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责任与习惯(从生活中学会了承担责任作文)

作文责任与习惯(从生活中学会了承担责任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31 19:38:49
作文责任与习惯(从生活中学会了承担责任作文)

作文责任与习惯【一】

在《习惯的养成与改变》这本书中,作者王晓春老师认真的解释了习惯这个概念。所谓真实的习惯,是指“诚于衷而形于外”的表里如一的习惯,是指非常稳定的、几乎自动化的、无须假以思索的习惯。这种习惯,不大可能完全是靠权威要求和外部训练形成的。它往往是“培养”“养成”“生成”“预设”等各种因素互动、整合,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它是化合物,或者换个说法,它是一种人的遗传信息与早期教育、学校训练共频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学校的行为训练恰好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了共频共振,那就能够形成教师希望得到的习惯,反之就不能。你的训练不能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他就只好在表面行为上顺从,或者干脆就反抗。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作文责任与习惯【二】

《微习惯》:用1天1个俯卧撑的力量塑造坚持的品质,Say “Nothing Impossible"

作者简介:

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xx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xx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DeepExistence,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

适合读者及痛点场景:

1.无法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

2.期望提升意志品质;

痛点场景:减肥、读书、备考、写作、集中注意力等。

什么是微习惯?

简单到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习惯。

例如,每天一个俯卧撑。

原理解释:

第一,为什么容易坚持?

因为容易,所以没有太多反感或者恐惧。

因为容易,所以容易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励下一次任务的完成。

因为容易,所以不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遇到外界干扰也容易克服。

第二,为什么有效?

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始,就会顺便多做一些,效果也就明显了。

长期坚持简单任务的效果>短期做很长且高难度任务的效果。

执行要点是什么?

切忌增加任务难度。

达成当日任务目标时,一旦难度增加,任务就不容易完成,随之产生对于习惯养成的反感、恐惧感、挫败感等等,因此,少即是多,小即是美。

为什么微习惯比普通习惯容易养成?

普通习惯往往任务很重,开始任务时会容易产生很强的反感和恐惧感。

而且,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会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产生挫败感。

与之相反,微习惯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开始,容易结束,容易产生满足感,也就容易坚持。

如何实践:

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按周期进行执行,周期最后要预先安排放松时间。

完成任务后的“自信心膨胀”是正常心理状态,然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希望“放纵”一下,放纵之后又开始对自己感到不满、自责。这会导致对于习自己的方案,认为自己是无法养成好习惯的。实际上,只要认识到这是正常心理现象即可,就好像充电宝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充电一样。

3.使用心锚。

将微习惯与自己的某一种行为建立链接,并让这种行为作为微习惯的触发器来使用。

例如,每天第一次看体育新闻之后一定要做一个俯卧撑。因为体育新闻是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就用它作为触发器,引发微习惯的执行。

作文责任与习惯【三】

读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丝释然。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可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要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要求一直持续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按理说一个要求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总能形成学生的习惯了,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忘了做作业,甚至总有一部分学生拒绝做作业。而手机这么一个他们接触不久的事物却轻而易举地让他们养成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习惯。甚至这个习惯有可能会持续终身。

从前的我不明所以,现在弄清楚了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才弄清楚其中的关键。要生每天做作业并不一定能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教育倾向发生共频共振。反之,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做这件事情,所以想要让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变成一种习惯简直是难上加难。而手机内或者说互联网上信息量极其庞大,其中总有信息能轻易引起学生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使用手机就能非常轻易地变成他们的习惯。

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但要放弃幻想。尽管去创定和执行适当的规则,但不要打着“培养习惯”的旗号,也不要幻想这些东西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真实习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好;不能,我们也不必焦虑,因为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掌控的。我们不要患上“习惯培养强迫症”,徒然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失败连连。我们的任务只是积极提供各种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成长。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至于他们能形成哪些具体的习惯,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作文责任与习惯【四】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答。

作文责任与习惯【五】

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开始,即使是一个上着幼儿园的孩子,都应该承担起责任,都应该有一份必须的责任心。

看似矛盾的两个词语,从语言解释上两个词语有着差不多的意思,但是每个人对两者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知。

责任是每个人应该承担做好的事情。上学的时候责任是好好学习,工作的时候责任是做好份内工作,有了家庭后就应该照顾好家人,努力奋斗,为着家人和自己努力拼搏着,应该有所担当。这也是不可推卸的本份事,不是想做就做不做就算的事情,这是应该做必须做的事,即使忙碌即使有任何可以用做借口的理由,面对责任时,千万不可拿出来用,因为这就是责任必须性。

责任心就和责任有所不同了。同是班上学生,今天不是我值日,但是有的人却本着一股强烈的责任心帮助他人,身为班集体中人,有义务做值日。他们往往不同于他人,因为他们有着一颗负责的心,那股强劲,无人可挡,他们时时刻刻把责任的重担扛在肩上,稳稳的走着,却总是不亦乐乎。同是一家人,兄弟姐妹同父母生,是分不开的骨肉之情。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大,但是照顾父母的责任偏重的压在了儿子身上,这是风俗习惯,各自成了家后,父母就住在儿子家,理所当然的儿子要照顾父母,父母病危,儿子的责任不只照顾父母,还要养家还要挣钱,姐妹们来帮忙照顾父母,就像负责一样,轮到照顾的时候就来了,他们认为这就是负了责任,其实也是,但有着一两个女儿本着这是我的父母,我应该时时刻刻来照顾,这就是责任心,那些认为负了责任的女儿们,不知道父母以前辛苦把他们带大多么不容易啊,他们那时怎么会想着这就是责任呢,如果这只是责任,那他们现在的.好生活怎么又得呢,难道不是父母栽培他们吗?这种风俗习惯不是束缚责任和责任心的理由,如果一个人是孝顺的,那他们更无须想这些烂借口,本着孝道做的,还有份外的他们更会做,因为这是孝,也是他们报答父母和对他们那股深深的尊敬和爱。

不要想着推卸不要想着悠闲,该负责的负责,尽力负责本着良心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这是人生的大道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