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提起《回忆之前忘记之后》的时候,我说这不是一首歌吗?他说是一部电影,都市纯爱片。“纯爱片”几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脑子里瞬间出现《雏菊》,《四月物语》,《八月照相馆》,《触不到的恋人》等等等等。
看完之后发现不是我想的那些里的任何一个,同名电影也不是同名歌曲。
故事是这样的——
忽闪着大眼睛,身材瘦弱,喜欢穿白裙子,长发飘飘的女主角,和热爱运动,长得高大帅气,表情木讷的男主角。
在校园里,因为某个突发事件,比如女的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男的,或者男的踢球时把球踢到女的身上,从不认识到认识。最好一个是文科,一个是理科,一个喜欢写诗作画,一个擅长唱歌抚琴。
刚认识的时候,谁也看谁不顺眼,都认为自己比对方有才华。慢慢的,从唇枪舌战到打情骂俏,从鸿雁传书到携手去看流星雨。一起在图书馆看书。在草地上背靠着背发呆。在雨里打着一把伞跑着,一边跑一边故意把脚重重地踏在水坑里,溅得裤腿上都是泥,还一边傻笑。天晴了,男的把自行车踩得飞快,也不管坐在后面的女的多么害怕,害怕得甚至不敢叫出声,只能用手紧紧圈着男的腰头靠着后背上,风把两人的头发吹得很飘逸。
纯吧?
如果觉得不够纯,还有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一个是家世显赫,长得漂亮的千金小姐,一个是没父没母孤苦伶仃,路边摆摊卖凉粉的落魄男。象转角遇到爱,也可以是王子和灰姑娘。有钱的一点也不飞扬跋扈,还很优雅亲和。穷困的人穷志不穷,是个文青,喜欢看《低俗小说》和《猜火车》。
他们不在校园里,是网上认识的,象痞子蔡和轻舞飞扬,交往起来也不如校园里那一对轻松。
暗地里,偷偷的,强势的主动,弱势的被动,一边非爱不可,一边想爱不敢爱。直到有一天家长知道了,找上门来要求断绝关系。夜黑风高,一个人趟在床上抽烟或者买醉黯然神伤的时候,咚咚咚有人敲门,打开门,另一个人站在门口,眼里噙着泪,全身湿漉漉,外面下着大雨。拥抱,说——你带我一起走吧!天涯海角!
于是,两个人去旅行。草原、雪场、麦田、高山……哪里都可以,风景一定要好。一个牵着另一个,一个追着另一个,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璀璨的星空下,静静相依,这里一定要拍背影才美。
正幸福着的时候,一个突然脸色苍白,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轻……又是狂奔,一个抱着另一个……
医院给的结果,脑瘤、白血病、世界上几十万人中只有一个人得的病,都被悲惨的主角得了,象蓝色生死恋,最后生死相隔。
很纯很纯吧?但这些只是我的想象力。
《回忆之前忘记之后》更有想象力,导演把两个版本的故事都讲了,并且让一个人失忆,另一个人创造了回忆,很有悬念的。
琼瑶阿姨看了会很高兴,她喜欢的纯情故事,还在80后,90后身上上演,一点都不过时。
我不喜欢的,是选择相信虚假的,而不是真实的记忆。我最终失望的,是做好了“一定很悲伤”的心理准备却没有飙泪。
朋友说,如果他是导演,一定可以把这个故事拍得更好。
我想,如果我是导演,也能把这个故事说得更纯,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那年我十七岁,他也十七岁……
近日,体育人高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初心显而易见,在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日益低下的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体育锻炼,初心很好,但综合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体育入高考是一个很难去实施也没有必要去实施的想法。
首先,体育对我们高中生确实是必不可少的,这对我们身体锻炼,陶冶情操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身体是立身之本,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学习不好可以补课,但身体得了重病却是怎么也补补回来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让人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但是,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应试项目的。在学习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高考的改革本身就送了我们致命一击,原本我们只要拼语数英三门,现在又多了额外的三门,这是增负还是减负只有我们学生去体会。这种行径,和“何不食肉糜”的人多像啊。况且在文化课偏多,体育作为休闲科目,本身不多的情况下,贸然地将体育放入我们高考中,务必会对我们的原来学习造成打击,时间只有那么多,必须从其他课程中挤出时间,其他科目必定受到影响。我想,在应试化的体育中,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快乐,而是把他作为一个考试,极其痛苦的去参加。将其加入高考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但如果是痛苦的,又和逼迫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不就和其初心相违背吗?
