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私信问我:赵聪,我想写点东西,不知如何下手,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困扰大多数写作新手的问题。
最近读了本书,叫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完美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分享,一起来看看到底怎样做才能通过读书获得原创思想。
我们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书中的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
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这三个问题困扰:
记不住:读完一本书后,过段时间,就把书中的内容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理解: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一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它读完,并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用不上:当遇到现实困境的时候,不能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先记住了书中的重要内容,才能理解它们,进而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002 .
既然我们想通过读书获得原创思想,就要先掌握读书的方法。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就像是在完成单调的任务:读完之后就把它放在书架上不再重读、因此获取的信息也极其有限。
那么,怎样突破这个困境呢?你需要用到齿轮读书法。
所谓的齿轮读书法的意思即是:一边确认重点,一边阅读。
难理解的部分:采用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较容易的部分:采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
这样做可以缩短读书所用的时间,更加高效的阅读一本书。
接下来,你就要开始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了。为了避免书中各种无意义的线条,你一定要慎重思考之后再画线。画线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通读书籍,在有价值的页面右上方折角。重读折角的页面,觉得还有价值,就在右下角再折一次书角。标记,三次阅读之后,仍然觉得有用的部分,用签字笔在书上做好标记。
做标记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曲线去标记重要程度不同的内容。比如,你可以用普通的直线暂时画出客观上很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非常重要的内容;用圆圈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
做完重点标记之后,我们就完全把书中的重点内容筛选出来了。接下来,才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怎样通过做获得原创思想。
介绍一个书中提到的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这种方法具体来说,需要你做到的是:找一个笔记本,把书中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摘抄下来,并在句子的起始处用○做好标记。
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和评论写下了,并在句子的起始处用☆做好标记。
比如,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书中的一句,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 确实是这样的。你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者你写出了对某句话的感想,这些都是原创思想的来源。很多人问我:赵聪,为什么原创那么难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原创水平呢?其实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它会令你越写越顺。感觉自己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开始记笔记是最明智的选择。
用○和☆区分好摘抄和感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你这样做了,重读的时候,就不会分不清是摘抄还是评论了。还有就是,你可以把自己当时的想法与作者说的话做比较,感受你与作者思想上的“落差”。
用了上面的方法,你就不知不觉之间通过读书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以书籍为媒介,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按照这种方法做笔记,你可以深刻的吸收书中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想。
003.
按照以上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以后,你就可以灵活的运用它们了。我们有以下几种活用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书评
你已经在前面摘抄了部分段落,也写了不少原创的感想。只需要通读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篇完整的书评。这是一种输出训练,将一些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的写出来。
重读笔记
重读一遍原书最少也需要个把小时,但是看一遍读书笔记只需要占用你几分钟的时间,比重读一遍原书简单的多。
手机上做好标记和提醒,用一周一次或者三天一次的频率快速浏览一遍笔记。
每次阅读笔记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想法,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它们也可以作为你原创思想的来源。
用读书笔记解决烦恼
遇到一个现实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同时阅读三本相同领域的书籍。然后分别写下这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收集三本书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主体思考。每个作者的观点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你可以让A,B,C三本书相互争论,最后再由你自己做出评判。
这三种活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能够把你借来的书中的东西,转变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完全懂得了怎样通过读书笔记获得原创的思想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找出一本书,按照这个方法做练习。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
她真的出现了!还是那样的动作,还是那样的笑容,还是那样的轻撑门帘,静等着后面的同学悄悄地通过……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
——《记住那人那事》
我便醒了,我敏锐地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睡得好香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感觉特别的惬意,我突然发现风没有了,我条件反射似的回过头,只见那窗帘遮在后面的窗户上,上面还压着两本厚书,为的是遮住那缝隙,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冬日暖阳》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问我各种刁钻的问题,但我欣然回应,再回望那倒计时牌,意味着这样的时光已越来越少,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我们一起走过》
这是从考场记叙文中摘录出来的部分结尾,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文章的结尾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文章的结尾只注重个体的表现,却不注重生活的提升,只注重点的再现,却忽视了面的提升。这就导致文章在思想内容层面上大打折扣。那么一篇文章的结尾该如何升格呢?
