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学和中学的课堂上度过的,课堂上发生过什么,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教师不能不思考。”每当看到这句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强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说: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每一次的班会课上,我都会利用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学生诚实,善良,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我都提醒孩子们遇事要做个诚信的有责任心的人。诚信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做作业、按时到校、拾金不昧、信守承若等等这些都是诚信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承诺我也会兑现,时时刻刻做孩子们诚信的好榜样。为了让他们牢记善良与诚信,我会给他们讲许多关于善良诚信的故事,会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的点点滴滴中,自己先做到守信,答应孩子们的事情自己务必做到,做他们的好榜样。我要用我的思想照亮每一个孩子稚嫩的心灵。在遥远的未来,当他们回望人生路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是老师教会他做善良诚实感恩的人,老师的思想让他终身受益。由此可见,言传身教不只限于家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可能比家长还要大。
对于一个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我最应该搞懂的无疑是\"怎样教\"这类问题。怎样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这是一个难题。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中的我,每天都在思考课堂上的一切。
上课时,如何提出好问题,哪些问题是有效的,这都是我每节课要思考的。如果能有一个好问题,就像亮起一盏灯,一下子就能让学生看到先前所没有注意的事物,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如果我提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会了,便能举一反三,这个问题就值当了。
有时课堂过于沉闷,可能是因为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或者是学生不喜欢这个问题。这时如果能有一个好问题让学生思考,让课堂充满活力,便是极好的了。
其次,了解学情非常重要。\"以学定教\",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会不会、有没有能力把不明白的问题问出来?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除了关注有主见的学生,还要去关注那些缺少学习兴趣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培养勤奋感的时期,如果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那么大部分学生会认真做好,认真听讲,甚至不需要语言提醒,只要一个眼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我了,他就会马上做好。无论班级人数多少,如何能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个关注,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坐在前排的学生他们会很自觉,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看到他们。而坐的远的学生却会走神、玩小东西、说话…其实,我们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只是有些东西被遗忘了。作为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度,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被肯定的。
最后,关于学生的思考无边界这一点。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实很值得培养。我要多去激发学生的这方面思考方式,而不是教他们墨守成规,毕竟有时候对错是没有绝对的。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只有好处。
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千言万语不如在实践中多思考多练习,争取做一个敢想敢做的老师。
处于人生最重要时刻的我整日生活在学海之中,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没有了桨依然无法离开所处的漩涡之中,尽言无奈,除了学习,真的是再也挤不出其他的时间来干其他的事。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教育氛围,我也只好是身无一技之长,只能如此颓靡低沉了。可我终究是个学生,必须以学习为重。父母的望女成凤,老师的看重仿佛是一千斤顶,令我难以呼吸,仿若是窒息一般,我看不到未来的路,不知道未来的我会做什么,会走怎样的路,会遇到怎样的人。什么都不会的我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呢?我,究竟是会点什么呢?
