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我觉得接受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理念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每看到这八个字,心里舒服,很和谐。因为我心里也渴望这样不被束缚,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不受外界的干挠,做自己,爱自己,感受自己。书中有几处我心里的感触颇深的。
在未加入爱如是幼儿园并还读了几年的学前教育的书竟不知道胎儿在妈妈体内形成的时候,她内在本身就有一样东西,等孩子出生就指引孩子去发展,去捏什么,去抓什么,蒙台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是的,我们太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成人给什么,孩子就接受什么,迫不急待地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们,按其我们所希望那样让孩子成长。想想就觉得很难过,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做他自己,甚至孩子想玩个沙或玩水,家长都要去制止生怕会弄脏衣服,但孩子这时地心情很不舒服的,心里的***被压抑。当有天情绪不好时,会一齐爆发的。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不是限制他不许玩我们觉得很脏东西。有时,我们大人觉得这个破的玩具没什么好玩的,可孩子会释他如宝贝,这就是孩子,也不是给孩子灌输自己各方面的经验,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并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孩子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会发展的很好。
如今,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匆忙的,生怕一不留神就”退步“了。越多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们从胎教到早教,凡是觉得有益于孩子的就一味的灌输给孩子。如,报早教机构培训班。还记得去年,我在外面的一个书法培训机构兼职,孩子们每周双休日都会来这里培训,大的有初中生,小的只有四岁,有一大班的孩子跟我说”我周末都不能休息,我问为什么,他说周六我上午写书法,下午学唱歌,晚上学英语,周日早上学画画,下午弹钢“。我听了不懂该说些什么,看到他无奈的表情,心里很是替他难过。这种现象还不止他一个。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孩子因为父母希望他多才多艺为他报这么多培训班也是用心良苦,可我们试想下,孩子学这么多他真的喜欢吗?学了真的能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吗?是有学到,但并不多,父母觉得让孩子多学点是为了孩子好,全然没想过孩子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如果可以一定要把自由还给孩子,他们非常的需要,也很喜欢。孙老师说,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在这这么多的孩子中,我很少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有的话不多,真的好想说各位妈妈们,这样真的很不好,不好。
有一次我记得开会林老师说,孩子的注意力高于一切。当时我还是不够清晰。但在爱如是幼儿园我发现老师跟孩子讲话时轻的,温和的,亲切的。走路时轻的特别是在室内,生怕打挠孩子正在工作。如果孩子在专注于某个工作,即便这孩子鼻涕要流出来,教师是不可以过去打挠他,有需要这孩子会自己解决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孩子在专注某工作时或是在思考时都会时不时的被大人们所干扰。曾回想起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罪过。重要的是我已认识这点,在努力克服中。另外,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是宝贝的不得了,舍不得让孩子们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吃饭,一来嫌孩子慢,二是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干脆一切包办,疏不知,年龄越小的孩子他的手是停不下来的,而且他们也乐于操作,虽动作有些慢,但哪有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走的,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很庆幸自己来到爱如是幼儿园,我喜欢这样的教育,这里的老师,孩子,环境,和这些老师相比我没有经验处理孩子们发生的冲突,和孩子比我不会表达爱,深深的记得之仪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的手好冰啊“,接着之仪帮我暖手,用她的樱桃小嘴帮我呼暖气,更让我感动的是她把我手放在她的衣服里,说实话我眼泪在里头打框了,我的手一直是冰,特别是冬天很少和人牵手,之仪没有嫌弃我,是心疼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很幸福。不管如何,我都要努力学习,告诉自己要加油!
