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1 22:04:00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一】

今日重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第一次读还是在新世纪初,算来已有十多年了。曾经买过一本爱不释卷,但不知被谁借去了,一去不回。

后来又在余秋雨的散文集中读到过些该书的篇章,再后来,又在网上下载了些我喜欢的章节,甚至,就在去年,我还在喜马拉雅朗亲自朗读了该书的文摘,反复聆听过……

我得有多喜欢这本书啊!以至于今天在图书馆,密密麻麻的一排排的书籍中,我一眼又锁定了这本书,然后坐定,读完,一气呵成。

喜欢是有理由的:

首先我喜欢游记,这和我本人喜欢旅游有关,它是我目光的延伸,带我去看我未知的世界。何况,这本书的视角是从文明古国的历史演变中,寻找失落的文明,进而反思中国文化的发现脉络。因此,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作者游历的路线从希腊、埃及、约旦、以色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一路走来,最后从尼泊尔回到境内,每一步都有历史的回声。

这是当时世界上从未有人完整穿越的路线,况且,这一路的每一公里都是贴地碾过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例如北非、中东、南亚等地。

但这又不是纯粹的冒险或科考,尤其,执笔的还是研究戏剧史和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余秋雨,他的文笔清新又厚重,严谨又不乏幽默,使得这本书既不像科考那样枯燥,又不似一般游记那般浅薄,让人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又忍俊不禁。

因此,看着这些可能是作者在车里、在膝头,在狭窄的连桌子也没有的简陋旅馆里写成的文字,内心除了对未知的猎奇心理,还有一份对作者的敬畏——博学、勇敢,敬业的旅者、文人、思考者的敬畏。

作者在序言里说的,\"整个行程,是一个伟大的课程。 \"

而吸引我的,除了这伟大的.课程外,还有作者面对古老与沧桑的遗址,透过文字记载的表面,透视出的思考与叩问:

人类,为什么曾经那么伟大却又会那么无奈?文明,为什么曾经那么辉煌却又会那么脆弱?历史,为什么曾经那么精致却又会那么简单?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二】

今天总算读完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很早以前就听说这部世纪交替的旅行日记值得一读,似乎一直忙碌。如今总算读完了,感触良多。

一是有感于余秋雨的才华与渊博。这是大家公认的,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在08年央视的青歌赛上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认识他。从希腊文明到埃及到两河流域到恒河流域,古老文明在余大师的笔下信手拈来,借助这样的千禧之旅,得以将藏于胸中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凭借对实际的观察告诉世人。宗教间的纷争,文明的繁荣与落寞,帝王的变迁,甚至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思考。

二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化的深度。对几大文明的衰落进行总结,分析中国文明得以传承的原因。以及中国文明、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其他文明的差别又在何处。当然对于这些,我只是在读文章时随着作者的感悟而感悟,自己对此没有研究,似乎也提不出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他们一行人从希腊一路远行回到中国,在尼泊尔入境的时候更能切实感受到中国文明的含义。也让我们有机会随着这部日记远游了一次。

三是对于他们万里远行表示钦佩。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文化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看,去观察,去感悟的。旅行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文人有这样一个机会甚是难得,文人敢于接受这个挑战也甚为难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普通人感慨于没有这样的远行机会,金钱是主要的因素,况且这也不实用。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们能看到这些深层的东西吗?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吗?我们又能将这些思考表达出来吗?我想答案是不能,也无必要。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都饰演着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足矣。读读此类文章,享受一下文化大餐也算是对自己繁忙工作的奖励,让我们偶尔也静下心来感悟一番。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三】

这个假期,我在百无聊赖之际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跟随作者来了一场全身心的“千禧之旅”。它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礼貌古国,领略人类礼貌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取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经除中国外的三大礼貌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礼貌古迹,在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礼貌。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礼貌。礼貌在铁戟长刀下衰落了,战争、***戮把这千年的礼貌消磨了。只剩下极度的贫穷与落后,极度的愚昧与无知,礼貌与野蛮只有一步之差。礼貌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始使用文字的地方,此刻却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绝妙的讽刺。

其中,波斯礼貌、希伯来礼貌、埃及礼貌、希腊礼貌和巴比伦礼貌......此刻只剩下了一堆堆废墟,废墟伴随着他们的礼貌一齐埋葬,一并销声匿迹。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后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纷纷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正是如此,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礼貌,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

