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思想是由美国的菲利普克劳士比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他原来是一名医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中发现大家做事情往往难以第一次就做对,总是修修补补,于是,他把源于医学的“预防”与“健康”概念引入制造业,要求在实践中一步步找到问题根源,提出了“零缺陷”管理概念,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因为“零缺陷”理念的巨大魅力,现已成为国际卓越企业的工作标准。
书中提到的挑战密道比赛让我印象深刻,德普和克鲁斯均挑战失败,变成了两尊石像。原因何在?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们清楚地知道,汉唐挑战成功的秘诀不是比德普和克鲁斯聪明,而是因为汉唐“认真做事的态度”,和我们常常听到的“态度决定一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抱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信念,并设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设计开始阶段,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就可以充分激发潜能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在读到俄国与土耳其之间伊兹梅尔城市攻防战的案例时,我感到心潮澎湃。伊兹梅尔大战使得俄军将领苏沃洛夫一战成名,在世界军事史上流芳百世,这场战役中,他便是充分运用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为此,他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最终取得了攻城战役的伟大胜利。
我们要想在工作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必须从一开始就牢固地树立结果意识,以实现工作结果为唯一的目标。有时我们会发现无论如何勤奋努力,如何尽心尽责,可工作总是难有起色,甚至原地踏步,原因何在呢?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只关注“做了什么”,而忽略了“做到了什么”。如果企业员工不关心自己每天的工作与企业未来效益和发展有多少因果关系,这样的忙碌大多事倍功半。一个士兵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是无法得到勋章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优秀的员工不在于他表面上看起来多么精明能干,也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豪言壮语,关键在于他工作的成就和结果。从前我们总是说“我努力了,所以我问心无愧。”今天我们要说“我努力了,而且创造了预期的价值。”
要想治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就先要治理我们头脑里的缺陷;只有解决了头脑里的缺陷,摒弃思想上的“返工区”,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零缺陷”。“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和态度,当你确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之后,你就会有意识地去确定要求,有意识地去拒绝“差不多”,最后成为按照“零缺陷”准则工作的人。
读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发现自己思想上有太多的“out”需要清理,需要放到“回收站”,顿时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不断地思考,结合实际设计工作,领悟其中的方法要点,克服工作忙、时间紧等困难,提升自己对“零缺陷”的理解和认识,渐渐懂得了“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而是“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通过“零”的努力,最终达到“一”的实现。就像我们的工程设计工作,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最终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只有大家各个专业精心设计“零”的努力,最终才能达到精品工程“一”的实现。
通过本次阅读和感悟,相信“零缺陷”理念一定会像一缕春风,给海湾设计院带来新的气息,让大家更加专心与专注,把“精心设计,精诚服务”稳稳地落到实处,为海湾集团更高更远发展,向世界一流化工企业迈进贡献力量。
为了不错过这次进入大公司的机会,他们决定先进去做一名清洁工。正式工作后,他们每天除了倒垃圾就是擦窗拖地,那两位同学很快就开始厌倦这种枯燥而且毫无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在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识里,浑浑噩噩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然而,安德莱却并不这样,他不仅没有对工作失去兴趣,反而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在每天一大早拖好地板后,就穿着他的白色工作服在地上打两个滚,以此来督促自己必须把地面清扫干净。他那两位同学取笑他说:“我们是整个公司上班最早的人,你在地上打滚给谁看呢?”
“不,我并不是表演给谁看的.,而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我要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得最精!”安德莱说。
正在这时,大门外面忽然有人鼓起了掌,等推门进来后,大家才看清那人竟然是总经理。总经理穿着一套雪白的西装,走过来也躺到地上打了两个滚,然后站起来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一尘不染,随后,他又来到安德莱那两位同学负责的区域,刚准备躺下来,那两位同学连忙上前阻止说:“总经理,别……”
“为什么?”总经理问。
“因为我们拖地的时候,拖把已经很脏了,我们怕……”那两位大学生表情尴尬地说。
“你们怕我的衣服会弄脏是吗?其实你们不说我也知道,我对你们的工作状态也早就心中有数,我今天特意起早过来,无非是来印证一下我的猜测,看来我的估计没有错!”总经理随后告诫他们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最精,例如把地板拖得可以让人在上面打滚,这虽然不会直接给公司带来什么利益,但这种精神所包含的价值却是无限的。就像我每天在公司的巡视一下,那虽然是一件最简单的工作,但我却从中为公司物色到了一位难得的好人才!”
