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美丽家园有你有我”社会实践活动,自愿参加义务劳动,比如:清理小区内卫生死角,清除墙“牛皮癣”等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家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外出乘车时主动让座、爱护环境等。
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抗日战争遗址、遗迹、纪念设施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资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孩子的爱国情感,教育孩子懂得维护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
以上实践作业,为了激发孩子们实践兴趣,建议家长可以有选择性地拍照留存,待上学时上交给班主任。
最后,祝您和孩子在国庆、中秋假期里享受快乐、收获成长!
xx市xx国语学校
20xx年9月1日
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但无从揭示主题,连一篇像样的记叙文也形成不了。因此我们说,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记叙文而言极为关键。
(一)时序贯穿式
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如陕西一考生的满分《窗外的牵牛花》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该文先叙述“我”细致观察“爸爸”在“窗外”种的“牵牛花”,再写“我”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 最后写“我”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像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使该文在线索上十分明晰,很有特点。
另外,为了增强记叙文形式的美感,有时候也可将贯穿全文的时序特别地“凸显”出来。现仅节选某同学所写的《的惨痛经历》作文的前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很容易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好处:
7:30 进入教室,8:00就要考试了,赶紧占个靠后的\'位置。
7:40 已经把所需要的公式写在了桌子上。提前准备,百战不殆。
7:50 老师走进教室,原来是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谭老师,还有平日一贯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毕老师。
(二)空间转移式
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移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记叙文,作者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 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 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空间”的不断“转移”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就成了这种结构记叙文的最大优点。如湖北宜昌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梦中的小屋》中这样写道:
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 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 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
很显然,上面三段文字在写“我梦中的小屋”时就采用了“空间转移式”的结构:作者通过不断地“转移”观察“空间”,分别写了“山上 ”、“屋前”、“屋后”及“远处”的优美景色,大大拓展了“我梦中的小屋”的内涵,而观察思路由上(山上)而下(山下)、由 近(屋前)而远(远处),又确实使文章脉络异常分明起来。
(三)时空交互式
“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 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如满分作文《精彩的乡村夜》中有这样的几段:
傍晚的太阳终于顶不住那沉重的夜幕,在昆虫和各种动物的催促下,被压下了地平线。……
这时,张家的小郭……
渐渐地,夜越来越深。这时,田野的各种昆虫……
……
夜更深了,……
限于篇幅原因,上面的几段文字,略去很多,但我们从中仍不难“估摸”到“乡村夜”的种种“精彩”之处。
(四)逐层深入式
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 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 “递进”便可以了。如满分作文《最美丽的苍蝇》中有这么几段,从节选的每一段仅有的一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它们在内容上“意思” 的“递进”:
大赛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昌昌小姐,……
莹莹小姐姗姗来到台上,……
最后出场 的是美美小姐,……美美小姐获得了全蝇界的选美冠军。之后,评委们和观众边争吵边吃糕点去了。
(五)并列组合式
并列组合式的结构就是将有关“意思”相近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以达到充分揭示主旨的一种文章结构。如南通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感受四季?感悟芳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模式,该文将春、夏、秋、冬四季的“感悟”并列在一起,还用“春之颂”、“夏之恋”、“秋之思”及“冬之盼”等四个小标题对其作了高度的概括,而小标题的形式也使全文在结构上显得极为新颖别致。
最近在看一本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个故事讲一个博士回自己的家乡,要走长长得山路,过一个惊险的.独木桥才能到自己的小山村。周围的人问他,你小时候天天走这条路不觉得苦吗?博士笑笑说,小时候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不觉得苦。现在不行了,现在如果再让我天天走这条路,我可走不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的童年,我出生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小时候的我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充盈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小卖铺的一片辣条足以让人满足。每天晚上的米埂饭、米琪和老圪糁都那么难吃好像又别无选择。过个生日吃一包方便面都是奢侈,大多数人是不过生日的。大山里的我们,天只有那么大,我们以为生活就是这样。远不知道同龄的城里孩子是怎样在职校坡上的子明饭店大快朵颐,怎样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进出鸦岩底的香辣蟹。怎样把我们眼里可乐那种高级饮料和鸡味圈的奢侈喝了个够吃了个烦。
小时候的我们除了过年是不买新衣服的,一年穿的基本都是家里的姐姐哥哥穿过的二手衣服。一件别人给的衣服,第一年穿上有些大,第二年刚刚好,第三年小一点凑合凑合就过去了。基本每家都是这样,大家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长大后,我还是会偶尔穿姐姐的旧衣服,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我穿着一条黑裙子去赴约。朋友夸赞之余,问我哪里买的,我不假思索的说我姐给的。朋友鄙夷的眼神里我才明白,穿别人的衣服会让人瞧不起的。我开始不断的买新衣服,姐姐拿回来的衣服再也没有翻出来。
近两年回老家我总会回到自己的旧房子堂屋看看,一座破败的四合院已看不出昔日的热闹。站在堂屋的台阶上,脑海里西屋的奶奶坐在凳子上给一双黑色方口布鞋绣花,南屋的爷爷和我爷爷一边磕着烟斗一边回忆着过去没有粮食吃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当下的日子就是好日子。东楼的大娘开着一个小卖铺,正在招呼拿着一些毛票的小家伙买辣条。看着这个没有暖气,没有厕所,黝黑的房梁,四周脱落墙皮的充满着我儿时记忆的堂屋。有些羡慕那时候年少不知愁的自己,爷爷的话还在我的耳旁,就长这么大挺好,什么也不用愁。儿时期待长大的我,十分不理解对我疼爱有加的爷爷为什么不愿意我长大。
我一面回忆过去一面丢弃,一步一步与现代的东西融合,不满足于天天的粗茶淡饭,更愿意隔三差五和朋友出去小聚,吃个火锅和烤鸭。不想再穿姐姐给的衣服,更愿意去商场买适合自己风格的。受不没有抽水马桶,没有24小时热水不能洗澡掉着墙皮的老房子。
我的回忆只是过几年回去转一圈,看看曾经爬过的一座又一座的山,捉过鱼虾的小河。然后开车跑回城里住宿。
很多时候艰苦的日子总是那么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但大多数人是不愿再回去过那样的生活,倾尽全力脱离的原生阶层因为遥远才有那么几分不舍。若是一生在那样的环境里无动于衷,怕是只剩下日复一日时间的叹息和对生活的无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