再者,体育锻炼和阅读是一样的,是一种个人爱好,是应该被这个社会所提倡所考虑的,我想,我们还没有堕落到连体育都需要被督促。贸然的将体育加入高考,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会将他当作一项新的科目去应付,只要熬过高中,就可以再也不用去管了。把体育锻炼看成一个应试项目而非一个爱好,“任何事物有了功利心的介入,将不再那么纯粹”,我想,我们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就是因为他不会让同学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他是一个不涉及分数利益的竞争。而且,如果将体育纳入高考,那么,我们所提倡的艺术培养,阅读,尊老爱幼这些我们明明缺失,却是该提倡的,是不是也应该有一席之地?不能因为对我们有好处就加入高考,高考不是什么都要去兼顾的,高考的目的从来都只是择优,选择成绩好的,而非是全能的。如果考试增加这些,不觉得可笑吗?当音体美劳加入的那一瞬间,我们的厌恶,将油然而生。这样的情况,不是那些“肉食者”所预测的,也不是这个社会所希望看到的。
无论怎样,我都认为“体育入高考”是一个不合适,不科学的提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体美劳固然越来越重要,但不再让他们功利化,才会让我们更乐意去接受,去热爱,去培养,让其在社会发扬光大。
改革,要多了解我们学生内在,而非只是通过一大串大数据分析。
改革需谨慎,切莫入误区。
纯爱,指单纯的、不带有任何杂质的爱情,不受经济、社会因素等任何条件限制。发源地是在日本,和暴力与情色对立,成为日本极端文化的两个端点。而后起之秀韩国近几年也有大量纯爱输出,然而由于缺乏纯天然女脸蛋而导致供给不足。而相比之下,台湾纯爱产量下滑和近几年内地纯爱崛起则是中国的纯爱现状。
说到纯爱电影,你可以单纯的理解为男孩女孩纯纯的爱。但仔细分析起来,其实讲究很多。如果影片只是表现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开开心心的过日子,这叫无聊电影而不是纯爱。恋爱双方一定具备着某种意义上的距离,或因为某些外界因素而无法相爱,同时又执着的爱下去。
按照双方差距外力干扰可分为:
贫富纯——贵公子爱上灰姑娘或者富家女喜欢上穷小子。
生死纯——阴阳相隔生死相望。
绝症纯——男方或女方身患绝症,即将升级为生死纯。
身份纯——其中一人可能是名人,面临舆论压力。
家族纯——家族势不两立,比如狼人爱上吸血鬼或者罗密欧爱上朱丽叶
年龄纯——两人年龄差距很大
等等
而按照纯爱多发地可分为:
校园纯——童鞋之间的纯爱
工作纯——上班族的纯爱
最后根据产地可分为:
日本纯、韩国纯、国产纯、亚洲纯(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很少量的欧美纯……
通过将以上的非科学分类进行排列组合,基本可以解释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纯爱电影。而除了分类要符合之外,还有一些必备的要素也是辨别纯爱系的标志。
广阔的场景——草原、麦田、草地,配合广角镜头绝对的纯爱。
动听的音乐——没有多余的语言、长镜头,让音乐带着眼睛前行。
信——不能用声音,更不能用0和1的字符,必须用文字来抒发暗流涌动的情感。
树——无论是山楂树还是樱花树,一定要有一棵。而且男女主人公要在树下约会。
女孩眼睛要大——配合情节需要经常闪烁亮晶晶的小东西。
选择一个大的种类,再加上适当的必要元素点缀,一部纯爱电影就纯纯的诞生了。所以,用此模式来分析这部《回忆之前,忘记之后》,那就是
场景广妹眼大,有树有信有音乐,国产校园贫富绝症生死纯。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明天,我们要去秋游。”
刘丽彤在班上是班长,她的话很有权威性。大家立刻兴奋起来,不知谁说了一句:
“还是问问王老师吧?”
