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情的看着这个可怜的女人,她一定会被这个不幸打垮,她只能带着儿子回到埃及了。
然而我错了,当凯撒---她的丈夫,当他的尸体在数万罗马民众前被焚烧的当夜,她有为自己找到了新的靠山,凯撒唯一信任的部下安东尼。
“我的天呀!”我不禁发出了感叹,多么顽强而寡情的女人,她的丈夫才死两天,虽然她身着丧服,但那双“流淌着尼罗河”的眼睛却从未露出悲伤,当她在语言之火中看到凯撒被刺时的\'发出的惨叫,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去留福祸而焦灼。
但仔细想来,这种顽强是从她不寻常的经历中磨砺出来的,克里奥帕特拉17岁就继承了埃及王位,在内忧外患之中周旋,锻造了坚韧不服输的性格,在加上出身皇族的自信和高贵,使她能拥有非凡的胆略和勇气,她第一次见凯撒,就指着他骂他是野蛮人。嘲讽他的士兵是怕黑的胆小鬼。
女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无与伦比的美貌和手段都是令两个极显赫的男子拜倒在她脚下的资本。现在,关于她的传说已经远远地消失在比尼罗河更长的历史中了,她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风华绝代的背影,还给我们更深的启示:在残酷的生活中,你必须坚强。
一个再明显但是的事实是,Sofia根据茨威格的《Marie Antoinette(玛格丽特)》改编成了《绝代艳后》这部电影。
茨威格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精品。他透过细致入微的文件考证,探讨了玛格丽特的内心与人生杯具。Marie的悲剧在于,她未曾担负起与自身地位的职责。她漂亮、简单、活泼、待人真诚,但是任性、轻率、无法集中。她的性格,看上去大多是优点,至少无伤大雅。然而,人生的客观残酷在于,身处那样的时代与地位,她的错误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茨威格描述的重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但没有贯穿,也没有被表达清楚。能够一点点的列出来看:
1、与杜巴莉夫人的对抗。以Marie的简单,她未必对杜巴莉夫人本人有多大的恶感。只是她出身高贵,身边的贵妇也对她有所影响,造成她对出身低贱的杜巴莉夫人高傲到沉默。换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清醒地看出对方是公公的宠姬,何必执著于这些平白给一位国王难堪。Marie的任性与轻率,从这件事情上有清晰的体现,这些也正是送掉她性命的根源。
2、丈夫的生理障碍。茨威格用了很长的篇幅,考证路易十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手术,颇费周章地用了几年时间解决,甚至最后是之后贵为德皇的弗雷德里克亲自劝说。但这对Marie确实很有影响,如果她能更早的生育,进入母亲和家庭的主角,那么很可能会简短她的青春期般的玩耍。在这几年中,她不断地混迹于年轻贵族中,派遣她的无聊,始终无法专心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更无法成熟起来。
3、玩乐与挥霍。Marie是洛可可艺术的女神,从洛可可,就能够明白她的最爱都是什么。精致粉嫩,可爱俏皮,简单之极,没有一丝丝压力,更没有所谓的严肃和思考。他的丈夫,如果不是国王,必须是个大好人,被众人喜爱。但和她一样,这两个极其平庸的人很不幸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与王后。就连Marie的哥哥,都表示了对她的担忧,甚至一语成谶:“革命一旦来到来会十分残酷。”这位赤字夫人,多年来的批阅只有潦草的一行字:“请支付。”她甚至不明白自己挥霍了多少钱。她扮演过无数次的农妇,但是她一生中,未必见过一个真正的农妇。最后她应对审判,关于自己挥霍过度,也不得不表示,超出她的预期。以至于到了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她彻头彻尾是个受害者,但全法国都在反对她咒骂她。她直到这种时候,才如梦方醒。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4、与费森的感情。Marie的一生是失败的。她不缺乏智力,但却将大半生都任由自己做个傻瓜。当她在后半生经历磨难的时候,她最后冷静下来,开始学习和决定。这些东西并非她不能学会,只是她从不曾去发掘。我一向认为,费森是上天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她从费森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感情,在她最悲惨的时光中,费森始终陪伴了她,给予了全部的爱与忠诚。茨威格用许多考证证明了此二人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丰富这位王后人生杯具的重要资料。
我几乎是在写书评了。不厌其烦地道明这些,无非是解释Sofia为什么描绘了那么多看似奇怪又不连贯的情节。Sofia完全没有连接好这些关键点,也没有把这些资料真正转化为视觉情节。所以会造成很多观众觉得冗长无味,不明就里。
Sofia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过度缺乏批判性。Marie的杯具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品性未必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不能承担应负的职责时,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不能因为Marie活泼可爱,本意善良,就能够原谅她所犯的错误。历史就不曾原谅,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此外,我对Sofia将Marie的母亲,玛丽泰蕾丝的塑造成一位身着黑衣、满口说教的老太太极其不满。大概Sofia觉得她把女儿嫁出,是一场政治交易吧。可一国之君,难道不该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负有职责么?这种选取难道是靠感情就能够解决的么?她对于女儿的教诲,从信件就能够看出绝不是空谈与说教。她甚至苦口婆心地在每个细节上,对自己任性的小女儿沟通与批评。只是一切都付诸东流。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声音乐吧。我能理解Sofia使用摇滚音乐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摇滚是很能宣泄情绪的音乐。只是与情节上出的问题一模一样,每个场景的音乐都是孤立的。单个音乐和场景都是契合的,但每出情节的音乐,整体上都无法连贯,所以整张原声音乐,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流畅的体系。
