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和幽默性的图画。有的漫画会使人开怀大笑,但有的会使人掩卷沉思。当我看了著名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你瞧,这幅图上“母子上车处”被一群高大威武的男人们占领了,他们心安理得的把真正的母子挤到了一边。那位母亲,农村打扮,衣着单薄,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她胆怯而无可奈何地望着他们,冻得瑟瑟发抖。这幅画让人看上去可气又可恶,
第一个男子身穿大皮袄,把手放在口袋里,双目紧闭;第二个戴着个大棉帽,也紧闭着双眼,他们两个似乎在闭目养神;第三个鼠目微睁,仿佛很害怕看到“母子上车处”几个字;第四个身着羽绒服,戴着大口罩,故意把头扭到了一边。母子上车处是为了帮助女性不被人挤到的地方,这些人为了自己舒适,全然不顾社会公德。
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那些忠言一点也不在乎。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别踩我”的草坪上还是被假文盲留下一道道黄褐色的脚印;在那标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网吧、游戏厅里,一排排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电脑、打游戏;在“禁止乱扔垃圾”的电影院,看完电影后走在路上的时候,假文盲们是否想过管理员阿姨正在辛苦收拾:“不准乱刻乱画”的旅游景区,和被一位位假文盲刻下“××到此一游”的语句……难道这些人不识字吗?不,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舒适,不但不遵守社会公德,而且还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最后,我还想问一问那些假文盲:你们做这样的事不觉得脸红扑扑的,心跳加速吗?“不要人人为我,要我为人人。“的精神在哪?(这是偶老师说的……)还是让我们多些谦让,少一点自私,这样地球村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宁。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刺。户外的人们不由得卷紧了大衣。一位妇女抱着她的儿子。无奈地望着那“母子上车处”的目牌。她并没有走了前去,而是躲在标牌后。因为那“母子上车处”已经站着一个高大而肥胖的青年男子了。对于妇女的到来,她好像没看见似的。这时,又来了一个高大的男人,一看就是一个退休的老战士。突然,妇女怀中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妇女用求助似的目光望者这个人,可他无动于衷,一双眼睛直溜溜的望着汽车开来的方向。后来又来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干脆把眼睛闭上,当成闭幕养神,接着来了一个带着口罩的人,只露出一双眼睛,使人感到十分冷酷。真令人感到奇怪,“母子上车处”的牌子如此醒目,那么壮汉为什么看不见呢?难道他不认识字吗?不,他们肯定认识字,他们一定是想先上车,先抢一个位子坐罢了,才装成一个个“假文盲”的。
这种“假文盲”的例子数不胜多。就比如在公园中,花坪里种着一些花朵,并立了一个牌子:“请勿摘花”。可有些人却熟视无睹,乱摘花朵,甚至有些人在花坪里跑来跑去。再比如在医院中有“请勿吸烟”的标牌。可是还是有人在抽烟,可他就没有想过其他人的感受。没想过保持医院里的新鲜空气。再这么下去,医院里的病人怎么能够安心养病呢?
如果每一个人都对提示或警告的标志视而不见,甘愿做一个自私自利的假文盲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没有道德,没有礼节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心底无私,有社会公德的人,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好一些。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远去了。雨后出晴,碧空如洗。远远望去,好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田野风光啊!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通往田野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子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草叶上、麦苗上,闪闪烁烁、褶褶生辉。走了没多远,我的衣襟已湿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道路两旁的田野里,麦苗茁壮成长,在如乳白色的薄纱似的薄雾的掩映下,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在这种环境中,我好像无意间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莽莽不知所措。渐渐的,田野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一层一层脱去她的白色面纱,脱去她那洁白的点缀着朵朵绿花的白衣,穿上了一件碧色的上衣,那天边升起的红日为她的上衣缀上了金色的花边。
那些珍珠般地露珠宝宝们在太阳妈妈的`召唤下,极不情愿的回到了家中,可这些调皮的露珠宝宝们在离去之际还温柔地吻了那些麦苗、草叶,那些接受者的身上便映上了点点水迹,成了露珠宝宝前来游玩的证明。此时,田野上空的薄雾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阳光那金光闪闪的光辉。这时,一束阳光斜射者进入我的眼睛,我眯着眼睛,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了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野花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颗、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在飘扬,如小鸟一般在深远的天空中翱翔。
此时此刻,在这寂静的田野里,我陶醉了,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田野的宁静呢?只要呼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田野的早晨。
看完这幅漫画后,我深切地到作者华武君画这幅漫画的用意。他强烈地批评和讽刺了这些人无视社会公德只图自己方便、不讲文明的行为。
看着这幅漫画,我为之愤怒,堂堂几个大男人却要和弱小母子抢位置,他们难道不应该感到羞耻吗?这些人是文盲吗?不,不是。从这些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哪一个不是知识分子?那一个是文盲?他们只想占一点便宜罢了,可他们想过别人的感受吗?他们真的`要为占一点小便宜而丢掉人格吗?他们还有没有良心啊!?
