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传统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传说,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又称灯节。按民间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燃灯放焰,或出门赏月,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一直听妈妈说,在元宵节的晚上,上海的城隍庙,有灯会,可热闹了。
去年元宵节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城隍庙,我们首先来到了最热闹也最拥挤的九曲桥,桥上游人胸贴着背,肩挨着肩,观赏着在湖面上的民族彩灯。我们也一起挤入了人群,彩灯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真是绚丽多彩:天女撒花灯。七仙女下凡灯。还有八仙过海灯……一座座彩灯真像一位位仙人来到了人间。
看完了彩灯,我们又来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拉着妈妈来到了几排灯笼下面,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那是什么呀?“那是灯笼”妈妈不紧不慢地说”上面不少灯谜呢”我问妈妈”灯谜是什么?”“灯谜是一种传统的元宵活动,其实就是猜谜语。”
我仰起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我想:有什么葡萄是上有毛,下也有毛的?我便去问妈妈,妈妈听了,笑了起来,说“是眼睛啊!”我反驳妈妈说错了,但妈妈指着脸对我说:“你看,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我一下子明白了。
这一次的灯会真难忘,元宵节真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佳节。
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中国的经济文化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大众总会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事情,但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经济发展的迅速,生活的基本需求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精神的需求增加了。当于丹的《论语》讲座讲述了她对《论语》心得,我们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感受的真真切切。
这件事反映出了社会问题是我们从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经济生活有了保障,追求高端的精神文化,这就需要于丹这样的人物来为我们打开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
我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重点就是,我们不再简单的把现代化与西方的组织文明划等号,而是赋予了重要的内涵,有就传统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现在的中心任务,怎么吸收百年精华,学习外来优秀文明结合在一起,这是全国人民的共识。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的思想那是过去几千年的精神传统。把真、善、美、对自然的热爱和社会的和谐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最珍贵的精神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吸收精华,对我们的精神构成有着很大的帮助,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和时代的考验,不只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是有原则的对当前有意义的,我们选择,要有扬有弃,加强对当前社会的关怀。
国人需要传统文化来重构精神文化,我们既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国外优秀的精神文明,现在的中小学课本的古典文学内容,也只是死记硬背,陶冶人情操的部分,美好的感情被忽略掉了,如果能让这些东西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教给孩子,现代人的心灵会健康多了。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不断的寻找传统文化优秀思想资源的过程。
随手撕了一下写字台上的台历——今天是6月20日,日期下有一行小字“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我把后背靠在椅子上,头枕着双手,眼睛凝望着天花板,一张苍老的面庞在脑海中掠过。那个刚过60岁生日的老人确实老了,头发胡须不知什么时候全白了,耳朵眼神都不如从前了,腿脚也不灵便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前几天妈还在电话里嚷着说,最近这老头子变得越来越怪了。
哎!幸好有电话,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可以如此迅速,如此方便。我踱进客厅,走到电话机旁犹豫了好久,拿了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却始终想不出一句好的开场白,更不好意思开口说出埋在心底很久的那三个字。
而陈年旧事也在心头忆起。我家老头子年轻时其实也很英俊的,用现在年轻人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简直酷毙了”!而且是在政府机关上工作,每个月也有几十大毛的工资,在那年头可是十分不错的收入了。虽然对我们几个儿女都是“铁石心肠”,记忆中唯一的一次“亲密接触”竟是在大雪天里,脱下他那身肥大的风衣裹着我,硬是把逃学的我送到了学校,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一切年少的怨恨都已经变得很淡。
老头子心肠确实挺硬,从不给我们买零食、玩具之类的东西,甚至没说过一句好听的话,都是些大道理,一说起来总让我们像听领导教训似的一动不敢动。幸好还因为那几十大毛的工资,我们兄妹几个才没举手表决要求妈换一个父亲。
他很少有闲暇,总是忙忙碌碌的,在他的眼中我们永远没有他的同事、下级、上司、工作重要。即使偶有闲暇也是在家修修补补,再不就是搬出那一套套令人发怵的大道理教育我们。直到退休以前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作风,年少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是永远不属于我们的。
仔细一想,其实老头子的这些缺点,我现在几乎都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了。自从有了儿子之后,我才理解了父亲。我抬头看了看儿子的小屋内依然有着灯光,这小东西在干什么呢,还不睡!