途经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作者在震惊伤感中表露无遗:“人类礼貌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正如歌词中唱到,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所以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庆幸在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而又伟大的祖国在支撑。因此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礼貌,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此刻。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四】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这几天又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此书新版于20xx年,虽然差不多十年,但书中所描写的古代文明遗迹是不过时的。先前,我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给我启发很大,也受益很大。总感觉大师级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读来千年一叹,更是耳目一新,本书使我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对于国外部分古文明史迹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迹,这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害……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五】

是否文人都怀有比较严重的忧患意识?根深蒂固地生长在内心?无时不刻地左右着他们的眼睛与思想?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重重叹息。

这是一本,记录了作者随香港凤凰卫视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他的震惊伤感表露无遗:“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在抚摸文明遗迹累累的伤痕后,作者回头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作者忧心叩问,是啊,“思亘古如斯又倏忽闪现,谁的惊愕能深究它?”。

由希腊而入,忧伤的情怀已起幕。远古的爱琴海依旧在,公园前5世纪的遗迹——石柱只剩下后来者的铭刻,迈锡尼的海伦早已随战争而消逝,空留一个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遗址,可惜曾经的千古气势已成追忆,幸而,还有一个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气息……

埃及,尼罗河、法老、金字塔、太阳神庙……埃及文明是疑问最多的文明,是最难以解读的文明,因为难以解读,所以便难以传承。埃及人对能追溯他们历史的许多古碑、古籍依然没有其文字的解读能力,因而,文明的神秘便无处不在了。所以,作者说“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庆幸,中国有个秦始皇,他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以色列——怨气聚集的国家。曾经辉煌的所罗门王朝丝毫没能让坚强的犹太民族得以安逸地喘息,命运对其尤为不公,那么多的灾难接二连三地降落在他们头上,驱逐、***戮、奴役,怎么也摆脱不了,但这个民族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一次次大迁移。而只要落脚,就能迅速创造出一个优于别人的生态。如果这种生态中有被奴役的成分,那么他们宁肯放弃,选择流浪”。是啊,多舛的命运已造就了他们坚强的的生存文化,但无论多么坚强,集合了三大宗教精神重心的耶路撒冷永远都是他们内心的.痛,一面哭墙见证了他们多难的历史。

巴勒斯坦,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城市——杰里科古城遗址,一万年前的骄傲现在只剩下破败和不安全,唯有几丛遗落的花,悄悄鲜艳了一万年。

约旦,美丽神奇的佩特拉山谷中,玫瑰红宫殿和罗马竞技场还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却只能与清风明月为伴,因为缺少文字所以其寂寞的辉煌显现的是隐性的文明形态,对它的了解只能靠猜测与想象。

伊拉克——敏感的国家,因为有了全人类文明的母亲河——底格里斯河而令人向往,虽然铁丝网重重。原想由此探寻巴比伦文明的痕迹,比如早熟的《汉谟拉比》法典,比如残暴的统治,比如奇异的建筑,比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然而,在巴格达博物馆里,作者只看见了一屋的空缺,一屋的悲怆,一屋的遗忘,连巴比伦遗迹也被糟践成一个低劣的现代模型。

伊朗,历史上的伊朗被征服的次数很多,所以历史的遗迹在征服的过程中被破坏得很彻底,米底王国(伊朗人建立的第一个王国的首都和居鲁士成为作者了解伊朗史的开端。伊朗因萨珊王朝而奠定了现代伊朗文化的基础,此后,伊朗不断地遭遇到侵略,但是,最后居然在重重的灾难中成了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镇,以独特而缓慢的步伐,走进了现代。现在的伊朗呈现在作者面前的是一种淡然漠然,有点苍凉,有点神秘,有点世俗。

巴基斯坦,没有石柱的断残、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灭,但是“赤脚密如森林”,这个国家呈现在作者面前的是不可掩饰的惊人的整体性贫困。这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文明沦落。欣慰的是作者在其首都伊斯兰堡的塔克西拉寻找到了犍陀罗艺术,在那儿,法显和玄奘曾经的足迹让他激动万分,他思考了僧人远行进行文明之间深层沟通的意义。

印度,向往以久的“恒河晨浴”让作者彻底知道了那与美丽无关,却是一场人类的悲剧。极端的贫困、极端的混乱、极端的肮脏让作者早早告别阿育王与菩提树,逃离了。

尼泊尔,绿色的尼泊尔让作者的感觉瞬时苏醒。在这儿,作者得以静静地反思万里历程,为此番的文化考察画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远征和失序,迷昧与保守是作者思考得来得文明衰落原因。(附:作者为“千禧之旅”所写歌词

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千年一叹》——我为它的沉重而莫名地叹息。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六】

《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千禧之旅”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择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径除中国外的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饮着屈原的梦,李白的歌,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化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忧伤。