学校艺术氛围浓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师生们展示了才华,锻炼了能力。学校先后承办的淮安市少先队入队示范仪式、涟水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涟水县体艺“2+1”现场推进会等大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真正实现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品位的总体提升。
十七年的辛勤耕耘,十七年的光辉业绩。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外国语小学凭借坚定的信念,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高效的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辉煌。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优秀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文明单位、淮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淮安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淮安市体育艺术“2+1”实验学校、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涟水县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涟水县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涟水名校等荣誉称号。
发展永无止境,外国语小学已全面开启建设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学校正对报告厅和阶梯教室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新建的1000平方米的开放式图书馆,近十万册藏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适合年龄特点的活动区域,双休日对学生及家长免费开放,倾力打造书香校园;新建的书画室,除了3个书画名师工作室外,还建设了多个书画社团活动室,倾力打造学校书画教育特色;新建的“快乐驿站”是教职工健身休闲区,购置了大量健身器材,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学校还引进了微光量子教学系统,实现班级多媒体设备提档升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阳光作伴,智慧同行;春种绿色,秋收金黄。
年年春风雨露,滋润株株幼苗成就栋梁之材;岁岁春华秋实,凝成累累硕果香飘四海神州。
成绩永载史册,辉煌映照未来。
青春献教育、热血铸师魂。回眸过去,外小人无比自豪,他们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愧于神圣的事业;展望未来,他们更加自信,凭借辛劳和汗水,热忱与睿智,他们一定会坚守今天,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续写出更加华美的篇章!
光荣与梦想同在,奋斗与追求并进。xx小学正抢抓发展新机遇,豪情满怀地朝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现代化名校目标阔步迈进!
一天我看到一篇题为《自由与生命》文章,这篇文章对我震动很大。
文中写到一只小画眉被抓住后关在笼子里。第二天小画眉鸟的妈妈就飞到笼子外面精心地喂养小画眉,就在我以为故事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时,文中写道小画眉意外地死了!这怎么可能呢!?后来才知道,当一只成年画眉鸟发现自己的孩子被抓住之后,它居然会给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因为母画眉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那一刻我怔住了!动物对自由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我们可以阻挡动物生命的进程,但我们却无法消除自由对动物的重要!我想起山东老家的小麻雀就像文中的小画眉一样,虽然一个在北美一个在山东但它们同样用毒死、饿死的方式想表达或者想让我们知道的是:人生活的权力需要尊重;动物自由的权力更“须”要尊重!
在文中的小画眉死去的那一刻,我长大了。
读自由与生命这篇课文后,心情非常复杂。以前,我只认为只有到了快要死的时候生命才会结束。然而,却不只是只有这一种。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自由与生命也是造成死的结果。
自由与生命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在林间捕捉了一只小画眉鸟,将它放进笼子并准备让它一人为我歌唱。到了第二天,小画眉的妈妈喂了小画眉食物后,小画眉就死了。后来著名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时所说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的故事。只不过,那句话是:“当一只美洲母画眉鸟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菌,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虽然本文的主人公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可是,世界上还不是有许多这样为了自己而伤害动物生命的人吗?那不也是一种充满罪恶的.手段吗?想起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爷爷从老家给我带了两只小鸟。不幸的是,它们没过几天便死了。我看着空空的竹笼,便想让爸爸帮我捉两只鸟来养。结果还真捉了两只麻雀。只不过,没过几天,它们又死了。我的心非常不安,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有些动物明明不准猎养,可有些人为了钱,不怕受法律的惩罚,把一只又一只可爱的动物的皮拿去出售(贩)卖。还有一些小孩们为了快乐,把一只只活生生的动物给弄死,这不是让小孩儿变得更加残暴吗?大人们,请你们用善良的言行去教育孩子吧!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上帝只给天地万物一次生命,请大家好好爱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我读了《自由与生命》的故事,不禁感到悲伤。
八月下午的林子边,每当到了黄昏,画眉鸟就放声歌唱,歌声很动听,文中的作者为了天天听见画眉鸟的歌声,捉住了一只小画眉鸟,而它的妈妈喂了它一个毒莓,第二天小画眉鸟就死去了,他以后就不再捉任何生物,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我感到很伤心,因为这只声音很好听画眉鸟被妈妈喂毒莓死了,一条小生命就这样没了,我对作者很气愤,他不应该捉任何生物,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死去的画眉鸟真可怜。
我不由想起《人与自然》中的《灰狐》的故事。
从前,灰狐能卖很多钱,许多人千万百计想把灰狐捉到。有一个猎人想到办法捉到了一只小灰狐,结果灰狐妈妈咬死了自己的孩子,跳崖自***了。
原来,所有的动物都热爱自由啊!