我下定决心起身去客厅打电话,一阵忙音之后,老头子在那边大嚷了起来:“喂,谁啊?”我只得跟着他的声音大喊:“爸,是我,良子!”喊了几遍,老头子才听出来是我,然后接着喊:“这么晚了还在忙啊?要注意身体,都中年人了,身体要紧……”这老头子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但是声音已经很苍老了。我在电话这头说:“爸……”老头子又喊起来了:“我孙子怎么样了,还调不调皮了……?”我又喊了一声:“爸……”老头子不耐烦起来了,“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你就挂了吧,电话费挺贵的,挣点钱不容易……”我说:“爸,今天是父亲节。”;老头子在那边顿了一下,“我知道!”妈又在老头子旁边发起牢***来了,“你小妹她们刚才也打电话过来了,被他骂回去了,你也想被他骂?这死老头子现在不知道怎么变得越来越小气,越来越怪……”我还在电话这边犹豫着:“爸,我……”老头子又喊了起来:“我知道,没什么事,你挂了吧!电话费太贵!”我说了最后一句“爸,你多保重身体!”老头子便挂了。
我轻轻放下电话,回到书房坐在写字台前,继续刚才没看完的书,一枚书签滑在地上,我拾起一看,上面写着几行笨拙歪曲的小字:“爸,父亲节快乐!我爱你!——永远理解您并支持您的小东西”,旁边是小东西画的一副“我爱你——老爸”的童画……
这小东西!什么时候蹓进来的?
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老头子真的知道我想对他说什么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欄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妈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祖国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宝库,我像只小蜜蜂在这宝库里尽情采集。
什么是遗产你可能知道,那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这个五一小长假里,长江实验中学一(6)中队向日葵小分队的同学们来到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张同泰名医国药馆找寻答案。
走近张同泰,那白墙青瓦的高墙上“道地药材岐黄正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药香扑鼻的药局内两侧高高的柜台和密密的百眼柜,仿佛都在诉说着老店百年的沧桑。
同学们扒着柜台向里面张望,都惊叹道:“哇!好多种药啊!”几位药剂师正在熟练地按医生开的药方称重、包装。她们仍然沿用古老传统的秤竿进行称重,包药也是用传统的黄纸,用红绳子系成方方正正的一包包药。药剂师阿姨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中药,有山楂、有蜈蚣、有葫芦壳……同学们好奇地摸摸、看看、闻闻,这些药材有的香、有的硬、有的长得不起眼、有的长得很可怕,它们功效各不相同却都能治病救人。
同学们还参观了张同泰的“镇馆之宝”—馆藏的古方、制药器具。在医馆里,同学们了解什么是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辨证论治原则,第一次听说了中医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通过现场工作者的讲解和实地的参观,同学们都对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又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真正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不起眼,可能是一张古方、一个药瓶,也可能的是一门传承多年的行医技术,那些才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印迹,人类的无价之宝。
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新一代的少年队员,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人类的瑰宝、优秀的中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重阳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春节,我的家乡都要举行舞龙大会。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舞龙大会。我们来到广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龙灯,有火龙、有毛龙、还有板凳龙。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还有一对漂亮的龙角,黄色的龙身闪闪发光,我伸手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是威风极了!
这时,一阵阵锣鼓声响起,那条龙舞动起来了,时而在空中腾飞,时而在地面盘旋,真像一条鲜活的`龙来到了我的家乡,给我们带来欢乐吉祥。锣鼓锣鼓声渐渐清了,舞龙慢慢地停了下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
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到了晚上,大家都要逛灯会、猜灯谜。
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和元宵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