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到那次餐桌上的事,愧疚就会一下全涌上心头,压的我不能喘息。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房间写作业。到了中午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别写作业了,现出来吃饭吧”妈妈喊道。“知道了”我放下手中的笔,刚准备走出房间。“轰”传来一声巨雷响。刚刚天气还很晴朗,怎么一会就变得这么阴暗了呢?尽管心中很疑惑,但还是走向阳台,关紧了窗户。
我刚走出房间,就看到客厅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那个身影看去。没错,是他“混世大魔王”。我连忙跑向厨房向妈妈问道:“他怎么来了?”“你姑姑今天有事,你弟弟在我们家吃午饭”。姑姑有事,我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忍着。唉,想到这,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时,传来“哗哗”声,我看向窗外,原来下起了大雨,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样糟糕透了。
终于开饭了,看着坐在对面的表弟,我的思绪飘到了以前。“混世大魔王”也就是我的表弟,小时候总仗着比我小,抢我的东西。抢不到,就哇哇大哭,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最后我还是得让给他。
想到这,我不由得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只想赶快离开餐桌,毕竟眼不见心不烦。看到盘里还有一块红烧肉,我立马夹了过去,谁知表弟也夹了过去,我们俩同时夹住了那块红烧肉。妈妈看到后,对我说道:“你吃了这么多了,把这一块让给你弟弟吧,他比你小,做姐姐的要让给弟弟。”我抬头看向了表弟,他的嘴张了张。我心里冷哼一声,又想哭,算了,这块肉不吃了,没必要为了一块肉,享受“魔音穿耳”。
我刚想收回筷子,表弟却先一步收回,说道:“我不吃了,还是姐姐吃吧,妈妈说,有好东西要学会分享”。说完后,还用筷子颤巍巍地夹到我碗里。看着弟弟的动作,我心里的愧疚感一下都涌上来了,我看像弟弟,他脸上的是这么灿烂,我却低下了头。
回到房间后,天已经晴了,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这几天,妈妈说新出了一个片子叫《舌尖上的
一开始,我还以为《舌尖上的
《舌尖上的
近来,中国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推出了一套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节目,在其播出之初,便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流传甚广。
看到“舌尖”,想必必定是展示各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吧。想来所料不差,便尝试着欣赏了这个饶有趣味的节目。
本片介绍了华夏各地“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以及烤松茸油、焖春笋、雪菜冬笋豆腐汤、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酸菜鱼、松鼠桂鱼、侉炖鱼等不同地区的风味小食。与其它那些花哨的饮食类的节目不同,这个节目的真诚、朴实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超越美食的思考。从中,我了解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更深一步的思考时,对处在“舌尖上”的中国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恩赐,感谢的那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我认为这个节目最重要的不是味觉上的享受——平心而论,在视觉上比这个纪录片的色泽好得多的遍地都是,而是淳朴的人,人生观和自然。
在饭桌上留下了许多的故事,可有一个故事,它却深深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记忆犹新……
那一年的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回外公外婆家过年。一路上,我非常高兴,因为外公外婆为我准备了美味的大餐,想到这,我就直流口水。
刚跨进门槛,看到那整齐的餐具和美味的大餐时,我就赶紧跑到洗手间里草草的冲了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动筷子。这时,妈妈对我说,“伊绚,外公外婆都还没开始吃呢,你怎么能先动筷子呢?”我心里想着:小孩儿嘛,自己能吃好喝饱就可以了,还要顾着大人有没有吃菜?外婆也来为我帮腔“哎,小孩儿嘛,自己先吃吧,不用管我们了。”“不行!”,妈妈严肃的说,还给我讲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妈妈说:“古代有一个叫孔融的人,有一天有人给了他两个梨,一个大一个小,可他却没有把大的给自己吃,反而让给他奶奶。送梨的人说:你应该自己吃大的呀,为什么要分给奶奶大的呢。孔融说,‘不,我要将大的留给奶奶,是因为奶奶年龄比我大,考敬长辈是晚辈应该做的。’送梨的人听了,非常感动,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听了这个故事,心里十分羞愧,想想孔融,再想想我,我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自私了,我一边赶紧帮外公外婆夹菜,一边说:“外公外婆,是我不好,我下次一定改正”。“没事”,外公外婆笑着说,妈妈也笑着说“我们并不是要让成为像孔融一样人,但作为一个晚辈,凡事都尽量的孝敬长辈。”
自从那次以后,我都会为长辈做很多事情,因为妈妈给我讲的这个故事深深的,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记忆犹新……
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集中、出发,经过90分钟的“艰辛历程”,终于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厦门植物园”。登上阶梯,穿过条条美丽的鹅卵石小路,眼前是一片草地,绿莹莹的,使人仿佛瞬间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植物园的树并不密集,但偶尔的几棵,却让你感觉到一种郁郁葱葱的气派:它们顶着庞大的树冠,犹如撑开的大伞,在烈日下,硬是给人们撑出一片片绿荫。微风吹过,树枝优雅地摇摆着,仿佛朝游客们招手示好。
植物园深处,我们看到一棵名叫“大叶樟”的树,这可是***爷爷当年亲手栽种的!瞧,它挺立着,如同一名士兵,守护着整个植物园。听说它以前十分不起眼,如今却高耸入云,显然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才有了今天的青翠茂盛!这不由使我想起中国的历史:忍辱负重,终于巍峨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餐厅吃午饭时,由于害怕错过自由活动的\'时间,我胡乱扒了几口便赶去百花园。穿过草地,跑着跑着,轻盈地跳上一块高大的石头刚想喘口气,抬头,我便怔住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花海,人头攒动,还有……触目可及的垃圾。同学们快活地跑着,跳着,有些安静地坐在草坪上,吃着零食。我不知道,她们是否留意到脚下,自己随手扔得垃圾已经毁这“草坪姐姐”的容貌!是的,草地到处都是塑料袋、餐巾纸和食物残渣。漫步到小溪边,原本清澈见底的溪水,也被一些男生在上游搅得浑浊不堪,上面漂浮着他们扔进去的垃圾。
我好懊恼!后悔没能及时地阻止他们!
