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印南敦史从一位慢速阅读者变成一位快速阅读者,从乐评人到专业书评人,本书分享的是他的读书技巧,读书习惯与读书环境。
一天2本,一年700本的阅读量,靠的就是他的流水式阅读法,自创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与之对应的存储式阅读法则是较为慢速的方法,一字一句,我就是这种阅读法的典型用户。
如何实现快速阅读作者提炼几个技巧,一是每天固定时间阅读,形成阅读习惯,二是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三是快速结束一本书,不要把周期拖得太长,四是要有快速阅读的信心,作者结合自己幼时大脑受伤的亲身经历告诉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加上着重前言,序以及目录的重点阅读,选择性跳读从而达到流水式阅读的效果,注重读与写的结合,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手记优美句子,6天一次回顾,以此加深印象。
“读一本书,只为遇到一段文字”,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by the way,本书就是一本非常适合流水式阅读的素材,似乎找到一点点感觉,goon!
为提高修养而读书。
这是一个无聊的命题。这是作者说的,不是我说的。
此书名为快速阅读术,似乎更像是在辨析,而不是在介绍方法。如果真的是想学快速阅读,那么看这本书,恐怕得不到你想要的。推荐一本叫做《事倍功半读书法》。
开篇作者提到能仔细阅读又能快速阅读,这样的人,我也很羡慕。嗯,我也做不到,我更偏向于快速阅读。而读书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似乎没有定论。我中学时候语文老师说过我,你看那么快,记得住什么。我说,看得慢也未必就记得多啊。当时比较年轻气盛,想什么就说什么了。现在看来,很难说在单位时间内,同样一本书,是仔细看一遍好,还是快速看三遍好。
作者提到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用手抄而不是电脑录入。我从小到大学四年级,都是手抄。但是觉得手抄太慢,携带不方便,检索不方便。所以改电脑录入,那效率的确是蹭蹭上涨,我本来就是写字偏慢的,大概电脑输入是比手写快四倍有余。而正如作者所说,因为速度快了,所以这个也想写,那个也想写。而且,虽然检索方便,但我也很少去回看。手抄,还是录入,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驳斥了为了提高修养而读书,读书提高自身素质这些观点。深以为然。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读书成了万能药(也许真的是),所有励志书、成功书、教育类都会告诉你要读书。
诚然,以我的阅历和年纪来谈论读书能不能提高修养,有点不合适。我只是认为,即便读的是同样的书,每个人读法和收获都不同。而把书,视为解决困境的解药,恐怕,没得治。
她叫黛玉,远山黛之黛,美玉之玉。她的名字总让我想到巍峨挺拔的高山在云雾飘渺时绝世而独立地站着,默默地等待着她的宝玉。
花朝节期,正当阳春,桃花盛开,沁芳闸桥畔,落英缤纷。宝玉扬花随流水,黛玉敛花立花冢。流水知音,心意相通,羡煞旁人。奈何,明艳鲜妍能几时?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桃花易逝,黛玉亦是如此,花香漠漠,落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
冬天的寒风如约而至,但冬的阳光却很温暖。
走进冬的怀抱,沐浴在阳光的海洋中,任阳光如潮水般铺天盖地将躯体淹没,让你心身皆愉,轻松,舒畅,把冬的冷融化。雪,一个雨的精灵,它幻化成六角的形状,把雨变得无比纯洁、神圣。一场雪过后,大地十分寂静、幽雅。
冬说,这就是我的品格。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变化,韵语无穷。
每年的夏天,当禾苗刚露头角,一场小雨后便是蝉的时代了。然后我忙碌的课业也结束,暑假便开始。
小知了像小拇指一样大小,从泥土里钻出来,爬离开地面就迫不及待的停下来蜕变起来。从壳里钻出来,像只飞蛾模样,扇动着翅膀飞到花间林杈处鸣叫起来。小知了的叫声短暂又尖细,像无力的婴儿的啼哭,叫的久了声音就会嘶哑起来。
每只蝉便都是演奏家,就像在树上开了一个音乐会。听着知了的欢唱,我和奶奶在院里乘凉,坐在竹木小凳上,赏着美丽的月色,手里拿着蒲扇,吃着西瓜,感觉生活甚是惬意。
因为是暑假有大把空余时间,因为感觉自己这么大了要为家里减轻点负担,所以每年暑假总免不了会去找份工作。为找一份暑期工,我顶着烈日一人在外转悠奔波,但却没有什么结果。
心里不免沮丧彷徨,每晚听着恼人的蝉鸣,不免迁怒于它们的聒噪。直到,三姑谋了一份给人做衣服的工作,叫我过去帮着裁剪,我的工作这才有着落。
随着夏天的倾盆大雨痛快的下下来的时候,属于蝉的季节才真正到来。蝉在林间树杈间欢快地鸣叫起来,它的叫声比起先前的小知了要更洪亮更冗长,到蝉的旺盛阶段,烈日当空,越是炎热,它们的叫声就越持续,一时成了夏季的主乐。只听它们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或长或短,煞是有味,它们的交响乐成了人午休的催眠曲,梦境里的背景音乐,吱——吱唧——唧,萦绕在耳边。许多时候人们竟忘记了它的鸣叫,实在是因为它们的声音从不间断,时间久了,人们以为这种声音是和夏天与生俱来的呢。所以人们自然的爱上夏天,也爱上那蝉鸣了。