而到达希腊时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狭小、陈旧、道路拥挤和人民闲散。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影子。照我看莱希腊人闲散的升华方式有许多缺点,社会失去了精气神,一部分闲散变成了精神贫穷。可见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难以与现代结合,最后只能被现代文明遗落。 希腊给人的感觉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但这只是最初的感受,到于那些大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藻形容。余教授在《哀希腊》一文中提到在爱琴海边的石柱上找到了英国大诗人拜伦的刻字,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刻字在石柱的底部,而且是恭恭敬敬用小写字母刻上去的,较之后来那些张扬地用大写围绕在他四周的跟随者,拜伦的敬畏之心不更令人敬佩吗?希腊的文明的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小时后才能上桌时,我想这种文明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所以它应该是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仿佛埃及法老们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让无数人膜拜,神秘而古老。事实上,他们的确做到了让后代保有这份神秘,但这种自负的神秘也切断了自己得以延续的可能,失去了外界的理解。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相融的惬意的话,那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闲逛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相信现在提到印度的话,大家的第一反应会使狭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头和印度人对时间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无节制的生育和升华条天的不断改善是导致人口暴涨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数人的手上是没有手表的,因为手表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用处。电话中说再十分钟后,转身就进了巷口的咖啡馆里喝咖啡调侃了,在连三个小时是不稀奇的,连政府官员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印度给我的印象根本就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泰姬陵那白色的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印度惟一美丽的风景。我们常说中国人多,但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当读到“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闲站着”这样的描述时,该做何感想?一个国家贫穷落后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众一个个无所事事目光呆滞,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后等死!这种无序的生活状态怎么不令人不寒而栗呢?最触目惊心的是所谓的“恒河晨浴”,印象中那圣洁高尚富有诗意的画面竟被肮脏恶臭与愚昧代替。作为母亲河,恒河曾经哺育了多少两岸的子民,可如今,这些子民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

以绿色的尼泊尔结束征途显然是明智之举,自然的魅力原来是大于人类自身创造的。

当我随着余教授望见那万仞银亮的喜马拉雅时,不禁也跟着他一同叹一声:回家,真好!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国,我有许多的感想。对,他们的确辉煌过,不过是在过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的应对措施。而中国早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代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合上书页,觉得身心一同接受了一次洗礼,好似涅槃后的重生。读一遍《千年一叹》,仿佛连我的“千年”也厚重与感慨起来。

林俊杰一千年以后作文【七】

拜读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书,起初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偶尔看到,便坚持要买回家了。这一本日记,伴随着些许泛黄照片,采用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余秋雨先生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从希腊到埃及,从伊拉克到尼泊尔,等等等等。这几个月的历程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触。

说真的,阅读的时候好几次都湿了眼眶,总感觉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块历史文明创造的土地,我就好像和作者一样站在地面上,吸取着精华。我知道了文化的起源,知道了奥林匹克的诞生,知道了部分国家的贫瘠,知道了那一片的混乱,我总是不想把这本书讲得那么理性。笼统的告诉大家这本书讲的是作者游历各国的感受云云。我愿意感性地去阅读它,去理解它,去感受它,我也只能说千年一叹真的让我叹了一叹。

当余秋雨先生去爱情海的石柱上不顾警卫的虎视眈眈而去找拜伦的名字时,他却在石柱的稍低处发现了,突然觉得这个位置的签名完全可以代表拜伦当时的心情,低头以对神明,这是希腊的第一天,我觉得我像个钻头一样的,慢慢地慢慢地进文化的中心。“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一位叫曼考丽的文化部长用充满辛酸的声音去努力保住一个文明古国最后的尊严。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那所谓的韩国,强行夺走了属于我们的文化,强词夺理的为自己解释,我想这真的会让一些学家复活吧,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最终在余秋雨先生从尼泊尔通向中国,对面桥头有一个白石筑成的桥头,上面分明用巨大的宋体金字,篆刻着一个国家的名字,然后他在心底默念:祖国,今天我终于及时赶到。这回国的心情,想必很多留学在外的朋友们也会感受的到,我们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以来,有大大小小的成功,也或许有不多不少的错误。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等待的,就是回来的那一刻!

历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响多少?我一时间理不清头绪,也无法理清。的确,历史已经成了历史,它以文字,画卷的样子悄然流逝,已经过去了,而且永不回头。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程。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哑巴,无从诉说;如果没有了历史,我们就像是一阵风,没有始没有末,没有了目的没有了方向。历史是家,是广阔天地里的一座朴素坚硬的石头房。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是我们远航时挂念的故都,是流浪天涯浪子的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