眼前的一幕,使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缓缓走到一张木椅旁坐下,手托着下巴开始发呆。耳边,仿佛听到了大地的抱怨,小河的哭诉,草地、鲜花那无力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能做点儿什么?我不希望这次秋游留下的只是那“点缀着”垃圾的花海,更不愿意在事后一想到今天的秋游而不开心,我该怎么办?
头脑里忽然灵光一闪:自已不是小组长吗?我们小组有七个同学,只要大家一齐努力,在集合回家前应该可以收拾干净这些垃圾的。想到这里,我毅然站了起来,向我们组的同学跑去…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录片,从饮食的角度启迪人生。大学毕业前就听说这部纪录片风靡网络,但真正驱使我观看的动力是听朋友说“片中几乎一半内容都与云南有关”,身在异乡的我忍不住便决定一饱眼福。
看了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后,我只想到了一句话: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家乡。作为云南人,我有幸从小在美丽的自然风光环绕下长大,在丰富的美食给养中长大,自从高中毕业离家去上海读大学,每年仅有两次回家机会,如今工作 了,离家更远,很可能一年才得回家一次。在许许多多人眼中,云南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恐怖的毒枭。我曾因自己来 自云南而自卑,曾嫌弃家乡经济落后。随着我思想逐渐成熟,我为自己对家乡的偏见感到惭愧。我懂得:云南,我的家乡,不应和其他经济发达的省市拼GDP,受 限于地理环境和国家宏观部署,它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强省。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能较好地保存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而这是当代社会最稀缺的!看到片 中找松茸的卓玛,我想到了终生在农村耕作的爷爷奶奶,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无论我走到何处,最开心的是看到别人知道我是云南人时诧异的表情,“怎么可能,你普通话说得那么好;你的英语说得那么好;你居然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来……”没错,我是云南人,我离开家乡不是嫌弃它落后,而是那里的生活 过于安逸,年轻的我要追求挑战与超越,我要让云南人的名字传遍中国,传到海外。总有一天,“彩云子弟”会回家……
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无论是采摘松茸的卓玛、出海打渔的林红旗、年迈的鱼把头,还是挖藕的兄弟俩,亦或是种笋的老包、阿亮,研制火腿的诺邓父子……他们都是平凡的人,为了生活干着平凡的事业。但正是这些生活简朴的中国人的辛勤劳动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一道道人间美味。
感恩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来形容,是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自然是我们人类真正的母亲。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舌尖上的中国3》的视频短片,颇有感触。
看过视频,我知道了:原来在酸甜苦辣咸这几种味道里,辣最年轻,也最刺激。贵州遵义市,是一个吃辣很普遍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把辣椒当做下饭菜来吃的地方。在外地工作的贵州人,经常会随身携带一瓶辣椒酱,既是怀念家乡的味道,又是对辣椒的忠诚。在成都的菜市场里,辣椒遍地都是,随处可见。很多成都人对辣椒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之情。想想我们广东人,我们对辣椒的感情是不深的,因为辣椒不常吃,只是在做菜时,偶尔放一点提味。
说完辣椒,我再来说说白菜。冬季的中国东北,很多人都会吃白菜。它对于东北人的意义,不仅仅是由衷的喜爱,而且是打小的饮食习惯。东北天气严寒,一到冬天便很少有蔬菜供大众食用。没有了当季的新鲜蔬菜,那么白菜自然就成了首选。对于东北人来说,腌酸菜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用新鲜的白菜来腌制,味道会更好。这件事看起来难,但做起来却很简单。腌好的酸菜可以配鱼煮着吃,也可以和肉搅拌在一起,包成酸菜馅儿的饺子。时代在变,大家的口味也在调整,可对于大多数的东北人来说,不变的就是对酸菜的热爱。
我觉得,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美食,不同的美食又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应当享受这种美妙的味觉之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