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这些信件里饱含着太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当每读一封信是,我都感觉是在重温一个历史场景,使自己置身其中,国破家亡、羁旅悲愁、盛世王朝一一通过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当时的社会气象以及历史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成就之一,守住传统,匠心以成。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太多太多的生活时间,书信仿佛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这样一、一档的综艺节目,仿佛又唤起了我对书信的热爱。心急的我立马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书信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快递列车。每当落笔写信,或者读信,都能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情感之中不能自拔。
书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嬉笑欢腾,但它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
我爱《见字如面》,更爱书信。
在办公桌上,我喜欢摆一本小台历,在家里客厅的墙上,我也总喜欢挂一本挂历。
每到年终,我都会着急地去找台历和挂历。朋友们都笑我老土,他们说现代社会了,信息时代了,手机电脑里到处都有想看的东西,既方便又快捷,没必要用那些过时的。
而我,却不是这么样认为的。之所以喜欢看台历和挂历,那是因为这些都是纸质的,我喜欢在台历上圈日期,记东西,写几个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字,能充当我最简单的记事本和本。一年下来,回头翻看,才发现原来发生过那么多事情,心情曾起伏那么大。
时常,我翻出以前用笔写的日记和别人寄给我的信件, 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着,思绪慢慢地又回到了从前……
记得有位初中的男同学,给我写了封很简单很普通的信,大概告诉了我他要去创业了。之后我回信给他的时候,也很简单很普通,末了不忘在最后祝他“飞黄腾达”。我自认为用这个成语时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可是男同学误会了,马上回了封信骂我,说我讥讽他,要和我决裂。我想他一定很生气,因为字迹写得很重很粗。我当时也气了,就没有再回他信。于是,我们从此断了往来,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虽然带着误会和遗憾,但每次拿出信件来看时,都还是感慨万千,回味无穷。往往遗憾产生美,朦胧出经典。
宋朝的欧阳修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一位风尘女子并爱上了她,交往了几年后,欧阳修要动身别处,因为种种无法克服的原因,这一去将难再回来,且将无法再联系,于是感情丰富的他写下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经典名句,触动无数后人的心。
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友人元二出塞的时候,想到这一分别,将再难相见时,心里感到无比难过,于是二人相互劝酒,酒后的王维一挥而就写下了《送元二使西安》,其中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诗人的心情,更因为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传诵至今。那时的阳关,在如今的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个连信件都无法传递的地方,他们这一别,真的是再难相见了。
试想,若那时的信息都如现在这般发达,怎可能还会有李白、王维、李清照、欧阳修……那么,又怎会有这么多经典让我们品尝传诵?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有谁能做出这样的经典美句?
经常地,我会在小区门口的传达室里翻看信箱里的信件,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用笔写的信件,可是看到的却总是机打的文字,不禁很是失落惆怅……在如今电话、QQ、微博、短信、email泛滥的年代,已经看不见手写的字迹,犹如看不见人的脸一样。键盘代替了笔,屏幕代替了纸,我们不再需要面对面,不再担心真情流露的羞涩被对方看到,当然,也就可以变冷漠了。
世界像夜幕下的夜总会,上演着一场又一场化妆舞会,人们忙着佩戴面具,换了一个又一个。面具后面的生活不再充满豪情灵感,不再充满原始的激情,当然也不再充满最纯的真情。
谷峰的歌曲《见字如面》,把爱唱得伤心哀怨,而我在此引用的意境,是我们这一代失掉的——那些写满字迹的人生,还有那些真实的面孔,更多的是怀念那些最原始最纯洁的美好瞬间。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小星星,而最亮的要数那一颗,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准备叫我煮面条,我爽快的答应了。妈妈说:“首先,先要接一锅水,等水煮开以后,把面放进锅里,拿双筷子把它搅开,然后再盖上锅盖,等一,两分钟后, 面就熟了。
我心想:就这么简单,我敢肯定,我一定比妈妈做的好。我按照妈妈给我的方法去做,先接了一锅水放在上面,等待着水煮开。我想:第一步都这么简单,下面的一定不难。水开了,我把面条放 进去,看着面条飘在水面上,颜色都有些发白了,我便漫不经心的搅着,谁知那滴水真淘气,一下子溅到了我的手上,疼死我了,我立马跑来冲水,竟然还起了个泡。我真想甩手就走,可想想自己就这 么半途而废,妈妈肯定会说我什么都干不好。我又重新拿起筷子去搅面条,过了一会儿面条煮熟了。我叫爸爸,妈妈一起来吃,爸爸,妈妈还夸我很能干,我心里很得意。
吃着自己煮的面条,特别香,我开心极了!
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