其实,不光是漫画,生活中这种事也比比皆是,例如:一些地方明明挂着“禁止倒垃圾”的字样,可总有一些人宁愿少走几步路,把垃圾一扔,结果那里堆起了一座垃圾山,臭气烘烘,苍蝇无数,影响人们生活,有些人还得了疾病,但他们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还有……这不仅不方便他人,也危害了自己,害人害己,无比可耻。这一个个假文盲只为了自己方便,却不顾他人的利益,自私自利,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这些人虽然外表美丽,但却有一颗肮脏的心灵,他们永远会被世人唾弃、踩在脚下!
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美德,我们不仅要将扫“盲”行动进行到底,还要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洗刷人的那颗丑陋的心灵,让文明真正深入人心吧! 张老师
突然发现,夏天是那么的短命,开在粉红的枝头,热情,不堪冷清秋雨。青灰的背影里,树和我恍恍交错,迷离的暗点,无边的飘摇,是风吹的痕迹。
呵,你把草色打包带走了,远山失了翠,阡陌上垂垂离情。原来,珍藏了那么多年的思念,都是这一季的月华,都是林间细细的风,飘回柠檬色的前年的夏天。
我走向你,自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风雨潇潇的傍晚,怔征的看,天空远走的雁,一字哀鸣。孟浩然曾经有“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的感叹,我想,雁过无情,天空却有情,清远的`天空下,雁迹茫茫,至于那冷瑟的饿风,大概也还在不远的北方酝酿,过不久,风起,冷意渐近。
我走向你,自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有叶飘动过的舞台。高大的银杏树下,几片泛着黄的叶子飘落到我的脚边,没有任何声息,但却可以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我是一个爱笑却又时常感物之伤的孩子,因此,时常会因为一片叶子联想起好多人生的故事。叶子老了,落了,这是必然,我没有办法也无从去阻止,就像人老死依天命。但,眼前的秋叶,明明还带着绿,那一抹浅黄如何能剥夺绿生存的权利呢?年轻的宝贝儿,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待得久了,希望哪个也会久的。
我走向你,字名秋天的朋友,走向你那精心布置的朦胧的世界。清晨的太阳放弃了早起的习惯,以为有你代替了它的守夜的职责。飘渺是你的原身,也是你的精神。虽然,你不留心的阻拦了我前进的方向,但,我却甚为感激,因为你给了我探寻的过程,给了我被陶冶后的最轻灵的心。我爱你,雾都,旧乡那样爱着秋。
外面的天气灰蒙蒙的,风把树叶吹得沙沙响,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天气。瞧,车站里挤满了等车的人,谁不想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边看电视,那该多悠闲啊!
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婴儿在“母子上车处”焦急地等待着汽车。过了一会儿,有四位男士陆陆续续走进车站,而且厚颜无耻地站到了“母子上车处”的位置,把那位中年妇女挤出了队伍。那位妇女无奈地望着这四位男士。只见第一位男士身穿皮大衣,手拿大手机,西裤笔挺,皮鞋噌亮,一看就是富家子弟。第二位男士穿的是棉服警装,若无其事地站在那儿,心想:我是警察,站在这儿,谅你们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他后面是一位老者,好象是一位退伍军人,他里嘀咕:我是个老将军,带兵打仗几十年,也算是劳苦功高,站在这儿是应该的。最后一个人看样子是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在闭目养神,居然装出看不见的样子,理直气壮地站在那里。难道他们都是文盲,就没有看到标牌上的字吗?
依我看,他们都不是文盲,也许还受过高等教育,只是没有社会公德,太自私。他们无非是想早点上车,抢先坐到位置。他们得到的是位置,而失去的是公德,一个人没有了公德,还能做些什么呢?再回过头来说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不少。比如,我们小区草坪上原来是绿油油的一片,可近几年,小区里的住户随意践踏草坪,尽管草坪里有 “爱护草坪,人人有责”的标语牌,可许多人仍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最后小草都死掉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讲文明,树新风,把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美化起来,让假文盲这样的人从我们周围消失。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