这里,我们不妨先以《记住那人那事》为例,来说说这篇记叙文的结尾该如何升格。
我们知道,“那人那事”是你记叙的重点,也是你必须“记住”的重点,所以文章重在写好“那人”,叙好“那事”,一旦写好了“那人”,叙好了“那事”,就.完工了吗?要是那样的话,“那人那事”还有“记住”的价值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所以,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时,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记住了“那人那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帮助,对你有什么触动,如果只是停留在“记住”的浅层次意义上,那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什么深度。所以我们应该在写好“那人那事”之后,再补上一点你“记住那人那事”之后的表现,否则,“那人那事”就不值得你去“记住”。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相信通过这样的修改,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修改如下:
又是一个午餐时间……也许我应该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搭话,也许我应该主动问一下她的芳名,但是,我宁愿把她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留着慢慢解读……
生命中的邂逅,我永不会忘。那人,那事,我更不会忘。不,我要将她,将她的.这一举动传承下去……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
——《记住那人那事》
我们发现,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加上了“下一次,我也会轻轻撑开门帘,等待我后面的他和他们悄悄通过……”这样短短的一行字,间接地交代了“那人那事”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一改,不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而且使文章的立意也越发深刻起来。
我们不妨再以《冬日暖阳》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习作者写的是后座同学宁可自己挨冻,却让习作者得到温暖。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如果习作者只写自己享用后座同学给予的阳光,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就体现不出“阳光”的含义。所以,如果我们在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点自己在后座同学的感染下的举动,那就天衣无缝了。
可以这样修改:
还没等午睡时间到,我便醒了……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出了窗帘的边角因为缝隙漏进来的风而微微浮动着。
再看看宁,她戴上了那顶羽绒服的大帽子,趴在桌上,仍然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
在阳光的照射下,宁趴在桌上的身影是那样的美丽,仿佛一个美丽的天使给我送来了冬天的温暖……
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
同样,文章结尾加上了“无意间,我将窗户向后推了推,试图遮住后面窗户的缝隙,尽管此时冷风再次吹进,但是我的心却始终是暖的……”这样一句,表面上是写后座同学助人为乐的表现让你受到触动,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事实上,这样一改,同样使得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起来。
我们再来看2010年南通市中考《我们一起走过》,不少同学在完成这篇考场作文时就是写到自己和某个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什么一段日子里发生的事,当我们看到这类题材时,总是想,难道这段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以后就不一起走了吗?不少同学只是写到点的表现,却不注重面的体现,所以在文章写出了“我们一起走过”的事情之后,还得在结尾处加上一句“一起走过”之后发生的事,这样就使文章变得更加完整,立意也就更加深刻起来。
可以这样修改:
虽然同桌仍然时不时地向-我借文具……于是我们更加珍惜,更加真诚,更加努力。
感谢同桌,让我第一次敞开心扉,迎接生活的阳光,我们的青春不能仅仅用分数来证明,更用一起走过的快乐来填充。
未来的日子,我还会用我们一起走过的种种快乐,去溶化所有的不快,并让这份快乐永远沉淀在我心里,发芽,开花——永远不败!
我们在完成这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本质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模拟写作训练】
以下是几篇学生习作的结尾部分,试着给这些结尾再加入一段文字,使文章更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你的话筒洁明了,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一片花瓣都能发芽,我为什么就不可以有第二个春天呢?心中的乌云渐渐散去,你为我带来了阳光。
我俩在花香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一切,笑得好甜,好甜……
——《我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修改示例:
你的话筒洁明了……笑得好甜,‘好甜……
我从回忆中醒来,抬眼望去,青石板路上的人依然结伴而行,而我身边已没有了你。
谢谢你,让我懂得了快乐的含义,今后的路上即使没有你,我也会快乐地走下去。
——《我体会到与人相处的快乐》
铃终于响了,我坐在光线充足的考场里,金色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窗子,在桌面旋转,跳着轻盈的舞蹈,我仍兀自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幸福感里,不觉间发出轻微的笑,提起笔一蹴而就,思路特别清晰,复习时的浮躁一扫而光,甚至出现了莆所未有的流畅顺利。
于是,期末考试的顺利就变得顺理成章。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修改示例:
考试铃终于响了……
正是那个温柔的眼神,使我度过了初二学段最后一个难关,才使我得以向初二圆满地道一声:“珍重!我的初二!”
自此以后,我再没有晃过那位女老师,但那个温柔的眼神已渐渐沉淀为我心中的小幸福,一天天甜蜜发酵。后来每次考试,一想起那眼神,心中便充满自信。或是看到别的老师对我关切的神情,我也能从中感受得刭那便是我想要得到的温柔的眼神。
——《给我一个温柔的眼神》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荡漾着我们欢声笑语的阁楼因为庄园化管理而不得不适到“此处拆迁”的境遇,姑姑一家去了一个至今我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表姐更是去了一个我听也没有听说过的远方,不过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如花的日子》
修改示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一定会再次找到那“如花”一样的感觉,我会像以前一样喜欢上那里的….
