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我的爱如此麻辣》。
相信看见这本书名大部分的人的想法肯定是和我一样,这本书讲得是两个人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看后,却恰恰相反。
故事里有三个女孩,来自不同的地方,成长和生活截然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很多酸甜苦辣可以分享。
三个人的爱情观,老大,选择一段安稳和对她死心塌地言听计从的人,她相信这就是他的归宿,没有波澜,没有伤心,没有眼泪,遇到蚊子欺负我的时候,可以把他推出去挡,他绝不会说不。
老二,她相信约定,为那个人付出了很多很多,她相信,美,在约定,她们会走到最后,但是最后却得到的时背叛。
老三,女主角,她最后却喜欢上了她一直以为不可能的那个人浩山,因为她有爱得人,但是他太潇洒,对人不会中一不二的,经过了悲伤离别,才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但是好像已经晚了,,,浩山离开了家乡,为了能忘记她,什么通信工具都没带,一年以后她应该是因为孤独,悲伤,或对他的歉疚,给他写了信,结果却写出了微妙的感觉,她们两人的麻辣爱情只是和对方用写信来表达了,没有那么多得甜言蜜语,没有相见的,拉手的时间,通过一问一答,信的期盼,告白,曾经近在咫尺却像天涯,如今天涯却像咫尺。不幸的事总是会发生,她得病了,最后一封信,如果浩山收到了,就证明她已经离开人世了,或许还有下一封,作者之写到这,她说给我们留点想象感,一本书最好的结局不是出自作者之手,而是在读者心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所希望的结局。你希望的结局是什么样呢?
令我铭记的句子:爱情是不是也像吃麻辣锅,爱得极爱,不爱的连碰都不肯碰。
一句四川话,冬天已经来寡了,春天在哪个塌塌啊?
爱情难道只能用眼泪和复杂的东西去换取吗?我们总渴求轰轰烈烈的爱,直到伤痕累累,才明白单纯踏实的美好。
缘分是永不流逝的食宴,美食是天伦之乐,也是男女之欢,爱情不是往往也从餐桌开始吗?
所爱得,终将离散,没人能活到下辈子。这辈子,是谁用爱来读我?我们是不是一直都等待这个人出现?惟愿你的生命中也有这个人。
长久以来,人们都渴望自由恋爱,到头来却是在相亲的路上找到幸福,因为两个人如果没缘分是不会相识的。
第三句,很真,很喜欢。我们都只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却忘记了是不是合适自己的,是不是也喜欢自己的。在一起,总想着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爱情,王子与公主的童话,却忘记了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受了伤害后,才懂得了平淡是福,在一起就应该知足,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越是失去的就越想珍惜,可是没有经历过,怎么会成长呢?
都会长大的,都会明白的。
下一站,幸福。
张小娴的这本《我的爱如此麻辣》篇幅不长,以书信体的形式将故事向我娓娓道来,简短的故事,直白的话语却触动了我心底最最脆弱的那条神经,直指我心,让我这个老男人也不禁潸然泪下。
故事的女主角夏如星,年幼时癌症夺走了她的母亲,疼爱他的父亲也在她22岁这年因为脑中的血管瘤破裂而猝然离世,只留给了她这间“老爸麻辣锅”火锅店,同时留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疑问:火锅底料的秘方?在她以为自己在世上已经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突然她的老姑姑出现了,一位101岁高龄的住在敬老院,特别爱吃巧克力、“津津”话梅而且嘴巴特别刁钻的可爱老人,他父亲同父异母的姐姐,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还有两个姊姊—和她同父异母的姊姊,一个是台湾的夏如月,一个是四川的夏如日,命运的捉弄让她们相识、相知,共同承担起将“老爸麻辣股”发扬光大的使命,后来竟然如亲姐妹一般。从这三个姊姊来看,多情也是会遗传的,夏如星的祖父生前就有四个太太,生了二十多个孩子,那夏如星的爸爸除了娶了她的母亲,在四川和成都还有另外的家庭也不应该让人太意外。
三个如梦幻般的女孩子,有着不同的爱情观和爱情体验:
旺旺(夏如月)有一个相恋六年的职业棒球男友柯弟,聚少离多的他们相约一起努力,等他们存到钱就是他们永不分开的时候,而他们的爱情理想就在柯弟出生的东海岸买一栋小而温暖的民宿,在那儿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和夕阳斜照。客房里的床铺、被单和窗帘都是旺旺亲手用缝纫机缝出来的,他们可以在民宿的后面种菜养鸡、养鸭、养狗,傍晚时他们可以在群狗的簇拥下在海边牵手散步。
而熊猫(夏如日)的爱情经历则是和五粮液和窝窝头的故事:五粮液是她的初恋男友,大学时熊猫打理他的一切生活起居包括各项支出费用,但是毕业后异地的他们最终因为五粮液的出轨而结束了所谓的爱情,而熊猫则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老实巴交的窝窝头,一个爱她、愿意一辈子对她好的好男人,而熊猫也打算与他结婚,共度余生。
女主角夏如星有一个从小和她一起长大、小她两个月的异性好朋友浩山,他们八岁相识,青梅竹马却仅是好朋友,而夏如星钟爱那个浪荡不羁让她伤透了心的男人。终于有一天她觉得这份没有自尊、没有自我的感情不是爱,于是她伤透了心找到了浩山倾诉抑郁之情,每次被霸占床位、赶到沙发上睡觉的浩山这次没有被赶走而他也没有走,就这样在他们相识了14年之后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发生了肌肤之亲,只是这样的遭遇让两个人都有点始料不及,都不知道该再如何面对对方,于是夏如星仓惶逃离浩山的家,而浩山则出人意料的逃离了中国,去非洲一个叫马拉维的孤儿院做义工,教孩子们英语。在父亲离世后,夏如星用尽各种尝试去配底料,没有配出父亲的味道却配出了她独有的`、顾客喜爱的味道,而在这时她也发现了她爱的人其实一直都在,那就是浩山,于是她开始写信给他,尽管不知道是否能收到。可能是天佑有缘人,也可能正如浩山所说“缘分是永不流逝的飨宴”,他收到了她的信,并且回复了。从来往的玩笑与倾诉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正在热恋的年轻人,尽管信中一直没有出现情与爱的字眼,直到夏如星被查出了癌症,她终于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她担心如果不说“我爱你”将会成为永远的遗憾,只是我想又远赴印度的浩山在读到这封信时,这个世界的夜空中应该又多了一颗星星吧?而夏如星坚持不切掉乳房,只取下癌肿,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浩山的眼里依旧是完美的吧?正如浩山告诉她的:她那种能和别人区分的标志在他的眼里,那是永不会抹掉的容颜,即使她以后一百多岁变成葡萄干了他依旧能辨识出来。可能她是为了不改变在他眼中的容颜吧,为了这份永不变的容颜,她情愿用生命来交换。
