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9 17:39:41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一】

今天,爸爸带我到东湖公园赏风景。

到东湖公园,一进大门就看到一排俊秀挺拔的桂花树。树上的桂花带着淡淡的清香。对面的柳树才刚刚发芽,可是柳丝密得象头发一样,多得数不清。一阵微风吹来,千万条柳丝柳絮飘飘,随风飘动,像在表演舞蹈似的。不远处有一个美丽的花坛,坛中央种着一支支鲜艳而艳丽的玫瑰花。红艳艳的玫瑰花花瓣一片片地“抱”在一起,像几十个团结的小兄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有的还是青色的花骨朵儿,看看像一粒粒小珍珠似的。

这么多的景色,一片比一片秀丽。如果把眼前的一片景象画成一大幅活生生的图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不起。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二】

深圳的公园可多啦,最大的是东湖公园。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人们在草地上做运动,小朋友们在堤坝下放风筝。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老爷爷、老奶奶在树荫下乘凉,说说笑笑。太阳出来,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松柏显得更苍翠。秋风吹来,落叶子在林间飞舞。菊花开啦!在这里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一次菊花展,然们都把它们拍下来,在照片里细细的回忆。

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小朋友们都不怕冷,穿着大棉袄,跟着大人们一起去爬那高高的山呐!

东湖公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三】

凌河公圆是市内最大的人造公园。包含四个圆:“欧情园,月华园,日光园,和水景园。”它东起云飞街,西至人民街,占地12公顷。

我跟着爸爸妈妈首先来到了欧情圆。欧情园是凌河公园之最,占地4.8公顷,植株圆顶欧洲建筑风格。我门拾级而上,来到叠水石壁前,只见石壁上的九头狮子口中漂亮的水花,像一串串珍珠。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声:“真漂亮啊,太好看拉!”的喊声。我马上回头看,只见环廊圆池边围满了人。我跑上前去,挤进人群,池中六组群雕栩栩如生海神和泉水仙子一家字幸福的生活着,游览锦州水上公园。勇士们治服拉牛马神兽。离开了环廊圆池,来到了儿童乐园。小朋友们有的`玩游戏,有的玩抓娃娃 ,还有一些去拉鬼屋。

时间飞逝而过,爸爸和妈妈带着我沿着小凌河畔从东向西走河上大型水上喷泉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喷泉长200米,落地300米,286个喷头,800盏彩灯,20个巡回灯,。它是国内迄今最大的人造喷泉。它遥遥相对的是园内广场,可容纳万人赏景。

出了欧情园,我们踏着石铺曲径。来到了月华园。晚上,登上揽月亭可俯视水中月亮的倒影。

我们横跨南桥,又游览拉日光园和水景园。

天很晚了,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凌河公园。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四】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却十分爱游山玩水。仲春时节,叔叔带我去爬笔架山,我心情很是激动,终于能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们乘着小车,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来到笔架山下,我被那幽静的古道和清脆的鸟鸣声吸引了。在陡峭的古道,越走越深,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油然而生。古道旁生长着许多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枝叶投给人们一片片阴凉。满山的杜鹃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大树下生长着许多形态各异的蕨类植物,它们个个弯腰鞠躬,向游者们微笑致意。

到了半山腰,我累得不行了,双腿发软,坐在一个小亭子里休息,一阵阵微风吹来,凉爽极了。我抬头隐隐约约望见了雄伟的\'笔架山尖,那山尖直逼云霄,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小亭旁开满了杜鹃花,引得成千上百的小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们飞来飞去,正陶醉于这美丽的画面时,叔叔便叫我继续前行。

脚下的这条蜿蜒曲折的古石道,好似永远也走不完,峰回路转。我抬头望去,看见了雄伟的笔架山近在咫尺。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沿着古老的石道,终于到达了笔架山山顶。我和叔叔品尝山泉池中的泉水,真甜,一股凉爽的气流淌进我的心田。