说了这么多,不再继续了,Sofia在演员、摄影、音乐、服装上都努力了很多,但整体而言,只能说是失败之作。我将评论的题目叫做杯具中的杯具,意思是说,她尽力描绘Marie的人生杯具,结果却是另一场杯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到今天胜利日的阅兵盛况,70年前的历史一幕清晰如昨:经过14年艰苦浴血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喜悦;再现在东京湾停泊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同盟国代表庄严注视下,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情景。70年过去,抗日战争已经深深融入历史记忆——这是扭转民族命运的光辉岁月,也是全世界正义力量战胜邪恶的雄壮凯歌。
“仗剑固边关,立威慑敌胆”。抗战胜利日的阅兵不单是先进武器装备的展览,也是一次军队作风建设和整治成果的汇报,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战斗精神的激情绽放,更是战斗精神是军队制胜之要。从他们一流的队列、严整的外观中,可以窥一斑见全豹,出现在国人面前的人民子弟兵没有娇气、惰气、奢气,而是充满朝气、锐气、虎气,具有军人的威武之气和阳刚血性,这更是战无不胜的当代中国军人英气豪气的集中展现。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枪林弹雨的抗战岁月里,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阅兵式虽然结束了,但伟大复兴之路,不懈奋斗的中国梦刚刚开始,13亿多中华儿女更需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迈着胜利日阅兵式的铿锵有力的步伐把民族复兴的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茨威格在传记中这样评论玛丽
20xx年10月20日,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书改编而成的电影《绝代艳后》在美国上映。
影片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法兰西帝国,在华美布置下,每一帧的场景都精细得如画一般,极尽奢华。
凭此斩获奥斯卡的最佳服装设计,《绝代艳后》算是实至名归。
影片以法国和奥地利的政治联姻为背景,讲述了波旁王朝的美艳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
尽管,玛丽皇后的奢靡流传至今,不过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没人在意的是,与路易十六成婚那一年,她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
01在囚笼中枯萎的玫瑰
故事的开始,玛丽是奥地利备受宠爱的公主,迫于政治考虑,她不得不远嫁法国,成为政治联姻中的一枚棋子。
初入法国的\'玛丽带着几分孩子的稚气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笑着地推开了凡尔赛宫的大门。
然而,玛丽想象中的生活并没有到来,丈夫的冷漠让她的存在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玛丽多年未曾***,宫中的流言盛行。
母亲一封封的书信如潮水般涌来,她告诫玛丽,只有生下孩子,奥地利和法兰西的联盟才算稳固。
玛丽绝望地站在凡尔赛宫的台阶上,在空旷的宫殿里,她柔弱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褪去了稚气,磨灭了期许,玛丽开始用极端的享乐来麻痹自己。
据史料记载,仅在1780年这一年里,玛丽就购买了170件裙子、200双鞋。
除此之外,玛丽还迷上了赌博。
她梳着当时最流行的洛可可夸张发型,手上永远拿着最精致的古典折扇,频繁地出入各大贵族宴会。
此刻,法国的国库早已入不敷出,与此同时,路易十六开始了对美国巨大的金钱援助。
法兰西帝国在夕阳的余晖中吟唱着最后的乐曲,殊不知大厦将倾。
02民怨四起,大厦将倾
“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已经被自己缔造的文明所腐化,如何才能回归自然,回到他曾经远离的自然中……”
玛丽皇后躺在路易十六耗费法国人民的血汗为她所建造的庄园里,宁静而优雅地念着书上批判封建腐朽皇权的箴言,真是何其讽刺。
法国人民在日复一日的奴役下早已不堪重负,无辜的人被大量抓捕,剩下的人在脚下的淤泥里寻找食物。
据说,有人狠狠地斥责玛丽:“法兰西的皇后,你的子民已经吃不上面包了。”
玛丽不以为意,笑道:“那就让他们吃蛋糕吧。”
对话的真实性已经无法考证,但足以证明当时法国的风雨飘摇和民怨滔天。
1789年7月14日,忍无可忍的法国人民自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成千上万的火把将笼罩在巴黎上空两百多年波旁王朝封建统治的黑暗彻底驱散,人民的怒吼打破了凡尔赛宫夜晚的美梦。
玛丽皇后从睡梦中惊醒,跟随路易十六仓皇出逃。
03再见凡尔赛
有人说,盛世,美人是用来点缀的;乱世,美人是拿来顶罪的。
当末世和美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免不了最深的恶意。
玛丽皇后在历史上存在着许多的误解,有人认为是她的极端拜金和至上享乐将法国底蕴挥霍一空,从而导致了灭亡之乱。
有人以祸国妖妃来作比,仿佛法国所有的罪都系玛丽一人之过。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
试问,即使没有玛丽皇后的享乐,法国腐朽的封建政权在历史的洪荒中又能坚持几年呢?
影片的最后删减了玛丽皇后历史上的结局,转向夕阳的镜头刻画了无尽的悲凉。
玛丽无声地望着夕阳,经过着她当年入宫的路。
我不由得感到凄凉与无奈。
来到凡尔赛宫的那天,她怀揣着期待与想象;离开凡尔赛宫的这天,她只剩下遍地狼藉、满纸荒唐。
她那绝美的皮囊之下,藏着的是命运的讽刺和末日的悲凉。
玛丽向凡尔赛道别,也为自己的人生奏响了离别之曲。
在时代的前行中,不知道又有多少的人葬身在封建腐化的爪牙之下?
聆听这份吟唱的我们尽管是过客,但千古的悲凉永不褪色。
我渐渐明白了,原来玫瑰总是枯萎在时代上演的悲剧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