从三姊姊的爱情经历来看:爱情本可以不那么复杂,本可以简简单单,它可以是一间民宿,可以是一个窝窝头,但是爱情也可以轰轰烈烈——正如夏如星为了保全自己在爱人眼中的容颜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一般。但是谁会是那个陪我们走到最后的人呢?谁会是我们生命中的Mr/Miss·Right呢,突然想到《致青春》中林静对郑薇说的话:生命就是一条河流,不到最后我们无法知道谁会是那个陪我们走到最后的人。
夏如星在文中说“凡是有相,皆是虚妄,我已释然”,只是她真的释然了吗?本书中西藏的那句谚语“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来世哪个更早到来”确实是真知灼见,生命真的不知道何时会戛然而止,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惜命,但是无法做到不惜情:我们可以放下自己,但是对于亲人、朋友,亲情、爱情,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真正的释然?正在修行的浩山告诉她有轮回、缘分永不流逝,可能对她多少会是一些安慰吧,最起码她可以奢望来世再与他相爱,即使不是轮回为人,也可以做一对互相缠绕的猢狲树,看日出日落,望鸟儿飞过,直到永远。
是啊,夏如星可以用波特酒调出独特的底料,来做出美味的麻辣火锅,可是对于她和浩山之间的爱情她用什么来调呢?也许以后留给浩山的只有这些泛黄的书信以及浩山眼中独特的夏如星的容颜吧,也许有美好的回忆,也许有无尽的伤痛,但是点点滴滴却都是爱,虽然这份爱在相识14年以后才被彼此辨识出来,但是这毕竟是真实的无邪的爱,同时也是辛酸的爱,毕竟相爱的两个人已阴阳永隔。
不得不说,《我的爱如此麻辣》中,麻辣的只有火锅,虽然作者说麻辣是悠长低回的爱,但是对于相爱却不得善终的人,自我看来,只有辛酸。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戏剧性的故事。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我,却被斯蒂芬茨威格生动有趣的描写和独特的文体深深吸引了,这些我从未得知的历史故事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
正如茨威格所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创作源自于生活,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
《滑铁卢的一分钟》是全书我最喜欢的。1815年6月17日,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一个毁掉拿破仑千秋功业的人――格鲁希钻进了历史的大幕,他奉命追击普鲁士军队,而拿破仑自己则是向英军发动总攻。当滑铁卢战役开始时,副司令热拉尔恳求格鲁希去支援拿破仑,但习惯于唯命是从的格鲁希犹豫了,不过他只犹豫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便注定了拿破仑的失败,他最后的选择依然是遵守命令――追击普军。这便是循规蹈矩,不懂变通的后果,一分钟,看似无比简短的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人类历史的走向。生活中我们总在说“随机应变”,如此简单的四个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不还是大多数都选择更稳妥的一项。
而《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引我深思的并不是故事本身,也不是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坚持不懈的品质,而是整个故事中“群众”的反应。当那条跨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个大洲的巨大电缆连通,美洲收到第一封来自英国的电报时,群众欢呼雀跃,把菲尔德捧成了英雄,可当再也没收到来自另一个大洲的讯息时,发现电缆出现了故障时,群众又把所有矛头指向了菲尔德这个无辜的人,甚至开始造谣英国发来的第一封电报是伪造的、菲尔德早就知道故障却没有告诉群众等。这使我联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部关于网络暴力的日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现实里还是网络上,人们总喜欢捕风捉影,把一些事无限放大,不管是真是假,总是随波逐流去散布信息,用自以为“正义”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一个又一个心灵,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像菲尔德一样去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我们说出一些恶意的语言时,能否三思而后行,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人的感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历史故事里,明白更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让社会更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因为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完全依靠别人而活着,我们采取一种有条件回应模式而活着。
