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第一场秋雨。
没有绵绵密密,轻轻柔柔的味儿,不是文章中的那个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携着五彩的画笔,微笑着;不是诗中的那个秋姑娘,哀伤、无力,凄苦地吟唱人间的苦事;也不是曲儿戏子里的那个秋姑娘,娇娇莺莺,啼啼笑笑的。
此时天上的黑云哟,分明是小孩乱洒着玩的黑墨水,跃然在一张苍白的宣纸上。最豪放的,是那匹悲鸿的骏马,最静谧的,是那条透纳的威尼斯大运河。
风和雨一起就是把烈火,在凛冽中散滥,如果在一团焰火上洒些柠檬水,正是这种情景,可不是轻轻拨动心弦,是心灵大钟的敲响与其回鸣,然而又显得若有若无,好像这一切其实是不存在的。掠过我家的屋顶,每一块瓦片似乎都学会了吞云吐雾,当风雨拂过大地,与掠过屋顶时差不多,不过看得更明了,虽然被夜幕笼罩,可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是洁白的了。有趣的是打在窗户上的时候,不是缓缓流淌下来,不像文章中说得那样,是秋之吻,倒像是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远处偶尔传来黑凫的叫声,却淡化了许多,大概是被风和雨悄悄偷去了吧,几度倚栏几度闻。
吹吧,吹吧,我将头探出窗外,好凉快哟,脑海中一片空白,哲理,医学,法律,科学,去吧,随风去吧!哪里是什么思绪万千?分明就是一片空白!
雨在一瞬间停了,像是正入高潮的音乐嘎然而止,世界在霎那间凝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顿时恍然大悟,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知道了些什么。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于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梦中总出现着一名女子,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寂寥的雨中。在我眼里,秋天的雨景是最美的秋天写意画。
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雨滴从屋檐、墙头、树叶上跌下,就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最后连在一起,形成水柱.雨“哗哗……”地下起来,就像一个庞大的乐队在地上、空中、屋顶上演奏着秋的交响曲!行道树叶--梧桐叶也伴着秋雨在天空中飘荡,像几只飞舞的蝴蝶在天空中嬉戏!终于,它们飘累了,慢慢地落在了湿漉漉的水泥地上。远远的望去,就像是土地上的几朵小花,给寂寞的秋天增添了几分情趣!风大了些,雨也大了些,空中的“蝴蝶”多了,地上的“小花”也多了!走在树下,置身花海与蝶群之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春意的世界!秋天原来是这样的充满生机!
秋风悠悠的吹着,我不由缩紧脖子!可有些人似乎并不怕冷,反倒在街上悠闲的散起步来,好像是对这秋景尤为喜爱!街上行人多了,雨中的伞也成了雨中的一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其中有可爱的儿童伞,上面画着两个大眼睛,与孩子们的那天真活泼的性格还真匹配!
雨水把街道洗刷了一遍,街道显得洁净,都可以照出人影来了!路旁的松鼠又变得翠绿欲滴了,让秋天也散发出了活力!我想:万年青大概最喜欢的就是雨了吧!
在集镇,秋雨把集镇变得焕然一新;在乡村,秋雨把乡村变得趣味十足。
雨仿佛是一个精灵,用魔法把大地装点的更加美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