对啊,我会数学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我会物理的正交分解,自由落体;我会化学的离子方程,氧化还原;我会生物的细胞结构……可是,对于这些,我终是涉猎不深,且这些真的有用么?总有那么多的人希望向现实的教育结构挑战,但终是没了结果。中国的教育系统过于重视学而不是练,这样几十年培养出来的是一批手高眼低空有知识裹身的“书呆子”,但美名其曰“高材生”。这些“高材生”不也是面临着毕业后无处可去的情况吗?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怀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满脑理论的空想型人才,尽管是大学期间学习了自己认为不错的专业,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时却又不得不蹲在求职市场门口抱怨道:工作怎么这么难找!我究竟是会点什么啊!这样的人,可能已经白费了在学校的所学。总有些人觉得白领、公司高干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但事事都是讲究个经验的,比如说你是学金融的,那么在一家餐厅当收银员又何尝不是经济金融的一部分呢,甚至于还可以有一些实战经验的。从下层做起才有可能攀上高峰!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企业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举一个例子吧,戴尔公司的老总迈克尔?戴尔,未毕业便因某种原因被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开除,他并未完成大学的所有课程,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大学毕业证书的青年同另外两个青年用卖报纸盈利的1000美元买下了一个小店面开始制作电脑软件,成就了后来的戴尔公司,现在坐拥250亿美元资产。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即使没有从大学毕业,但拥有一技之才任然可以获得成功。说到现在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我究竟会点什么呢?总是不断的`抱怨社会竞争太激烈,公务员太难考,那么,可以这么说,现在环卫工人竞争也是很厉害的,但总是有人不愿意做,说到底还是不想干脏、累的工作。是的,谁都不想的,但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资金铺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家不断抱怨怎么就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有资金了么?不会!所以,问问自己究竟会点什么把,究竟有什么是可以让自己一展宏图的!若果真的有什么是你会的,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工作,即使是不适合你的专业的。
我,究竟是会点什么呢?我是什么都不会的。事实便是如此,即使是进入了理想的名牌大学,被打上了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证明你仍然是什么都不会的。初入社会,所有人都是一张空白的纸,无一例外。总归是入世不深,对于社会中的尔虞我诈,人情世故是难以应付的。没有实践何来经验?没有经验怎能说自己会这一专业呢?纵然是精通,也不可轻下:这专业,我会了,在这一方面我是专家的断言。
不经过任何粉饰的,最天然的才是最纯真的,那就让我的心也是如此纯真吧,让我勇敢的对自己说一句:“其实,我真的什么都不会的。”我究竟会点什么?不是孔明的羽扇纶巾,傲看天下;不是东坡的烟雨任平生,狂放超拔;不是鲁迅的一肩担尽古今愁,笔如利剑。我会的,只是寻找哪些是我不会的。因为,一直有一个问题缠绕着我,那便是我究竟会点什么呢?
我依然哼着歌,可渐渐地,我周围的空气似乎不再清新。我转头望向与我同车的人们,他们有的好像很累米雅静微闭着,有的目光很警惕的守着自己的包,有的脸上毫无表情,有的东倒西歪,若有所失……我微笑着,准备向他们问候一声“早安”,可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一样,发不出声。这是怎么了?这究竟是怎么了?我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早晨不应该是美好的么?
终于到站了,人们又急急忙忙地冲下车,向各自的目的地奔去。我也走向学校,只是先前的\'大好心情已经跑到爪哇国去了。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子重新微笑着,欢快地走进教室。我逐一向同学们问好,希望我的微笑能给他们带来愉快,可并不是这样,他们礼貌性地回应着我,表情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又是怎么了?
或许人们太忙了吧,或许大家太累了吧……忙得连一声温馨的“早安”也懒得道一声,累得连嘴唇上下动一下都无力去做。我企图说服自己,但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劳。然而,我还是不明白,人们怎能忽视这美好的早晨?怎能放弃与大家同乐的机会?怎能让压抑、不顺、烦恼……充斥着我们心胸,挂满我们的眉梢,挤压着我们本就狭小的生活空间?
惬意的笑容逐渐被挤出了忙碌的空间,麻木的表情悄悄占据了人们的脸庞。再美的阳光他们也看不到,再怡人的花香他们也闻不到,再醉人的笑容他们也注意不到!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呀!难道生活压力大,工作、学习繁忙,就是我们对生活失去热情的理由么?不,这些都是借口,是人们的心变了,他们的心早已向著名车豪宅、名牌大学飞去了,那还记得笑容?
失去了笑容,即使拥有天使的面容,也不会美丽;失去笑容,即使开着再好的车,也只是一幅空壳而已;失去了笑容,这个世界将黯然失色!
我们如此辛苦是为了什么?我们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些什么?如果不能笑着以一份愉悦的心情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馈赠,即使拥有整个世界又能怎样?
睁开眼睛,去看看明媚的阳光吧,张开嘴巴,道一声早安吧,嘴角上扬,让醉人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吧!