伴着由蝉演奏的交响乐,我的暑期工作——裁剪衣料也步入了正规。初时的手忙脚乱,忙中出错已难得出现,现在的我手里拿着剪刀,裁剪衣料,我享受着工作的快乐,也到了赚钱的不容易。由我裁出的衣料,一堆堆运送到姑姑手里,再看着一件件衣服在姑姑的手中完成,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声声蝉鸣,伴着剪刀剪布料的咔擦咔擦声,缝纫机的哒哒声,汇成了更加美妙的乐章……
不知不觉一个半月过去了,我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工资。虽然不多,但足以使我快乐又满足。我的生日那天,父母与亲戚朋友都来为我庆生,我用我的工资买了一个蛋糕,当大家齐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我闭上眼睛许愿,吹蜡烛,分蛋糕。蝉似乎也听到了我家的热闹,拉起小提琴,悠扬的琴声陶醉了每一个人,那一夜我睡的特别香。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可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用歌声布下了一张网,她就是那诱物。她像白云飘进了他眼底。她的进幸是一个预谋,而她的高贵恰到好处地消解了这设计中原有的谄媚意味,让汉武帝觉得,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然,她的离去,和她的到来同样突然。她开始不见他,任他来探病,千呼万唤不回头。她说我自认出身卑贱,能得皇上宠爱,完全是因为容貌娇好的缘故。以色事人者,色衰爱必弛,爱弛恩必绝。
她是李夫人,这个女子有着如同桃花一样娇美的容颜,亦有着桃花魂。
倏地,我就迈进十八岁的门槛了,成长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听妈妈说话,却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岁月在白衣苍狗中一点点积淀,也给我们的心上了一把锁。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得诸多儿女驻足反思,一个《中秋月圆人团圆》,又吹落了多少游子泪。我蓦然悟出:听妈妈说话,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必须学会的担当。
听妈妈说话,在充满童话的岁月里。那时的妈妈,有温柔的双眸,细腻的双手,我最爱的还是她那一头乌黑的长发,带着我的奶香。那时的妈妈,总爱搂我在怀,亲亲细细地说着“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的和恕大气,说着“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百折不挠,说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恭敬谦卑。而我,真真是爱极她低头的温柔和浅笑,歪着脑袋,努力地去理解妈妈的每一句话。就这样慢慢成长,慢慢地学会宽容、坚强、有爱,学会用小小的臂膀去担当。
渐渐地,渐渐地,学会走路,学会骑车,学会交朋友,开始有了女孩子的小心思,有了不愿告诉妈妈的小秘密。妈妈不再是女儿最大的依赖,和许多女伴一样,我倦了妈妈的童话,烦了妈妈的叮咛,我迫切地想快快长大,不再满足于妈妈打造的小天地,想去拥抱外面的大千世界。
到了初中,开始了漫长的住校生活,家仿佛在离我远去,而实际上我和家之间已然牵出一条叫做思念的丝,可它太细,细到粗心的我不曾发现,亦或是我的胆小,发现了却选择逃避。日子就在我的没心没肺中一天天过去,听妈妈说话——这每个家庭中都有的极普通的场景,事实上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学业是忙,压力也有;节奏是快,人也会疲惫,只是这一切都是我苍白无力的遁词。
迈进高三的大门,开始向往大学生活的自由不羁,都市生活的灯红酒绿,却在回头的那一刻,看到了奶奶的满头白发,妈妈的几缕银丝,忽然,心仿佛被蜜蜂蜇了一下。从那一刻起,我不再祈祷时间走得快些,不再一味地向前奔跑,我是多么多么地庆幸,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那一晚,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伏在妈妈肩头,听妈妈说话,静静地,认真地。絮絮叨叨地,妈妈说了许多。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的母亲,没有苏轼的才情,却有着一样的愿望。她总说:“对生活,应该是享受的,不要去争太多,平凡一点,简单一点,幸福就多一点。”她从不曾要求我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只是告诉我尽力就好,对于我今后的生活,她在点滴中,教导我知世故而不世故,教导我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各色的诱惑。母亲慢慢地讲,女儿细细地听,月光温柔了我的青春岁月。
很多时候,我和我的同龄人都爱为自己的不成熟找借口。年轻的心,总是渴望走得更远,总安慰自己交通便利,若要回家不过是一张车票或飞机票的距离,可当我们离家,回家就成了奢侈品,我们总被太多东西羁绊。还好,我还来得及,趁现在一个星期或是半个月回一次家的机会,好好地,好好地,听妈妈说话,接受造物主安排给我的那份担当。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