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看到一只鹿,就立刻去追,结果鹿也没追上,反而把到嘴的兔子也弄没了。你也许会说,多傻的狮子,那么贪心,活该。可回过头来想一想,难道我们应该满足于像兔子这样的一时之利,自得其乐而对身边走过的鹿熟视无睹吗?不,我们应该大胆去追逐自己想要,梦寐以求的,不应过于贪图身边暂时的安逸。认清自己的梦想就该大胆去追,不管过程是否艰难,不管路程是否遥远。
没有华丽的歌词,却有打动人心弦的深请呐喊;没有流畅的伴奏,却有对音乐梦想的执着追求。歌曲里有对现实的无奈,更有对人生理想的不舍,旭日阳刚,这对北漂的流浪歌手,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梦想的可贵与追梦的不舍。他们当初本可以打点零工,挣钱养家,可对儿时音乐梦想的不舍,让他们走上卖唱的道路。不足20平米的小屋,一个月不到20xx元的卖唱所得,生活几乎将他们逼上绝境,可他们依然不放弃。他们用发自内心的声音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知道有梦就该去追。如果他们满足与于一时所得,又怎能张开梦想的翅膀飞翔。
《老男孩》这部网络电影曾让无数70后80后落泪,“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它让人们回想起自己青春梦想的流逝,为了生活丢掉了梦想,也迷失了自己。电影主角肖大宝重拾儿时的梦想,参加音乐选修,在决赛中唱出自己的失落无奈和对理想的不舍,结果虽然没有夺冠,但我们分明听到了他梦想花开的声音。
现实是残酷的,但它不能成为我们梦想搁浅的理由,或许我们一无所获,但至少我们回想我们当初的选择时,也可以问心无愧“我已尽力”,而不是看着别人的成功而懊恼抱怨:我当初怎么就狠不下心去追自己的梦?
生活中的一时安逸往往会让我们放弃对更大理想的追求。我们应该看清楚,执着于自己的梦想,虽然不是每一个梦想的阳光都能照亮现实,也不是每一个理想都能找到归宿。但要敢于追梦勇于追梦,梦想就会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只是有梦的孩子。
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眼睛为什么是黑色的?在所得到的答案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因为只有通过黑暗才能看见光明。
正处在高一的我们,或许大部分的人都对考大学这个目标迷茫、彷徨,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于是恍恍惚惚,终日虚度。但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虚度光阴,醉恶感却与日俱增,最让人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力改变,于是一直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自欺欺人。
曾看到一句话:青春阶段因为经历的世事尚浅,总以为自己光芒万丈,有扭转乾坤的非凡能力,所以一跟头跌在地上,徒留一身伤痛。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迷茫期,而面对迷茫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选择认真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直到不迷茫;另外一种是选择麻痹自己,终日虚度直到幡然醒悟。你选择不优秀,那你就是个平庸的人;你选择优秀,你就会为之努力然后成为优秀的人。
想要扬鞭策马奋起直追,那个过程就必须放弃很多东西。
三年的时间其实很短,当我们到了高三的时候,就意外着高考的即将到来,而高考就是高中的终点站。我们现在所学的,所读的都是为了高考作准备。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为自己加油,但是如果没有把梦想落实,加油也不过是停留于字典上的检索词条。当梦想遭遇现实,你是否会信心百倍地说:嘿,我已秣马厉兵,你就放马过来吧!
当你为了梦想努力去拼搏时,像一朵浓烈的玫瑰绽放时,你便不会再有时间忐忑。
为了你的梦,你就要计划的学习,因为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挫折,但那又怎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挨两拳又如何呢?我们要珍惜当下拥有的,追求可以得到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不去成为那个让你难过的断梦人。
追梦若冷,用希望去暖。
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梦在努力拼搏的人。
刚开展活动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把夸奖日记当成回家作业。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从来没有当着父母的面夸奖过他们,现在不但让他们当面夸奖,还要写成夸奖日记交给老师。但这是作业,必须得完成,他们只能试着去夸奖自己的父母。
刚开始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不适应,特别是孩子。他们一直在考虑什么时候夸奖比较好,应该夸奖些什么,怎样才能说出口等。而父母从来没有听到过孩子的夸奖,突然听到“妈妈我爱你,爸爸你今天好帅”……,他们觉得孩子是不是有点不对劲,为什么突然说这么肉麻的话。父母虽然觉得孩子说的话比较肉麻,但他们心里很开心。
当活动结束以后,孩子和家长都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得好。通过活动拉近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关心自己的父母了,体谅父母长辈,而且不吝啬自己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而家长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更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跟孩子也有了更好的沟通。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懂得了夸奖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父母对子女的夸奖、子女对父母的夸奖、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学生之间的夸奖、领导对下属的夸奖、同事之间的夸奖……,因此,夸奖是一种浓浓的爱。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夸奖,让我们周围的人感受到这种爱吧!
1947年,正读燕京大学的他,试探着写了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文章恰被胡适先生看到,胡异常高兴,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他写了6封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艰辛的红学研究之路。
1948年,他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3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是红学史上首部文史哲综合学术论著。
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别人都说他,“成也‘红楼’败也‘红楼’”。然而,无论包围在溢美之词中,还是饱受他人的呵斥拷问,所有的一切都没改变他对学术研究的忠诚。即使是在“五七”干校,每日劳动之余,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读《红楼梦》,写。
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坎坷,他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几近失明。可是老人依然每天工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撰写了《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夺目红》等几百万字的红学专著。他就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汝昌。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选择之后应是无悔的付出。周汝昌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准了前行的目标,有了方向的引领,让他一次次拨开云雾,在生命的征程中用一生的时间朝着心中的圣殿稳步前行。可整个路程并不是寂寞的,因为他收获了生命春天的同时,也收获了夹岸桃花,一路风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