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童
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像许多人一样,成年以后我有过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我见到过西双版纳绿得发黑的原始森林,我看见过兴安岭上被白雪覆盖的红松和榉树,我在湘西的国家森林公园里见到了无数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珍奇树木。但那些树生长在每个人的旅途上,那不是我的树。
(这些树虽然很美丽、很珍奇,但是它们是不属于“我”的,“我”仍然没有自己的树。
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1988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
果树对人怀着悲悯之心。石榴树的表达很热烈,它的繁茂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情怀;枇杷含蓄而深沉,它决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错当成一棵玉兰树,但它在初夏季节告诉你,它不开玉兰花,只奉献枇杷的果实。我接受了树的恩惠。现在我的窗前有了两棵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我感激那个种树的素未谋面的前房东。有人告诉我两棵树的年龄,说是十五岁,我想起十五年前我的那棵种在花盆里的苦楝树苗的遭遇,我相信这一切并非巧合,这是命运补偿给我的两棵树,两棵更大更美好的树。我是个郁郁寡欢的人,我对世界的关注总是忧虑多于热情,怀疑多于信任。我的父母曾经告诉过我,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朋友也对我说过,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现在两棵树告诉我,我最终是个幸运的人,我相信了。
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热情似火的石榴呀,它会对我说,我是你的树,是你的树!
(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灵性。
树把鸟也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我及时地出现在窗边,喝令孩子们离开我的树,孩子们吵吵嚷嚷地离开了,地上留下了幼小的没有成熟的石榴。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若无其事。树的表情提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树的表情提醒我树的奉献是无边无际的,我不仅是你的树,也是过路的孩子们的树!
(通过小小事件的描述,将树人性化、情感化,体现了树的宽容和奉献。
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树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和悲悯的,树不做任何背叛的决定,在长达七年的凝视下两棵树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细,包括我的隐私,但树不说,别人便不知道。树只是凝视着我。七年的时光做一次补偿是足够的了。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
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1995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庵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拆房的工人本来可以保留我的两棵树,至少保留一些日子,但我不能如此要求他们,我知道两棵树最终必须消失,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我”没能保留住“我”的树,几年之后,它们离“我”而去,仍旧不属于“我”,体现了作者的无限惆怅。
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说,我在这里,我在水里!
(其实“我”拥有树,拥有三棵树。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看着奶奶剪纸花。一张大红纸,折几折,然后用大剪刀“喀嚓,喀嚓”那么一剪,打开来就是一张很漂亮的纸花了。奶奶说这很容易,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剪,但我却不明白其间的奥妙。
如今,奶奶年岁大了,不常剪了,我却从老师那学来了剪纸花的技巧,可以像奶奶那样“随心所欲”地剪了,当年的困惑也迎刃而解。其实,当你折好纸,拿起剪刀,并不需要费尽心机去设计图样,随随便便在这儿剪个口儿,在那儿挖个洞,或者把边缘剪成波浪状……直到你把它打开,你便会欣喜地发现,在你手下也许会不知不觉产生奇迹。
生活就像一朵纸花,一朵尚未完成的纸花。不要你刻意地装饰,只需你“随心所欲”尽情挥洒,留下生命中不悔的印迹,那么,当你打开它时,也许真的是一个奇迹!
