最后好像都没有执行了,(就像一个《员工提案》一样,今年好像就执行过2次,前2次都无果而终)现在是第三次,标准文件还没有最终下发。我觉得我们好像缺少这种担当,负责,及严谨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数控机床以后的发展只有那么几点,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更高的稳定性,更完善的功能,片中也讲到一家数控机床厂有那么多的机床卖不出去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好的精度,没有快的速度,注定要被好的机床替代,因为现在产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许都知道现在有些机床都论斤卖的,那样的话是在卖高科技的数控机床吗?不是的,是在卖铸铁!高精度的产品没有高精度的机床它生产的出来吗?我在想,近快一年了的丝杠热变形我们解决了吗?我们讨论过的方案落实了吗?难道是我们公司解决不了?难道要像机床漏水的问题一样要处理一两年的时间?的确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做的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有很多,就像客户要求的打样产品一样,我们认为可以了,其实有的还没有达客户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重要,样件不合格就失去一个订单,就像片中清洁船内部如不穿厚衣服,不戴手套,不拿毛巾,汗水滴在上面就会有隐患一样,他们对工作进行了标准化,我们现在也在做,我想我们也可以做好。
每集都会讲到自主创新,我想我们也一样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也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机床凭借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聚拢客户,机床也越卖越便宜(高端除外)便宜后它的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产品性能,质量存在一系列问题时,终究还是会失去所有客户,就我们而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有哪些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生产高精,高速,稳定的产品才能走的更远,“片中有个数控加工的拿个深度尺还讲解说道,加工这个高精度产品”有点不符合实际,但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做,让“品质改变未来服务成就梦想”离我们更近一点。
《大国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3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坚历程。体现了一大批工业人为强国之梦而奋斗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术工程师、企业家等等。
《大国重器》的第五集的一开始,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刚刚来到福特安装现场的张志刚,召开的一次工作例会说:"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这是济南第二机床厂人的信仰,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维护着中国企业人的尊严,他们用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组成了自己的信仰——团队的荣誉。并使得他们的信仰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冲压设备主管鲍尔的高度评价:"这个团队向我证明,他们能安全的作业,并遵守规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企业的信仰,是一个团队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个团队的荣誉,更有了并且坚定的一个团队的目标。
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虾子、天鹅、螃蟹拉一辆货车,虾子一个劲的往有水的地方蹦达,天鹅一个劲的往天上飞,螃蟹横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货车是不会动的。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集体需要一致的目标。
团队意识——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怎样,而是团队怎么样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团队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最强的,他们是通过相互无间的合作达到了完美。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合作能一起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相互竞争能决定每个成员最佳的岗位;相互包容能促进每个成员关系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个成员专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让每个成员知道团队的重要性;相互关怀能让每个成员溶入团队。这就是一个团队的信仰!
"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
是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完美的团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荣誉,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团队自己的信仰、员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才是有价值的信仰。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这部片子很主旋律,主旋律的不得了,所以我不喜欢。
学的是理工,片子里面讲的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点,因为去过航空企业制造车间,金工实习练过车铣刨磨钻,整过热处理。我很怀疑片子中宣传的我们工业装备业的日渐强大,并讨厌那种“外国人说我们不行,我们就要争这口气”的八股文气息。
诚然,片中也有短暂的透露,我们近年来低端装备产能过剩,高端不足的尴尬境地和大多装备的核心零部件都要进口,可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想一个劲的唱赞歌。
让我们实在一些吧。
说说自己稍微熟悉一些的航空业吧。假期在GE航空实习,了解到航空发动机的高温涡轮叶片就连清洗都不放在中国,一来是技术保密问题,二来是你也真没那个能力。航空发动机的大修在国内基本上是组装测试,我们在这方面差的太多。最近新闻报道,我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AL—31发动机,据说是给J20和H6k换装,提升了性能。航空发动机这样的工业制造顶端产品,我们确实差了很多。这其中就涉及片子中介绍过的大叶片的制造,高温合金材料,五轴联动机床等等方面的技术。光靠打鸡血是攻克不了技术难关的,不然我们的飞机早就装上了中国心。
我自己没有工程的天赋,很羡慕片中出现的工程师和工人(那些不仅仅将它看成一份工作,更多是事业的人)。祝福他们能在未来突破那些尖端的技术,在自己的专业上走的更远,请你们加油。
第一集国家博弈
这一集内容比较多,首先讲的是沙特政府就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进行世界范围的招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招标项目之一,17家有实力的工程公司投标,在极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这个项目,这凭借的是中国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和瓮福集团独有的氟提取技术。
后面讲的是大吨位自卸车的生产,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是一个开采勘探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世界级公司,自卸车是矿山开采最常用的设备,设备性能决定了开采效率,以前力拓公司一直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自卸车,到后来中国有了大吨位自卸车生产技术以后开始为力拓公司开始采购中国的自卸车,这种车在国内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之后讲的是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中国在掌握这套技术之前风力发电量只占2%,较西方先进国家10%相差很远,掌握技术之后两极都有了中国的风力发电机。
最后讲的是港口机械、海洋运输船、石油钻井平台、石油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不仅修复了钢结构的美国旧金山海湾大桥,钻井平台的钻井深度达到了近万米的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