几天后,安德莱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而他的那两位同学,不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因为脸上无光而辞职离开了公司。安德莱升职后,虽然不用再躺到地上打滚了,但对自己工作的严格要求却没有变,他关注着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像老总一样,努力把每一件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都做好做精,终于,在若干年后,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老总,并且在之后的二十年任期内,把公司打造成了意大利最大的邮轮公司——MSC地中海邮轮!当初的那两位同学,却还是朝三暮四,没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更别说什么事业和成就了。
“我喜欢的人必须是一个能把简单的小事做精的人,我永远不会担心他会因此而疏忽了大事,在处理大事的时候,他一定会做得更精更完美!”这是安德莱在公司的择人用人上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一种真实写照。
抢红包乃春节市场的一大商机,各种支付网站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红包派送赚取巨额利益,以推动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据新华网报道,春节期间红包的收发量高达32.7亿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我国的人口总数,足以证明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去年再创新高。春节的大好机会也为商家们带来了利润,大规模的电子优惠券的派发成为了商家们买收人心,赢取口碑的一大利器,电子商店取代现实商店,不仅无需房屋租金、给予了员工自由的时间,还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互联网就业率,真是一句三得。
还有网友提出,微信红包不仅对国家有益,对个人也是有益的。电子红包比起真实红包更具吸引力,就像数字比实物更有表现力一样;有时,一群人可以为抢一元钱乐此不疲,但要是一张绿色的毛爷爷掉在地上,可能很久都没有人去捡。所以,这样就减轻了春节红包的负担,因为在互联网上,一个红包可以送给10个人,但现实中,一个人可能收到10个红包。是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抽象和形象他们更爱的前者。
反对大军认为,微信红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是有所破坏的,在春节期间低头抢红包,不仅破坏了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还对健康不利。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本就应该感谢先祖、祭拜高堂,若这种习俗被互联网所取代,便是有损中国文化的。支持这一派的大多是历史学者和老人,他们与新潮的科技进步思想碰撞出了火花,引起了社会各界在电子红包的看法上观点不一。也同时使我有了以下的想法:
红包还是可以抢的,但不能太过。互联网时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应该顺势而行。抢红包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能长时间抢,也不可总抢,这样不仅影响健康、破坏春节气氛,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与偏见;同时也不要因抢红包“摇一摇”影响到正常的庆祝活动和团圆,要是做到以上这些,我相信红包还是可以抢的
1、展开想象法
【特点】
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2、比较描写法
【特点】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3、人物漫画法
【特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next88)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4、自我介绍法
【特点】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自我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5、结合时代法
【特点】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例如清朝的男子,脑后都有一根长辫子;现代的男子一般是理西发或小平头。时代不同,人们的衣着打扮也不一样,旧社会的人穿着长袍、马褂;现代人穿中山装、甲克衫等等。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从源头把控,实现“零缺陷”
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句话并不陌生。
近期,在阅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自觉的会反观自己以往的做法,发现自己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标准和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很多时候,我们沉迷于习惯性思考,习惯于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和差不多的态度处理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渐渐的不相信自己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中,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案例讲得是,工厂的产品总是会被返工,返工的结果就是工厂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那这样对于客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工厂的工人由于返工,总要加班,从而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抱怨,并且还不能完成客户需要的量,老板只能又再招几百人来解决问题。因为成本居高不下,老板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高人指点发现,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领导者没有对一线工人进行培训,他们的观念是“一切都需要返工”;另外专门设立的返工区,更是加深了他们的观念印象。最后通过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从生产线上就开始执行,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
另外一个是案例中传达出的.一些观念。即S制冷公司的3N目标,也就是3个NO。S制冷公司严格执行这个目标,所以公司发展得特别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和零缺陷传递的价值观是一样的。零缺陷的概念对于产品来说,注重源头的缺陷预防系统,强化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宏观控制。
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就要有零缺陷的意识,才能第一次将工作做对。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做对了,才能保证以后的每一步走得扎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上倾注了心血,肯定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近乎完美。