这篇400字的短文,小巧别致,耐人寻味。作者由小时看奶奶剪纸花不解其妙,写到大了跟老师学得剪纸技巧而顿悟其妙,给读者一种欣赏民间艺术的享受。精妙处在于作者能由剪纸联想到“生活就像一朵纸花”,而每个人都是工艺巧匠,只要不刻意装饰,只需随心所欲地挥洒,便可以创造出生活的奇迹。这种看似孩子式的“狂言”却包含着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无怨无悔的追求精神。
生活的“底蕴”往往寓于普通的小事之中,常常与平凡为伴,就像金子蕴藏在黄沙里,白玉蕴藏在山石中。因此,要想发现它,还必须做到:第一,陶冶思想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磨炼自己的悟性,这是发现生活“底蕴”的根本和基石。第二,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细心看,用心听,虚心问,潜心思,全心感。同学们,只有当你投身于生活激流之中时,生活“底蕴”的泉水才会汩汩涌到你的笔端,你会惊奇地发现,对生活的热爱会使你产生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
那天早上,一辆公交车正在行驶着,车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从一旁的马路上冲出一辆车,公交车一个急刹后停住了。只见那是一辆婚礼的摄像车,它的后面是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缓慢。乘客开始抱怨上班要迟到了,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着喇叭。
有人对司机说:“你光按喇叭不行,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的空隙中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在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又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吗?”满车的乘客霎时安静下来。
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评析:这篇短文,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公交车司机为结婚车队让道,这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如不深挖,可能只会表现“助人为乐”这一司空见惯的主题,而作者却从“让道”这件小事,从司机那句“我按喇叭不是催他们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感悟到“给别人的幸福让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这种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是一篇通篇运用象征手法的优秀
散文随情而发,随志而至,但是这种情志不是肤浅的体验、空泛的说教,它是作者个人的“心灵独白”,是作者“独抒性灵”的产物,是作者对社会生活最深刻的体验和觉悟,折射出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给读者以无可代替的审美享受。本文就是典型的一例。
我和弟弟在客厅一起玩,我在玩乐高积木,弟弟在我旁边玩胶囊圆珠笔,玩了一会,我就到房间里去玩了,妈妈陪弟弟在客厅玩。后来忽然听到妈妈叫起来:“哎呀!掉进去了!”我赶紧跑出去,问:“什么东西掉进去了?”弟弟只有1岁半,他还不会讲话,但是知道用手指了指沙发后面的小洞,我看了下,哦,原来是之前他手上在玩的`那个胶囊圆珠笔丢进了我们家沙发后面一个小洞里了,但是用手根本拿不出来。
妈妈说:“要不用细铁丝给它弄出来?”于是叫我去问问爷爷拿一根细铁丝,结果,妈妈试了试,铁丝太粗勾不出来。
妈妈又叫我去问爷爷拿一根细点的铁丝,结果太软,还是不行!
这时妈妈问:“还有什么办法?” 我立刻想到:可以利用双面胶!于是我拿了一捆小棒,在一头贴上双面胶。然后拿着这捆粘了双面胶的一头伸到小洞里,粘住了胶囊笔,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拿出来了!
妈妈说我真聪明,我听了好高兴啊!
那天,天刚蒙蒙亮,外面一片寂静,只有我一个人因为突发奇想——想个大早,观察一下我身边的人。“哗哗”一段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这宁静安详的清晨,循声望去,我看见了一个人——她背对着我,看不清她的面孔,脑后扎着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从耳部的白带可联想她可能戴着口罩,身上穿着一套老旧的制服,手上套着一双略显肥大的手套,脚上穿着一双微带修补的胶鞋。手上还托着一把长约2米,底部宽约0.8米的`大扫帚在左右不停地挥动着。看着她那娴熟而又老练的动作,我可以肯定她是一名清洁工。她在马路边一棵大树下忙活着,那宽大的扫帚随着她双手的摆动配合腰身的扭动而轻松飞舞,地面上的乱纸屑、枯树叶也欢快地飞舞相聚。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那欢畅不间断地“哗哗”声在有节奏地回旋。
突然一阵轻风飘过,那安静地大树又掉下了几片叶,那原已相聚的叶片、纸屑又一次逃到了各处。看,那张纸在空中打着旋儿,这一片树叶又调皮地蹦到了路中央……总之是刚刚扫好的不但全完了,还多了刚掉下的几片树叶。她望着肯前的“惨景”,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又埋下头来,将扫帚轻轻提起,缓缓移动……
望着她孤寂的身影,我心中暗暗为之不平,连风都这么作弄人,这贼老天真是太不应该了。
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刚才还四处在逃的树叶、纸片,如今都乖乖地聚拢在了一起。望着那堆枯黄的叶,零乱的纸片与塑料袋,她用左手扶着扫帚,右手轻轻抚过耳畔零乱的头发将其理到耳廓后,两鬓边冒着淡淡的白气。站在她侧面的我清晰地看见她嘴角轻轻上扬了一下,可能是笑吧!
可天不随人愿,就在她还在满面笑容地欣赏她那用辛勤创造的“杰作”时,一辆大型客车经她身侧呼啸而过,随后一阵旋风横扫而来。她的笑容顿时随着飞逝的客车而消失。她的杰作也随之付之东流。回身望着早已消失的客车,她眼中充满了不解与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呢?站在不远处的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冲到她面前,“我可以帮你吗?”我询问道。她看了看一眼后,笑着说:“谢谢!”然后又用她那双手托起扫帚,埋头苦干……看着她苍老如枯树皮般的皮肤,因干涩而略显苍白的嘴唇以及那五线谱般清晰的刘海……我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
她在这平坦的大街上,无怨无悔;她在这平凡的职业中,勤勤恳恳;她在这平凡的生活中,默默无闻……她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她有一颗多么美丽的心,啊!让我们尊称她们一声“城市美容师”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