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呢,我们仍然可以保存着这种凡事依赖别人,凡事找理由的习惯模式。这就是人们的依赖心理,我们一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我们仍然会期望别人会来照顾我们。
我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为我们面临的事情负责:认为政府应该为我们的生活成长负责。
在生活中,认为朋友应该关心我们;在工作上,认为主管应该照顾我们;总是想尽办法来逃避责任,不断的找理由、找借口,认为是别人或其他的事情导致如此,丝毫没有我们自己的责任。
其实我们并没有权力来把责任推给他人,自己是否要承担责任,特别是当你成年之后,你就没有权利来选择应当负的责任。假如你希望发挥你的潜能,希望事情变成自己所期望的形式、结果,你必须下定决心负起完全的责任。
英文中“责任”是由“反应”与“能力”所组成的。所以,当我们能够很有效地面对与反应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就是我们快速成长的时机。
在政治的环境中,我们往往要求政府做更多的事,要政府负责照顾我们但我们却没有将自己的控制权交给政府。
其次在刑事司法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罪犯的相同特点,是他们拒绝对他们所犯的罪负责任。
还有在医学界上所面临的病痛,几乎都是起源于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却期待医生要为这些事负责任,将我们治疗好!
所以假如你希望在生活中做一些改变,就要先完全的接受、承担生活中所有自己的责任。
斯蒂芬·茨威格用敏捷的慧眼捕捉到了历史最独特的角度:历史的转折点,然后用生花的妙笔、满腔的热情完成了这部杰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在序言中,作者谈了写这本书的意图:“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而去。不过,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和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的确,成功和失败往往只差一步。在这一步之中,时间显得如此吝啬,人性显得如此丰满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滑铁卢的一分钟》一章中,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循规蹈矩的格鲁希元帅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务必率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一切都变了。普法军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到滑铁卢,而怯弱的格鲁希带着大队人马游魂般的在战场外追击不存在的普军。更可悲的是格鲁希听到战场上传来的隆隆炮声才明白战役开始了,将士们纷纷恳求支持前线,格鲁希考虑了一下,只考虑了一秒钟,然而就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滑铁卢战役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我认为这悲壮不仅体现在伤亡的人数上、战役的激烈程度上,更主要是体现在那戏剧般的不可思议的而又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上。
这本包含12个重要时刻的历史特写中有拿破仑、托尔斯泰、列宁等伟大人物;也有本来微不足道,但借了茨威格的笔而闻名于世的人物:如谱写《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创作清唱剧《弥赛尔》的韩德尔,黄金国加利福尼亚的发现者苏特尔等等。
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温情。因为茨威格本人就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和平奔波。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丑恶最黑暗的现实。1942年,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茨威格与妻子双双自寻离世。在遗书中他写道:“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原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温婉的、深刻的、动人的文字。他本人也像流星一样优美地滑过天际,耀眼的光辉慰籍着地球上一代又一代困顿的人们。
如果说,看这本书是吃一顿饭,那么这顿饭,就是一顿再普通不过了的饭。
和父母围在一起,圈起令人垂涎的饭菜,热腾腾的,三五姐妹,筷子在飞舞。没有女人的矜持可言,一切都那么的自然,理所当然的放松。聊班上的新“绯闻”,或者爆一下姐姐的小心事,引来一阵娇斥,和父母甜甜的温馨的笑。
一顿普通的饭,却如此令人满足,令人憧憬。吃饭,因为是人,所以吃饭不仅仅是为了裹腹,吃的多的是那份萦绕在你我之间的温情。但是,快乐让我们忘却了飘荡在饭菜上的热气会在不经意间消散,饭桌前娇笑的身影会一个个离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诉尽所有的无奈。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了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为什么人总会认为逃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人总会在离去之后才会吐出隐含在心底的爱意。
让时间,再倒回一点,一点而已,好不好?
