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可我家还是和猪窝一样:茶几上摆着剩饭和没洗的碗;书放在地上,沙发上,床上;我的书桌上总是堆满东西,每次写作业时,我把东西“转移”到床上,睡觉时,我再把东西“转移”到书桌上,天天如此,弄得妈妈哭笑不得。可这样乱下去,怎么能过个好年呢?
于是,我们决定今天来“大干一场”告别以前的脏乱。
说干就干。我把我的书都归了位,把写字台上收拾整齐,爸爸找来一个整理箱,我把所写作业都装进箱子里,这样,我书桌上就干净多了。接着我拿来笤帚,唰唰,唰唰,把一大堆尘土,一大堆纸片扫到簸箕里,爸爸立刻拿来墩布,把地板擦得光洁如新……
再看妈妈,她拿来一块抹布,擦门,擦桌子,擦墙(我家是木板墙,擦得家里亮堂堂的。她又去厨房,锅碗瓢盆立刻像施了魔法一般,光洁如新。我一进厨房,突然感觉到这不是自己家的厨房,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妈妈立的功,让我们家有了“新”厨房。
爸爸又开始收拾他那四宝了:电视,电脑,dvd,还有那老掉牙的音响。只见他拿着半湿的布子,谨慎地关掉电脑电源,仔细的弄出嵌在键盘中的灰尘,键盘也干净多了,他又给键盘盖上一个塑料膜,电脑键更是天衣无缝,我想我以后查阅资料,遨游在网络世界时一定舒心多了。
干完这些活儿,我们全家都累倒在沙发上。看着我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我心里高兴极了,怪不得老有人说:劳动最光荣!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元旦,爸爸从遥远的地方赶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爸爸人,我们来庆祝一下吧!为了新年的到来,更为了我们一家来之不易的团聚庆祝一下好吗?”“好啊!”爸爸回答到。“我们一起来放烟花如何?这是外婆买给我的烟花,一直没舍得放,就想和爸爸一起分享。”说着我拿着烟花,爸爸拿着打火机一起来到院子内,只见爸爸打着火机,我忙把烟花放在火苗上,不一会儿只见烟花“吱”的一声,烟花燃放出五彩缤纷的火焰来,颗颗似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照亮了黑色的夜色。爸爸看我玩的这么开心,自己也燃放起手中的烟花,只见一个个烟花在飞舞,寒冷的冬天多了一份热情,漆黑的夜晚多了一份光明。
“爸爸,太好看了,好美啊!”“是呀,很漂亮。”“妈妈,快来呀,放烟花了。”笑声、欢乐声、音乐声伴随手中燃烧的烟花一起绽放。
大年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裹着乡亲们对新年的期望,来到了我们的小村庄。
一大早,妈妈便叫醒我说要到外婆家吃分岁酒。刚到门口,便听到阵阵欢声笑语,原来,大舅、小舅、大姨全家比我们到得更早。多日未见的亲人聚在一起格外亲切。瞧,大人们唏嘘着,看着身旁的孩子们渐渐长大,感慨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则活跃得多,一会儿围在灶台边烧火,一张张脸儿被炉火映得红彤彤的,一会儿在院子里展开了各种运动,打羽毛球,跳绳,掰手腕,没一会儿消停……
大年三十短暂,不知不觉间,夕阳已染红了天际,年夜饭时间要到了。外公喜滋滋地掌厨,佳肴一道一道端上了桌,香味四溢的黑米饭、威武的大龙虾、嫩滑可口的黄鱼……
饭桌上,风起云涌,暗藏战机,这不,黑米饭刚一上桌,表弟马上抢过盘子,轻轻一斜,随即拿出勺子,大量黑米饭落入了他的“魔爪”。
“等一等——”表姐也失去了平时的淑女风范,“给我留点啊!我还没吃呢!”