已经到达教室的孩子们一拥而上,团团围在我身边:
“王老师,明天要去秋游,是不是?”
“王老师,他们说,明天要去秋游,是真的吗?”
“到哪里去秋游啊?”
耳边全是吵吵嚷嚷的声音,我被困在讲台中间,快被他们淹没了。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看到孩子的状态,想到下午还有半天的课,我不免有点儿为难,于是,我立刻改变主意,告诉他们“我还没有得到通知,我现在不清楚哈!”
“你去问问嘛!王老师……”有的孩子开始撒娇了。
“乖乖地上课,我就去问。表现好的话,放学前就告诉你们。表现不好,就去不成哈!”我恩威并施。
整个下午,孩子们都很乖,我知道,他们心里有期待。
终于,到了托管课,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教室,眼巴巴地望着我。亲眼看到这幅情景,我从心里感到幸福,他们实在太可爱了。
我故作镇静地宣布了结果,平静的湖面如同遭遇巨浪袭击。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个个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用手拼命地拍打着桌子,还有的'同桌之间相互搂在一起,唱起了歌儿。
我被孩子们弄得摇摇晃晃的,想不笑都难。看到我的表情,孩子们更加活泼了,也开心的嘻嘻哈哈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估计,大家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庆祝的一刻。
圣诞夜,你带着你的老婆或者女友,先吃着火锅唱着歌,然后开着车就去了电影院,打算以一场《让子弹飞》或者《非诚勿扰2》来作为圣诞活动的完美谢幕。结果等你进了电影院你才发现,满屏幕的《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全部售罄,这时你面对着怒目圆睁的身边女人,你会作何选择呢?
方案A:“老婆,要不咱明年再看电影?”
还是
方案B:“老婆,要不咱换别的看吧。”
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后一种结果,因为既然你开始就犯了错,用另一个更可怕的错误势必是无法弥补的。
然后你面对着其他几场你都没听过的电影,你又会作何选择呢?其实我们并不关心你会选择什么,更关心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A:选了一部烂片,于是你老婆会连本带利的将愤怒摔在你脸上——“早就让你订位,结果订不上,看不到葛优不说,还选了个烂片糊弄我!”
结果B:选了一部还凑合的片,于是你老婆勉强一笑——“还行吧,但是无法弥补你今天的错误,明天要送我礼物!”
好吧,作为任何一个理性人都会希望是结果B。
在这个2B方案(2个B方案)中间的,就是这样一些电影,他们没有豪华的阵容,没有强大的宣传,在圣诞、贺岁或者情人节档期的巨片中间,作为一种多样性选择提供给观众。我叫他们——备胎电影。
这类电影在娱乐营销中有利有弊,弊端大家都知道,容易淹没在大片中间,大家都在谈论大笑孤儿,子弹勿扰,谁还会关心你是谁呢?而利也很明显,除去这些大片,只有较少几部片子来分剩下的蛋糕,而且,只要能排的上场次,几乎所有去电影院的人都会在拍片大荧幕上找到你的名字。
2009年一部《午夜出租车》正是这类电影的成功案例,09年的圣诞档,《刺陵》、《风云2》、《三枪》和《十月围城》四部大片密集上映,而该片在夹缝中生存并赢得千万票房就得益于精准的定位和较好的宣传。所以,这类电影只要质量过得去,还是会赢得票房和观众认可的。
接下来看看2010年的情况,目前来看只有两部,一部是午夜系列的恐怖片《午夜心跳》,一部是打着纯爱标签的《回忆之前,忘记之后》。两部电影其实风格迥异,受众不同,前者倾向于男性观众,恐怖刺激,后者纯情浪漫,吸引女性观众。如果你恰好错过了子弹勿扰,至少你还有这两个选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