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我们还剩下什么?
保罗·卡拉尼什在他生命将尽的时候,写下《当呼吸化为空气》。原本是三十而立的青年医生,未来也充满希望,却在病情确立的一刻,一切分崩离析。从医生到病人,从家庭里强壮的丈夫到最需要照顾的人,他开启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也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
一生很长,岁月很短。
恍若昨日,我还是那个懵懂的,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今天,已然站在大二的尾巴上。这时光这么快的从我指间溜走,让我措手不及的回望和迷惘。我悲伤的发现,我并没有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悔莫及。那个当初微笑着说“幸福是你来到这世上注定要做的事,幸福是你所从事的事业和你的本性是一致的”的女孩已经遥不可及。做了很多背离幸福的事情,比如因为害怕写稿子退出了广播台,每天无所事事,浪费时光却没能提起笔写下一些感动,书香亦渐行渐远了。
那我在做什么呢?忙着为了综测和面子东奔西走,在图书馆装模做样实际上在玩手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让我背离本心。今天,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回归和开始,继续安静的做幸福的事情。
那么,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一天来临,便也不枉此生了。
这本书在我的书架很久了,这几天突然想着看完。开头的时候我很急躁,没有特别触动我的点,但是越看越令我动容,看到尾声时禁不住流泪。也正是随着保罗生命的不断消逝,让我不得不怀着畏惧而又敬畏的心态,经历这场落幕,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过程。
作者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依然全身心的\'写作,毫不避讳的直面死亡,让读者能对死亡和癌症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真的很了不起。看完这本书我的确对死亡有了更深的认识,究竟是接受关怀治疗关注生命的质量还是选择疗效好的手段延长生命的长度?在生命的最后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还是家人的陪伴?如何与疾病抗争?如何安慰自我?
面对这样的悲剧,我想保罗应当是同样不幸遭遇中最为幸福的人,他的家人给予他最温暖的抚慰和陪伴,他的伴侣能够如此尊重和理解他,他的人文修养使他能够比常人更为清醒而理性地理解疾病和死亡。
我惧怕死亡,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得病了一定选择安乐死,但看完这本书我有些动摇,痛苦也应当经历,否则人生不是完整的。
“快,把初一的课本复习了,寒假作业给我检查!”妈妈耐心的对我说。“好,好,好,天天都是学习,学习能搞出个什么名堂吗?”我不厌其烦的说。
其实我也不是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在大时比别人哪怕只高了0点几分,略好一筹的工作也会降临在你头上。所以妈妈才会这么苦口婆心的叫我学习。这些,我比谁都清楚。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补习班招生的广告,家长和孩子也接踵而至的去上课,大人出钱,小孩出力,忙的不亦乐乎,到头来都是为孩子好。有的孩子一个周末两天的休息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丝毫放松的机会。这些孩子也许会说:“我压力好大,爸妈一点也不体谅我的感受!”
其实这是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话又说回来,当我们在获得压力的时侯,就酿成了动力产生的开端。比如说父母在那唠叨:“哎呀,现在工作不好找,你必须努力学习,要不以后结婚都没人要!”这时,我们虽然会感到心头一沉,但是马上会变成一种动力“我必须好好学习,真想父母说的那样就没救了”。
往往动力是来自于压力的。当人在成功的巅峰或失败的深渊时,就不会有攀向更高峰的志向或爬出深渊的动力。
接受压力吧,不要怪父母,要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压力过后,便会获得更大的动力!接受动力,努力奋进,要对得起自己以前承受压力的“痛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