这集主要思想是: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国家之间的比拼多半是装备制造的比拼,而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
第二集国之砖码
首先讲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输送管道长达15000公里,每200公里就需要一个加压站,加压站的核心设备是压缩机组,这些机组在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后来中国沈阳开始制造这些压缩机,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等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
后面讲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乙烯在国家中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样重要,在中国的镇海,百万吨乙烯工程需要制造压缩机,后面讲到了压缩机的叶轮和外壳研发、制造过程,乙烯压缩机的国产是中国在重化工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压缩机的制造要依赖国外高端的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超经济价值的战略地位,中国数控高级工程师于德海研制中国的高端数控机床,后来陈虎对数控系统还有精度进行了完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后讲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制造的崛起,里面主要讲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的生产和极限吊装试验。
一个国家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
第三集赶超之路
中国唐山制造中国最快的动车,里面讲到的零缺陷焊接,里面列队背诵是岗位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很适用与我们现在的生产。里面还讲到电路接线六万根无差错觉得不可思议,反应了工作超乎寻常的的严谨和熟练,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在弯管制造里讲到苏健将自己的经验汇总成12000多个数据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套弯管软件,这里我体会到了总结和积累的重要性。这集中间讲的是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让我们掌握了重型龙门数控机床技术,这里面提到了技术并购的重要性,这集最后讲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运送液化天然气的LNG船的制造。
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以前看美国金融方面很厉害就觉得能控制钱所以强盛,现在才懂得装备制造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更坚定了我们生产、改进和研制新设备的决心。
第四集智慧转型
这集讲到中国制造业崛起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机械零部件却需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中国不能造,中国开始研发高端产品,里面具体讲了山推集团对高端推土机的制造,陕西鼓风机公司,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对中国机床的数控系统的研发,全球第一台只能数控机床诞生等。
国力的竞争就是实体工具制造的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经历从中低端产品生产到高端机械研发的蜕变过程。
第五集创新驱动
这集开始讲到济南二机床厂5条大型智能汽车冲压生产线的生产包括他的创新设计,独有的冲压技术,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让他们全部生产实现了智能化,这条生产线得到了福特公司的认可。2009年中国第一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这集中间讲上海汽轮机厂,百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组的研制,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会大幅度减少煤炭能源消耗,里面讲到高级焊接是一项世界级的技术,中国掌握这项技术以后从火力发电机组进口国一跃发展成为全球火力发电设备产销量第一的制造强国
这集最后讲到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将近一半的煤炭资源,提高发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是当前最有价值的新能源科技,之后讲到了热泵减少煤炭消耗和空冷塔降温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事例。
这集主要讲中国在转型高端设备研发、生产以后开始对能源利用方面进行的一些创新。
第六集制造强国
第六集将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看完这一系列的宣传片,我对装备制造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加强了我对公司机械研发制造的信心和决心,在研发制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和创新,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型和技术并购,同时要坚持我们的4大战略,工作的时候要严谨要精益求精。
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装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制造强国渐行渐近。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唐山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她如一朵绚烂绽放的钢构之花,用自己展现出来的赤诚和热血、辛勤和务实的风采,为金结公司这片广阔的钢结构热土增添光彩。
2、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我公司富君同志是制造厂铆工班班长,他技术全面、务实进取、勇于钻研、善于创新,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的技术创新任务。天津津塔工程是天津市的地标性建筑,整个津塔工程建筑平面为椭圆形状,每根钢柱与钢柱之间连接的部位和尺寸都不相同,确定钢柱的中心线成为组对工作中的难点。富君结合多年工程制作经验,与计算机辅助放样方法相结合,找到了钢柱中心线的正确定位,最终采用以中心线为基准的方法进行钢柱牛腿的装配。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富君还带领班组人员认真组对构件,精确测量牛腿尺寸和间隙,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保证安装精度,为天津津塔精品工程的铸造奠定了坚实基础。马福江也是富君班组中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马福江对施工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兴趣,在富君的指导下,他更是对技术创新、改革发明痴迷不悔。目前,马福江在日常工作中的小创新已经多达十几项,并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十佳技术标兵”。
3、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譬如说钟秉锐师傅,他从电焊工、电焊班长、技术部骨干一路走来,勤勉质朴、笃学多思,躬于实践,细心探索、参与了阿尔及利亚奥兰体育场、俄罗斯KIMKAN铁矿选矿厂、北京财富中心、北京望京SOHO、天津津塔、天津现代城、烟台海湾世茂1号项目、青岛财富中心、黑瞎子岛现代生态植物园、山西大同体育中心等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不断的攻克钢构焊接难题,为公司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电力行业国家优质工程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钢结构金奖作出突出贡献。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在班组建设、节能降耗、技术革新等方面成效显著,他曾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
通过镜头中的精彩,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的现状,我们今后要在从“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路上大步迈进,这条路上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执着坚韧、创新奋进,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这片沃土上,深耕创造,不遗余力。打造了中国典范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坚挺的脊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