就让那段如花的日子在岁月长河中慢慢积淀下来,凝聚成永恒,永远绽放出绚烂的光彩,永不凋谢!
——《如花的日子》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只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无尽的甜蜜与温暖在心中荡漾开来……
——《承诺》
修改示例:
“那没什么,顶多困点,但是答应了儿子的事是妈妈承诺下的,怎么可以食言呢?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够践行我们曾经的诺言——好好学习……
从此我不再迷惑,也不再苦苦等待,因为我明白,诺言就在我们身边。让诺言走进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履行责任,来书写我们完美的人生!
——《承诺》
作为公务人员,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觉得与群众存在沟通上的障碍,撇除这样那样的个体外因,“个性顽固”、“文化素质低”常被我们归为与基层群众沟通上的两大顽疾——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反复解释,对方就是不明白,围绕同一问题反复争执不休。如此沟通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问题没解决、时间浪费了、群众不满意。
观看了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结合日常干部监督科接待来访老干部的实践,我对于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绕过沟通“两大顽疾”,构建畅通的沟通模式,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引导讲述,构筑交流模式。很多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与不满来的,与之沟通的第一步不应是“被动的等提问,然后讲道理讲规定”,而应先引导其诉说、讲述:一方面在诉说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焦(来源:)虑的情绪,基本掌握其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另一方面在诉说的同时讲双方交流的模式由简单的“提问——回答”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讲述——提问——交流”的双向模式。在与群众沟通的这一环节,可能并不能清晰的获知对方的困难与问题,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沟通构筑渠道,此交流环节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
二是适时切入,归纳问题关键。要注重效率的与群众交流,就要适时的切入群众的讲述,询问其具体困难与问题。切入环节是整个交流沟通中最关键的环节,询问方应注重三方面问题:第一,切入时间的掌握。切入时间不易过长,过长影响谈话效率;亦不宜过短,过短,询问方还来不及把握讲述方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不利于控制下一步交流;第二,切入要素的把握。询问方在明确切入后,应以适当方式向讲述人提出三方面问题:为什么来,有什么问题,对组织有什么要求;第三,快速归纳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即使有询问人的引导,讲述人的讲述也可能是凌乱的,夹杂很多情绪和个人看法,这就要求询问人在倾听过程中,边记录下关键问题,边进行问题的整理归纳,尽可能做到谈话结束时,问题归纳完成。
三是情绪带动,置换立场思考。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询问方对讲述方的情绪把握是贯穿整场交流的一根红线,可以说是丝丝入扣的影响每个环节的交流效果。总的来说应把握如下几点:引导人自身的情绪平和,以安慰舒缓引导交流双方形成平和的谈话氛围;引导人精神集中,把握谈话节奏,切忌在交流过程中一心两用,边谈话边做别的工作,引起对方的.不信任感,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引导人换位思考,在听取对方反映的问题后,能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难于解决的困难关键,配合对方的情绪,维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的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明确可以协调的问题,应该移交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的反馈打基础。
四是现场反馈,构筑良性沟通。切入环节谈话的结束并不代表整场沟通的结束,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还需要一个现场反馈环节。现场反馈的内容包括:归纳总结群众反映的问题,征求群众就问题全面性准确性的意见,现场明确可以协调的问题,应该移交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一个良好的现场反馈是整场沟通最后环节,更是对于此次沟通有效性的最好检验。
二、P44主动学习,从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种能让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授课方法,正是以我的“社会科”为模板。是为了让孩子对以往至今的尝试和先例进行质疑,让孩子们获得“复眼思考”的能力而开发的学科。这门学科最大目的是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研究关于身边的事例乃至社会的人类的关系。
三、P45通过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收集信息,以自己的方式独立思考、讨论、获得不同的切入点。
四、P48为了理解像这样的两种极端的意见,读不同的书再进行比较是最关键的。通过读书,如果我们能够拥有描绘人生轴线和世界观的鸟瞰图的话,应该就能进行逻辑性的议论和判断了吧。
五、P154如何磨炼信息综合能力,策划旅行,包括遭遇危险情况在内的所有问题。当面对这些非预定调和问题时,我们要故意将自己逼上绝路。
感悟赏析:
读这本书突然想起了一个比尔盖茨读书的专访,他觉得看书就是先要有一个大的.知识框架,跟一个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树叶,然后不停的上面合适的位置填树叶,比如想了解科技,你就应该先了解这个科技是历史,这个技术的演化历程是怎样的,然后在把相关的技术,发明家往上添加,慢慢的丰富整个体系。
其次,他需要区分对读者认同的观念跟不认同的观点,认同的观点可以使看书流畅不用停顿,对有歧义的会在书上写评语感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