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 ”
一天下午,课间十分钟,我又心安理得地陷入自己遐想的一方天地中。不知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与她倾慕的宝哥哥整日里形影不离,就没那胆量向他表白,否则最终也不会郁郁寡终······
“班长,你又入定啦?我们都急死啦!”同学兼死党陆杨奕炒豆子似的,急躁躁地说道。
我看着她那婴儿肥脸庞,忍不住地伸手轻掐了一把,轻声说:“陆宝宝,有什么天大的事?着火?地震?”
陆杨奕急得猛拍我的肩,我那瘦弱的身板给拍矮了三分,“整天的看书,你忘了我们初一新生要搞个联欢活动,每个班都要出节目?”
“我还以为什么大事,不是有你这文体委员在吗?有我什么事?”我依旧不紧不慢地说。
“你就关心林姑娘、宝哥哥,你知道吗?这次我班既然没有学乐器的,更没有小学参加过活动表演的,总不能叫我一人在台上一边翻跟头,一边哼哼哈嘿!”陆杨奕气急败坏地说,眼眶里隐隐弥漫着水汽。“我记得小学时我去你家看见你拉过二胡,不如你表演一个节目,如何?”
“我······我······你知道我胆子小,而且我没表演过呀?”我不等她说完,急切地打断她的话。
还没等我说完,陆杨奕扬扬肥嘟嘟的小手,“就这样说定,我还有安排人唱歌呢?”不等我开口,转眼陆杨奕风风火火地跑开,真如徐志摩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晚上回到家,一改往日偷偷拉拉的习惯,作业一放下,我拿起闲置多时的二胡,手握松香轻轻地擦着胡弦,擦毕,轻执弓拉起以往较熟悉的《赛马》,轻快的乐声从手指间飘落。接连几日的练习,拉起来还蛮像回事。
时间晃眼间到了联欢这天,我特地换上新衣服,前面几人的表演,因为紧张我都记不清是些什么,只记得主持人报了初一(10二胡表演《赛马》······后面名字还没说,我就抱着二胡唯唯诺诺地往台上走去,到了台上机械地向台下鞠了一躬(印象里,每次同学上台表演都会鞠躬,许是我的胆怯,台下掌声稀稀疏疏,我坐上台中央的椅子,先轻调胡音,随着伴奏乐声想起,我摒弃杂念,畅想在草原骑马奔跑何等的恣意,何等畅快,何等的奔放······那胡声犹如那响脆的鞭声,那胡声犹如那荡涤心声的马蹄声······渐行渐远,曲落胡声止。台下久久没一丝声响,我愣在台上不知该如何反应,这时,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我微张嘴巴,原来我也可以拉得如此的好,只是以前我如契科夫藏在‘胆怯’的套子里,不是这次活动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给自己做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套子’。
原来给自己机会,就会遇见另一个自己。
当旅游变成一种习惯,走出生活,在旅途中,会发现这个世上还有另一个自己......开始旅途,应该算是从高中开始。其实那也不算旅途,顶多只能称其为出行。高中时代,高三那年的春节,为了高考祈福,与家人去了三亚,那算是有目的的出行吧。如果说离开自己生活的固有圈子算是旅游的话,真正意义上的旅途的开始是大学。离开家到远方,这也是旅途的开始。四川成都,一个当时在的时候并不觉得什么,但即将离开时以及真正离开后让我倍感想念的地方。当很多家长不舍孩纸外出远方求学时,其实他们忽略了在远方的孩纸会在自己独自一人时疯狂的成长,这种成长是家长陪伴左右而不能取代的。我从来没有后悔自己有过外出求学的这四年,因为在不一样的地方,我看见过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了一群群可爱的人们,也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在四川的四年走过成都的许许多多街街巷巷。而这四年中,也以成都为中转站,离开这又一个半固定生活圈到外面看看。第一个长途旅行的地点是重庆,一个走在街上美女如云的城市。在重庆的那几天,让曾经讨厌下雨的我学会在每天都下雨的重庆之旅中享受这“短暂的雨季”。和班长(团支书和班长是真爱罢走过重庆的街道,连续爬了将近3小时的坡,深入当地人中感受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特别。第二个短途旅行是清明小长假和室友奇君开始征服峨眉山的囧途,那算是没做好充足准备就出发的真实人在囧途。最喜欢的感觉就是当我们爬75度陡的山时,周围的陌生人不断给你加油,让你到有人在你后面支持着你的“背有靠山”的感觉,尽管是从未有过交集的陌生人。
唯一的遗憾是我们没有爬到金顶,这也是我欠奇君的一个约定。又一个长途旅行是一个四人行,班长、桐君、奇君。学生时代的穷游,四人座了9小时的火车到铜仁,半夜到达凤凰,入住了老板每天准时守候世界杯的客栈。多人旅行的感受就是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旅途,不再孤单,能尝试更多。约好冬天能再去凤凰看雪景的我们或许也会是一个遗憾。张家界让我们经历了首次被猴子追着跑的恐惧,但也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崎岖狭窄陡峭的道路都抵挡不了登顶那一刻的自豪与满足。
最有成长的一次旅途应该是在三亚的半年吧。为什么会把在三亚实习的半年当成一次长途旅行呢?或许是那趟“旅途”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吧。经历过很多第一次,哭过,笑过,“酸甜苦辣”尝过,算是真的很深入去体会不一样的生活,遇见不一样的人。”心若向阳,无畏悲伤。“短暂的深圳行,我更愿意称它为一趟”看清的旅途“。从深圳回来的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遇到另一个自己,也踏上成长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道路中。毕业旅行地点为北京算是临时决定的,北京之旅算是独自旅行的开始,但我相信也不会是结束。入住青年旅社,遇见傲娇的金毛、忘年交、金发碧眼的妹纸、幽默的小哥。人生最难的事之一是得一知己,在青年旅社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着也是旅途的惊喜。爬长城、逛故宫,把自己当成一名游客,但也散步、跟老人闲聊,深入城市的脉搏。跟好友雯君说过,自己很喜欢北京的,包容。但好友说,如果只北漂一族,或许又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的确,这也是旅途与生活的实质区别所在。(ps:帝都之旅感谢好友的支持与陪伴
