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是一粒种子。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成功,而收获背后,便是和收获同样多的付出,甚至更多。因此,要想成功,首先需要种下成功的种子。
勤奋犹如一粒种子,付出了就等于种下了种子,付出的越多就等于播种越多。而汗水和刻苦是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最好肥料,肥料越多,开出的花朵就越鲜艳,结出的果实就越甘甜。
勤奋是一把钥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勤奋作为道路,就不可能攀登书山的峰顶。没有刻苦作为扁舟,就不可能到达学海的彼岸。这充分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熟悉的同事、朋友当中不乏勤奋者,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是单位的骨干力量,是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大家的学习榜样。因此,学会了勤奋,拥有了勤奋,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把开启成功的钥匙,而这把钥匙能启动多大的成功,则取决于我们勤奋到什么程度。
勤奋是一块基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高台,起于垒土”。说的是千里的道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九尺的高台,需要一层一层地垒起来。是什么导致“行百里者半九十”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坚持到底。勤奋犹如一块基石,多付出、多吃苦,成功的基础就越牢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过去。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物质的世界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往往这样,人就不懂得知足,亦不会幸福。
狭义的来讲,知足等于幸福。
放学,路旁有许多黄包车车夫。夕阳的光在黝黑的面容上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脸上,眼神却亮的出奇,双唇紧抿。他两边的颧骨高高的突出,仿佛那戈壁上突起的小山包。他的眼窝深深地陷了进去,似乎陨石坑一般,又犹如月球上那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他的脸是那样的粗糙,仿佛那干枯的树皮。长满老茧的手上,一条条蚯蚓般的青筋爬满了手臂。几根银丝,那是岁月的画笔所渲染的。发白的衬衫那么耀眼。皱巴巴的裤管高高挽起,瘦弱的双腿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走似的。他们吃力地骑着车,用自己老残的身躯去赚取微薄的收入。他们却很知足的样子,慈祥的招呼着路人,每当有一个乘客上车时,他们露出很是朴素的笑容。那是自然中原始的一抹瑰丽——知足,想必他的妻子儿女都是幸福的,试问,一个不被物质所羁绊的人,怎么不感到幸福和快乐。他们虽是社会底层的人,精神确实有些富人也无法比拟的。
脱离了物质后的纯粹知足,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某日,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不仅让我反思。一个妇女和刚高中毕业的女儿在apple专卖店,女儿说,同学都有苹果三件套,自己也要买。妇女面露难色,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女儿上重点高中已是倾尽其全部精力,哪有钱买加起来近3万元的奢侈品呢。她紧抓着衣角,双手不停地搓着,眼中透出浓浓歉意:“妈没那么多现金,要不先买别的吧,”女儿双手叉着腰,大声责问:“你每次都让我丢脸,人家都有,我到大学去怎么见人啊!”女人只是沉默,眉头紧锁,闭嘴不语,女儿大声喊了道“我讨厌你!”边一溜跑开了。妇女独自在一隅坐着,一行清泪流过,浸进皮肤里。这给了我们太多思考。
正是因为不易满足,才感到人生的悲哀。假若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所没有的,那你终日会感到不快乐。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知足常乐建立在与贪心对立的情况下。当感到知足常乐时,人生便变得有意义有动力立起来,那便会感到幸福。或者来说,就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有文明人才会懂得知足,感恩。
那么,就让我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吧。我会去在知足常乐中采撷幸福的硕果的。
勤奋造就天才。
中国自古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言论,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
在封建社会,中国实行科举制,有些学子十年寒窗,不可谓不勤,却只造就了只会之乎者也的儒生。像孔乙己者,不可胜数。于是乎有人认为勤造就了蠢才。
比如说:一些学生不崇拜刻苦学习的人,反而对厌学、不学者不吝赞美之词,无非是他们成绩不算太差,而有甚者,对好学者,勤奋者,时常的有意的冷嘲热讽,称之曰书呆子。
无可厚非,类似于孔乙己的悲剧的确时有发生,但凡天才者,无不勤奋,敢问哪个人能不用学习就未卜无知。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就是勤奋的代表之一,他小学是在家中度过的。升中学时,成绩很差,一度差点被开除了,从此以后,他发奋读书,早上与鸡比早,晚上便在过道上的路灯下久久伫立。凭借他的勤奋,他为祖国夺得了许多荣誉,成了我心中的英雄。
我国著名教授王选,他发明新的印刷术,使我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开创了现代的先河,熟不知,他在工作期间,平凡均每周工作65小时。他的勤奋使他登上了我国最高科技奖的奖台。
而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勤奋学习,即使你天资聪慧,最终逃脱不了泯然众人的命运。
勤奋的人如童弟周,王选者,是天才,聪明的人如仲永者,是蠢才,聪明的人呀,你是什么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