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首先要明确做对的定义,就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根据明确的判决标准做出合格的工作结果。要保证目标明确,态度明确。其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深信自己能够,也下定决心,让自己第一次就成功,只有相信自己,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保证在遇到困难和不解时,使自己坚持下来,就可以保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工作中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觉得所做的工作过于简单和基础。却没有想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其实并不简单,复杂的事情都是由许许多多简单的事情组合而成的。要在工作中成长,就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不要小看这个要求,大部人都是栽在了工作中不起眼的小事上,从而打破了零缺陷的要求。
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样的人必须乐其业,对工作富有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有些时候却往往做不到。其中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把这些简单的小事看得很容易,漫不经心,在生活中不当一回事,当然也就无从改变。其实,简单不等于容易,只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凡事无小事,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一名生产调度,大多数的日子里,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当重视小事,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把安全抓牢,抓好生产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吸取《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零缺陷作为工作标准,摒弃差不多思想,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匠人,是我今后的目标与方向。
海湾港务贾方振
把握细节,用心“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首先是从内心开始,我有强烈的意愿做这件事,才会更加用心;接着是做对,保证做事质量,符合要求;最后是“第一次”,而这里边最难的就是最后一个“第一次”,这需要事前充分的准备,技能水平,责任心,以及对细节的把握。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我们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也才能经得起人们细心地观赏和品味。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不找任何借口,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属于自己的事情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只要你还是企业里的一员,就应该不找任何借口,
我们还应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全身心融入企业,尽职尽责,处处为自己所在的企业着想,并做到精益求精,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现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认真做好操作记录;认真执行现场管理制度,整理并保持好现场环境。
这些事情看似很基础,但是对企业而言却非常重要,是对的事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对的事情做对。
微信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抢红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场合地抢红包,从抢红包的闲暇消遣,演变为春节假期的“家庭大战";甚至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远情感,实在是舍本逐末。
面对这狂轰滥炸的“抢红包"有人赞成,有人贬斥,就我而言,“抢红包"的出现与发展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红包本身就是充满祝福、幸运色彩的,而“抢红包"就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年味"。
“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结合。人们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
“抢红包"本身只是一个游戏,让欢乐与时尚并举。当这个游戏在全国走红并成为新年俗,它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乐趣和新便利。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并且红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网上支付方式,带点东西,可身上没代够钱怎么办?不用怕,发个红包就都搞定了,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大家。
但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光被红包抢走,让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惯妻子疯狂抢红包,“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都付给你!"足见家人对你过分痴迷抢红包的厌恶。
红包,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是表示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
为抢红包夫妻反目虽是一个个例,但这个特殊的事例,向人们发出警示: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泊亲情是买椟还珠。正确对待数字通讯时代的新事物,用亲切的`交谈和笑容维系美好情感,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当真诚交流和红包传递相辅相成,人间的亲情日渐亲密而不被红包稀释,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除亲情的距离,更好更安稳地抢红包。
解读微信:三四五十岁的人差不多都有微信,大家忙不迭地互加好友,然后OK,好像互相牵上了线。宴会结束大家做鸟兽散,但每天在朋友圈都可以看到对方的行踪或心语,有空回复一下,感觉彼此就在面前,会心一笑,如暖阳照身。也是,对于没有用过微信的人是不到这种交流平台的魅力的,就像手机,没有的时候也没觉得缺什么,用上以后就离不开了。微信的另一个功能是能够重新界定朋友的范围。有些朋友成天在朋友圈看见,但是互不理睬,就像打个照面却装作不认识。有些人从不在朋友圈出现,也不留言,但是一旦见面会说,我经常关注你写的东西。这句话如同你独自行走在黑暗中,一回头发现后面有个人在默默地陪着你,那注视在后背的目光一瞬间穿透黑暗,温暖心头。有些朋友很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好的文章,他也喜欢关注你的分享,这种朋友有的很熟悉,隔着时空也可以看见笑容感受温度;有些不熟悉,甚至都没有碰过面,但是他对你发的文字有共鸣有回应,甚至能转发你的分享,不是客气恭维,不是讨好,是真的喜欢,这时候你除了感动,还有相见恨晚的情愫。
今天大多数人见面聊的都是生意和赚钱,而在微信里转发的最多的都是心灵鸡汤和人生智慧,虚拟的空间反倒更多纯真善良的流露。好好珍惜现在吧,其实一辈子真的不长,等哪天醒来,或许我们都老了。让我们珍惜每一天!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今生怎样,随着时光的流失,也許下辈子我们都不会相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