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历史的多元文化,去实现语文教学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这一目标,从而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学习当中,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和真情温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笼罩着我们:又一次,我生了点微不足道的小病,但爸爸妈妈却很是担心,硬要把我送往医院。我跟他们说了,我没事,这点小病不要紧。可他们终究放心不下,把我送到了医院。在路上,他们一会儿问我的病怎么样,一会儿问我要不要喝水,一会儿问我饿不饿。
—看吧,在生活中的爱和真情无处不在,从一句微不足道的话中都能感受得到。在我们的学习当中,真情照耀着我们: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讲题,我在下面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题。下课后,老师说:“你们把作业做好后才可以回家——把作业本交到我的寝室里去。”我心里想,你事灭绝师太啊,居然断了我抄袭同学的捷径啊。可又能怎么样呢?只能怪自己。
看着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去交本子,高高兴兴地回家,我都急得快哭了。正好老师从这里路过,发现我还在教室里,感到好奇,就进来看一下。我发现老师进来了,连忙站起来说道:“老师,这……我……老师看到我还在做作业,有不厌其烦地给我讲题,直到我懂了为止。我把试题做好后,恭恭敬敬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把本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对我和蔼可亲地说,快点回家,路上小心点。我含着幸福的眼泪跑出了校园。
—看吧,在学习中的爱,从一句不起眼的话,一件不起眼的事中出来的。
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真情温暖着我们。亲身体会如此,亲眼所见亦然。
有一天,我坐车从刀坝去学校。在路途中,上来一位老奶奶,而车上拥挤不堪,更不要去想找个空位了。老奶奶在车上站着,一会儿前仰,一会儿后倒,让人忐忑不安,提心吊胆。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起身把老奶奶扶到他的座位上,而自己只能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东摇西晃。车上的人看见这一幕,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人间真情无处不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