旅程告一段落,毕业,角色转换。当工作的繁忙让你忘记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不妨暂停一下,走出去,看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换个角度看世界。给自己立了个计划(无论是否是独自旅行,别怕,别急,找机会让自己出发,走出去。我希望自己步入迟暮之年时,回想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会有青春不曾离去的念想。只道当时已老,惊觉岁月尚轻。光影斑驳,岁月如歌。在旅途中遇见另一个自己。虽然不能做到身未动,心已远,但望做到身体与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与君共勉.....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会写自己,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深度思维,这一点非常重要。
“遇见另一个自己”这一文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思考。
首先,另一个自己当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那个为人熟悉的自己,甚至是不同于先前自我认知的那个自己。那么,我们必须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另一个自己”是怎样的?但这并不是要你言不由衷地对先前的自己作简单的否定,因为写作应该真实地再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对自我的认识。而且,这个自己可以是与先前的自己相反的优势表现,如自信、聪慧、勇敢等等,也可以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怯懦、骄傲、鲁莽等等。当然这些特点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显示出来,而非概念化地陈述。
其次,当我们完成了上述内容的思考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而把这些特质与之前的自我特点融合在一起,正是文章应该着重体现的内容。
最后,两个自我在客观上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的“遇见”就包含了矛盾、冲突,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绝对的非此即彼,两者之间也可以是一种协作、互补的关系,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自我思想的提升,文章的主旨立意也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其实,这样的一种对人的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中是有很多优秀范例的,如果作一些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文本中都有着“遇见另一个自己”的素材。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先前的那个暗笑父亲迂的自己,写作此文时那个含着泪光、想着父亲背影的自己,就是两个自我的交织、冲突而最终后者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是一种对人生认识的提升。林海音女士的《窃读记》中的自我的心灵解读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的脉络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我与另一个自我的相遇,既是一种内在的必然,又是由于外在的诱因,最终将作者的情感体验、思维过程充分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牛汉先生创作的《滹沱河和我》更为巧妙地将自我的双重性和一致性表达了出来,借助滹沱河表现了自我的一种认识的提升,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颖的“遇见另一个自己”的思考路径。
以上几例名家之作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范本,如果我们细作思量,可为我们提供更多创作思路的课文是非常多的,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白话文作品。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生命的思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