多么的卑微,多么的无奈,多么的自责。
日月星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人到了最后,才把所有的不甘寄托给下一个轮回?夏亮给他的女儿们开了多么大的玩笑啊。一个不好笑的玩笑。以死开始,以死结尾。张小娴好像跟我们玩游戏一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根棒棒糖,但是,就在“甘岩遇着刚刚(粤语)”,我们在撕开糖纸的那一刻,糖掉在了地上。呵。
好像人生就如此的短暂,和脆弱。所有拥有的似乎还不够,不够,却在恍然间,离开了这个我们又爱又恨的人间。菩萨给我们开的一个很大的玩笑,把一切的美好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掐掉。
没有只字半语留下,就好像夏如星的爸爸一样,说走就走。其实想来,挺无情的。
多次被戳中泪点。跟经历有关吧。死脑筋的女人!外婆病了,上两天,我妈今天告诉我的。并且下令立马打电话问候。然后,接着是看了这本小说,无奈的巧合。有时会觉得,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故事。
跟外婆聊了一会,熟悉的话语,熟悉的情景。现在最怕的是听到她说“我眼前一黑”腿一软“之类的话了。这腿一软,很可能就是那样了。那种瞬间衰老的速度令人畏惧。自认为不是什么坚强的人,经历过了,真的怕了。跟外婆聊了一会,她谈笑风声,我却红了眼睛。硬生生的挤出两句”多休息一点“”有事要及时打电话“之类的话语,急急挂线。有些东西,真的,不敢尝试,也输不起。有人可以撒一下手,扭一下头,一走了之。而我注定不行,起码在现在,不是一人饱全家饱的情况下。我怎样糟蹋我自己都可以,但是,不代表,在我还是父母亲唯一的牵挂的时候。
好好爱自己,尽管是为了父母和家人。所以在读到夏如星妈妈给她的那封信时,不争气了。你们懂的。
因为有情,因为无法割舍,才会又再一次在轮回中颠沛流离。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有情,所以下一辈子,我们祈求相遇。
时序交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姿态;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
——题记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多么残酷,现实多么骨感,就算时代在变,可奋斗永远是值得宣扬的主题。他们身上体现着“奋斗中的青春最闪耀”。
奋斗使人信心满满。追溯历史,回到那个觉醒年代,鲁迅先生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弃医从文,为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用笔来奋斗,写下了《狂人日记》表达反抗,表现了他深刻的忏悔意识,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他的灵魂不是更有价值吗?我想是的,对于别人的称赞,他只是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到工作上了”。难道你没有从中看到鲁迅先生奋斗的决心吗?他说“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他也做到了。鲁迅先生的青春就犹如一团熊熊烈火,炽热的燃烧,放出有耀眼的光芒。
奋斗使人充满希望。***总理曾说“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张桂梅校长就是现代人的典范。“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她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大山,将自己的灵魂送给讲台,将自己的爱心赠予那些孩子们,她的青春在大山里度过,她用粉笔来奋斗,教导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她还不辞辛劳,四处借钱,创办华坪女子高中,或者一天都在有意义的奋斗着。你不觉得这位“燃灯校长”的青春很耀眼吗,她的生命在延续着,是源于为了她的理想而奋斗的结果。
奋斗使人更进一步。在古代的历史中,有一位人让我印象深刻,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被很多人抛弃脑后,却让我记忆深刻。他天资聪颖,可因父亲爱财,学业荒废。这个人就是方仲永。我曾替他惋惜,如果他可在青春年华更加努力奋斗,现在也是一个名家大咖了吧。才华不等于成功。君子不可以不学!人需要持续的奋斗!有句话这样说“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确实,不奋斗的人生注定碌碌无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在最好的时间里努力绽放吧,在自己的青春里奋斗,留给世界一抹亮丽的色彩。岂不是也很有价值?每个人都献出一点自己的奋斗,这个世界岂不是会光芒万丈吗?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少年强则国强,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我们更要明白,奋斗中的青春最闪耀!发光吧,少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