我和叔叔来到笔架寺前,还有几个香客到这里来烧香。我站在寺前的护栏上,俯视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凸起的小球,那是山,山坡上星罗棋布地卧着些小村庄。那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和这些此起彼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水墨画。

转身便看见了云雾缭绕的天桥。我和叔叔急不可耐的沿着洁净的水泥路面,攀着石块,爬到天桥上,站在山顶上,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凉风微微地吹拂着,极像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站在惠安城的最高点,终于体会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社会在发展,农村在进步,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希望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能留下更多的完整山势的奇峰突立。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五】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a.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 1.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

列图表、引用说明。

b、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在文章开头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b.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c.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这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看云识天气》 8、说明语言:

——准确(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趣味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在原句中表示什么意思。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

概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11、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总之。这类试题不光是在训练理解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在答题的同时有助于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余地。

三、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四、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照应开头。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六】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带我来到东湖公园,我非常的高兴。

一下车就到东湖公园门口,哇,今天好多人啊!爸爸排队买票,东湖里面好热闹哦,东湖边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拍照片,有的在跳舞……水面上有划船的,钓鱼的应有尽有看也看不完,数也数不清。我拿着相机不停的拍照片,过一会,爸爸租一条划船,爸爸划着浆,我坐在船头悠闲看风景,我发现船的底部跟着一股波浪,我看见孔雀在开屏,漂亮极,还有几只鸳鸯平静的河戏水,鸳鸯还在水里游来游去。我的船慢慢的行驶一会儿慢慢地靠近河岸,突然我看见三个老爷爷在钓鱼,当我看见第一位老爷爷钓上一条小鱼;第二位老爷爷钓上一条大鱼;我又看见第三位老爷爷钓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旁边的两位老爷爷都羡慕第三位老爷爷钓鱼本领。一小时快到我们该上岸回家。

最后我恋恋不舍离开东湖公园。

说明锦州的作文题目【七】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以前常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油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两只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地生出优越感,掏一把花生米掷过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跟头,觉得有趣。我之看得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泥。它卧在那,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驳的皮肤上隐隐地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地喘。水汪汪的两只大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地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一条破扫帚。驼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么?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丁丁当当响,就知道是送煤的骆驼队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视,一根细绳穿系着的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九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地跪下让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地欣赏。

可能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两只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常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类似“人地不宜”之故吧?生长在北方大地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焦?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地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听说现在沙漠里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地忍耐。背上驮上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有盐味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这并不是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而是因为它体内的脂肪氧化可以制造出来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注:梁实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49年从大陆到台湾,20世纪70年代移居美国西雅图,80岁时怀着深深的遗憾重返台湾。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对骆驼的遭遇作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描写都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寓主观色彩于客观描写中,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第二段描写动物园中的骆驼,第三段描写儿时所见的骆驼,作品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突出了“不能不惊异”的感受。

C、作品中的骆驼,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作者将情感倾注于“骆驼”这一形象,并通过对其遭遇的描述,抒写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D、作品的感情富于变化:先是对动物园里骆驼遭遇的同情,继而是对家乡骆驼的温驯的惊异,最后是对北方大陆骆驼的命运的释然。

E、作品的文字平实,但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股源于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深沉思考而产生的充满悲壮色彩的情感激流。

2、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两只骆驼”“值得看”?(4分)

3、文末说“像骆驼这样‘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地从这个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对骆驼的遭遇,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4分)

参考答案

1、 A C(B文中的对比不是为了“突出‘不能不惊异’的感受”,而是为了突出骆驼的悲剧形象。D对北方大陆骆驼日趋衰微的命运,作者不是“释然”,而是不平与痛苦。E作者的感情基调“悲”而非“壮”。)

2、(1)因为那两只骆驼在动物园里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动物比起来,它们处境不堪,显得十分可怜,值得同情。

(2)因为它们的遭遇与作者类似,并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引起自己无限感慨;

3、表达了作者对骆驼被迫退出世界舞台的无奈、失落(惆怅或痛苦)、不平和自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