曾经认为读书只是在学校里,作为学生时该做的事。但是工作时,我深刻体会到我的不足,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曾经认为一个教师从教一生,教材变动小,知识变动的内容和幅度都很小,教书是在做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工作后发现,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们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还不如学生掌握的多。而且虽然在教看似同样的知识,但每个教学的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的不同,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还需不断地学习、读书、总结、反思、发现、创新,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新的教学理念,这样自身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吴非先生的书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给我启发,让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为了教好我的学生,我究竟该如何去做。读完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感触颇多,也许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许由于工作经历的关系,我还不能理解书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但现在读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许过几年再读,就有了更深的共鸣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最近在读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所感悟。尤其是在读到其中“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我的感触良多。
我是一名小学体育教师,相对于语数英老师来说体育课还是很有“优势”的,没有那么多的纸质作业,没有那么多的纸质成绩考核,还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是很大的。但是我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学生是对体育课有兴趣有期待还是对我这个体育教师的课堂有期待?
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我所教的低段年级的学生不管是课间还是上课的时候见到我都会大声喊“体育老师好”!尤其是在他们放学排好路队等待回家的时候,我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就会特别大声给我打招呼“体育老师好!”“体育老师再见!”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要给我招手再见!我当时看到这个场面作为活泼开朗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我何德何能能受到学生们这么喜欢!我在想学生到底喜欢的是我的课堂,喜欢我,还是只是因为我是体育老师,我教的学科是体育。我想大概是因为学生只是喜欢体育课,期待体育课,如果换另外一个人来教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很喜欢,因为只是喜欢体育。低段的学生本来就喜欢跟老师互动跟老师打招呼,所以给我制造了一些假象。我会误认为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喜欢我,期待我的体育课。后来看到吴非老师书中说的话我才意识到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象。就想吴非老师书中说的那样,学生在上完一节课或者上完三节课,已经很累了,接受了很多的知识的传授,在上到第四节课对你的课有什么期待?希望你能带给他们一些快乐和轻松。而不是继续的传授与灌输。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刚进学校,是把课堂当作乐园的,如果刚上一两年就厌学,甚至希望生一场病有理由不上课,那教育对他来说已经是折磨了。
为什么会提到说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我感触很大,因为我一直觉得学生对我的课堂期待很大,看着他们一个个期待的眼神我总是不忍心随随便便就给他们上一节体育课,他们眼神发射出来的信息就是:体育老师,我们好想好好上一节体育课啊!体育老师,今天我们干什么呀?体育老师......看着学生一个个期待的眼神让我真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那么具体到一节体育课学生有什么期待呢?我想他是想通过体育课堂带给他们快乐,其次是知识,再次是能利用学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身体,是身体更加健康!我也不希望说一些“吓人”的话来引诱和吓唬人。
我一直自诩自己是个活泼开朗乐观的人,我也真心希望学生能通过我的课堂得到快乐,自学校是师生,离开学校了我们是朋友。我希望的课堂能有沉思也能有笑声。真正做到学生很期待我的课堂,而不是因为沾了“体育”的光。
最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感触颇深。这是一本直白式的书,书中文字是吴非老师的内心独白,不唯上,不唯俗,不唯常识,全是吴非老师最本真的思想火花,他不喊口号,不惧权威,娓娓道来,却充满着智慧的火花,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书中提到“功利教育”这一话题让我特别有感悟。“分数论”、“成绩论”直到现在也是很盛行的,教师的目光总是停留在“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我们经常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特别重要,考试会考到,一定要记下来;又或者这本教辅对考试有利,全做完,我们总是在和学生谈“利”,这样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趣味,每天过的和一个工具一样,重复每天的“任务”,没有梦也不想在做梦了,这又是何其的可怕。
“无用功”这个词汇让我感觉到熟悉又陌生,回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也曾不经意的对学生说过你不要再做这些无用功这类的话了?到底什么是“无用功”呢?作为一名老师,难道只有学生的成绩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吗?难道只有让学生成绩高高的,才会被称为好老师吗?
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一样没有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心中要有“人”,不要被世风压进平庸的模子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自己的目光看的远一些,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每一堂课,让自由之风吹进每个学生的心中,照亮他们的生命。
我喜欢课堂,是因为课堂上所有的角色都在进行“学”这个过程,教师职业的趣味性,也在于比一般职业更能直接的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