说时迟,那时快,我趁势掠走了盘子,毫不留情地将其倒扣而下,大量黑米饭如倾盆大雨般落入碗中。身后是表姐的哀嚎:“太浪费了,简直太浪费了!那么多都掉在了桌上,啊啊啊啊……我还没吃上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伙逐渐从闷头大吃转向互赠新年祝福。今年,家里人也随着热潮,微信圈里抢红包,忙得不亦乐乎。
吃饱喝足,伸伸懒腰,慵懒而惬意。院中,外婆已带领孩子们点燃一盏盏水灯。所谓水灯,即是将红蜡烛插在白萝卜上,远望去,如天上繁星在闪烁,随后,水灯将迁徙至各个房间,甚至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据老一辈人所说,这是在供奉神灵,祈祷来年一切平安,风调雨顺。小小的一盏水灯,承载的是家人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厚积待远航,风好正扬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在绚烂缤纷的礼花下,2014的脚步渐渐远去,2015的钟声已经敲响……
何为小年夜?宋代人以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沿袭为传统节日,称为小年夜、大年夜。也有以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的.。今北方以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而南方、港澳台以廿四日为小年,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过小年在廿三日,一般民家廿四日,水上人家则在廿五日。新会的小年夜祭灶索性廿三、廿四两天都拜,并赋予不同的意思。廿三日晚的拜祀,是欢送旧一任灶神回天上去;廿四日早上的拜祀,是迎接新一年从天上派来的灶神到任,是否“连任”,凡间的人不知,如果是连任的话,他也够仓促了,一年只回天上一晚。
灶神是民间神,本地又称灶王、灶君、灶老爷、灶神菩萨,按民间说法,他一年到头在这个家里,听到了这家人的各种说话,到小年夜要回到天上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专门报告人间善恶,所以,这家人要在他上天之前先给点甜食,让他满嘴甜言,只说好话,以免让上天给这家人降祸或折寿,因而,祭灶贡品都用甜食品,而没有人用咸食品。一般用几块炒米饼,或炒米,或粉印饼,全株甘蔗,以及其它水果,也有加炒一碟斋菜。现代有简单地买来糖果、甜点心“萨其玛”。
灶神的内容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心愿,好像灶王也可以贿赂,神也人性化了。拜灶神除“装香”(上香外,不少人又还烧纸制的小工艺品“灶柜”,像烧元宝一样,两天祭灶时各烧一个送给灶神。“灶柜”可自制,但一般是买来的。
拜灶神用的炒米饼又叫“炒米溶糖”,以烧开的红糖水拌炒米粉,倒入簸箕或盘中,冷却后粘结成块,用刀切开成一个个小饼块。炒米以烧开的红糖水搓熟炒米粉,拌入炒熟的花生仁、芝麻,也有加入芫荽,捏成粉团,可即食,新会方言是一团、一段的意思,但现在人们怕制作时沾上手汗,又不怎么好吃,就很少有人做这种炒米粉团了。
新会歌谣:“炒米溶糖果合蔗,趷臀趷(音笃拜灶爷。”祭灶的理由听来有点滑稽,在人们心中,神大都严肃、庄重,拜神时诚惶诚恐,而拜灶神较为轻松。家家户户祭灶,不管穷人富人,体现“民以食为天”,祭灶有感谢、颂扬造物的意义。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对“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告诫人们,“举头三尺有神灵”,做好事或坏事不仅“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客观上有弃恶扬善的教化作用。
此外,到小年夜,就算进入“年界”了。小年夜至大年夜约有一个星期,要为过大年做准备工作,如“打火咸霉”(新会方言,搞清洁卫生,筹办新年物品等。
2021年悄然来到,这是我在小学生活中放的第一个元旦假期。
这个元旦假期过得有一点点小遗憾,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天我和妈妈都生病了,哪里也去不了(唯一的一次出门就是去了一趟姥娘家),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呆在家里休息,看书。虽然有那么一点点遗憾,但是爸爸放假回来了,这样我们一家三口人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过元旦了!
我还给爸爸妈妈做了新年贺卡——爸爸妈妈非常开心——2021年,眼看我就要当姐姐了,我要给我的小弟弟做个好榜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为我加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呐喊着。不经意间。猛的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热闹。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这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这金灿的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这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却踏着轻步到来。
拜年
春节中自然少不了拜年,这不,我就正在拜年的路上呢。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春节的气息,热热闹闹的,到处都包装成了喜庆的大红色。终于到了要拜年的亲戚家,亲戚们都热情地迎接我们,走进家中,窗外面挂着大红的灯笼,圆鼓鼓的,红彤彤的,喜庆极了。当然,拜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孩子们要获得的压岁钱了,长辈们把钱分发给一个个洋溢着快乐笑脸的孩子们,孩子们都说着新年祝福的话语。浓郁的新年的气息,就从这拜年开始了。
吃年饭
一波未来,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平静的,五点未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鱼-—鱼;预示着全家富贵吉祥有余。其二,是合家团圆的汤圆;预示着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特制的大团桌上,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鬼则草草的吃过饭,便冲出去放烟火去了;而那些好久不见的大人们,倒杯酒互相道唱着“兄弟,来,干杯,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好,我也祝你恭喜发财,干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来越结实”!“我祝你事业有成,年年有余”……团桌上,干脆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灿烂。
饭间,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气氛也就更浓了。
放鞭炮
夜幕渐渐降临,可别慌,这还没完呢,我们将要进行孩子们最爱的,过年最必要的环节——放鞭炮。只见孩子们兴奋极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跃跃一试。终于得到了家长的允许,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奔出门外,拿上自己的鞭炮,带上引火的工具,到小区内去了。鞭炮的种类有很多,有“糖果烟花”,“足球”,“三角炮”……当然还有最常见的礼花炮啦。孩子们先放的都是那些小火炮,到了晚上,喜庆洋洋的,点燃了导火线,礼花炮像一个个欢乐的小孩,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对去年的怀念,向夜空冲去,绽放在茫茫也控制中,宛若璀璨星辰。
点燃一个个烟花,让它们冲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们静静的躺在草坪上看着烟花响彻大江南北。烟火色彩是美丽的,好像来年的日子美得让人不及顾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