我们人类要学会和动物相处,不要把任何动物关进笼子里,我们要尊重动物,每个生物都有自由的权利,自由高于生命!
既然人们有着这么多的不自由,只能在人生的一片沙漠中蹒跚前进,况且最终也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那么人们又何苦“苟活”于世间呢?
由此可以引申出物极必反的人生哲理。假如一个人到了无法无天,无所顾忌的地步,他就会成为祸患。就像放风筝一样,有了线绳的约束,它才能够在蓝天翱翔若是没有了约束,风筝就会肆无忌惮地满天飞,与飞上天的垃圾袋交织“共舞”,也就失去了美感。
也可以想象成大自然的食物链,一旦缺少了捕食者,另一方就会大量猖獗地繁衍下去,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可能会感染疾病,最后自取灭亡。如此看来,限制自由不一定是坏事。上苍早已定下这一规则,又何必打乱呢?我们不能飞翔,但是我们造出了飞机;我们不能潜水,但是我们造出了潜水艇。我们利用智慧与劳动建设了这一切,也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我们能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但是我们不可避免经过沙漠。正如我们能够选择生活的方式,又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活的许多未知。
生活中不如意十有八九,忧愁与挫折始终会困扰着我们,但我们也可以高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复还来”这样的豪迈诗句。在人生的荒漠中挥洒激情与热血,开辟出一片绿洲。
霍金是一名扬名海外的科学家。他在弱冠之年就患上了罕见的硬化症疾病,但恰恰是它成就了霍金辉煌的一生。霍金患病后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只能坐在轮椅上工作生活。日后的他又丧失了说话功能,不得不依靠计算机与合成器的帮助。上天禁锢了他的身体,却无法禁锢他的\'灵魂。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或许会有晴天霹雳的感受,但是他都默默承受着,化悲痛为力量,成功穿越了人生更为干涸的沙漠,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
既然无法逃脱应有的宿命,倒不如一心一意的过自己无怨无悔的生活。无论自由与不自由,都不该怨天尤人,裹足不前。我们要做精彩的自己!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教育教领域的工作者以及一位三岁幼儿的妈妈,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6岁甚至到12岁,儿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也是小学以后的事了。幼儿园(3-6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快的将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过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是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三独”现状也带来了许多转变,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传统儿童观也要向心生代儿童观转变,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而是要发展它们。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中第十三章节——自由与纪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仅仅是对未来教学理念的启示,更是对我自身的发展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作者赞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这就是充分发展潜能的自由!当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的。然而,在蒙氏教育理念里: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理解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话,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不然。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主动的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的遵守它,像是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但这些规则是和儿童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与同伴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幼儿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基本上都符合量少、严谨、科学的要,这样儿童才乐意去自觉遵守并感到快乐!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就能反复的做那件事,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就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可以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的内心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现在的人越来越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强制的约束之下的结果吧!儿童和成人还不一样,把自由给成人,成人有可能就睡大觉,什么都懒得做,或者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了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什么都不做,“懒散”多舒服!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儿童时期被扭曲了的成人。但儿童生下后有一种自然的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会放弃这种发展,因为内在的力量在驱动着他感知周围的一切(学习),所以活动中的幼儿是最正常的幼儿!而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的是在成人的强制下长大的,长到成人可能都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更多的情况是这样,习惯性的接受任务、指令,如果不给分配任务就觉得无所事事。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儿童期没有获得过自由,凡事都不敢去超越某个范围,无形中的禁忌使人不敢去思考,事实上我们许多人可贵的创造力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规矩、规则给抹***了。
《爱与自由》整本书直观、感性的体现着蒙特梭利教育观和理念,但不是人人都赞同这样一种教育观念,不过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了为么现在社会上会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我仿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根源。许多人的行为都是在年幼的时候形成的,然后逐渐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零到六岁的儿童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性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在这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将来一生都没办法赶上的,而我们成人能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好书总是要不停地、反复地研读,这本书我肯定会再次翻开,或许在我工作实践后会有另一番新的体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