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拉松题材。以下是一点看法:
1. 领跑员我不熟悉,但田径比赛的战术确实很常见,如果一个人长期训练跑30公里,那么他基本不可能在停下来以后又加速,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上。
2. 对于运动,尤其是职业运动员的目的,总是一个悖论。体育宣扬超越自我,但毕竟是有极限的,为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理性的训练肯定会伤害自己。
3. 亲情牌打的不错,尤其是孤儿兄弟之间,一种一厢情愿的兄长关怀,夹杂在跑步里,让弟弟难以接受。在最后的30k,打开伞那一瞬间,确实让人眼前一热。
4. 对于人定胜天这类事儿,也就在某年代口号里有,还有就是这类YY电影。靠亲情、友情、爱情,就能爆发,那很多事情就简单的解决了。体育运动是科学的\',请大家不要盲目试验。
5. 高丽棒子跟日本漫画似的把电影拍到各个领域,是好事,但一样犯了YY的毛病,波斯顿马拉松、伦敦奥运会,拜托就拍济州岛马拉松拿冠军就牛的很了。
6. 把日本人放到第三,中国选手成了违背体育道德,破坏韩国选手包揽前三的罪人,拜托,你以为地球上只有你自己吗?让那些非洲兄弟情何以堪。
7. 演员难选,体型还好但不是马拉松体型,女子撑杆跳选手亦然。估计全身整容成本太高,否则保不住棒子能做出啥呢。
8. 似乎训练过程并不科学,不像个国家集训队,就当是家庭剧的运动题材翻版吧,可以安排些矛盾,其实不如拍成纪录片那样平淡的铺陈。
9. 没有了。
《领跑人》片中的主人公万浩从小就喜欢长跑,曾是国家队的马拉松运动员,因为腿伤退了下来,为了生计和弟弟的学业选择了当领跑人,(这是马拉松运动的一种战术需要,常被形容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他最擅长的,30公里的距离他的伤腿可以承受。生活的磨难虽然在他的脸上刻满了艰辛二字,但是他的内心深处那个马拉松梦想一直都在,因此纠结在“喜欢的和擅长的事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自我拷问之中。
一个人从懂事开始都会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但是,恐怕很多人都来不及在喜欢和擅长之间做出选择就要面对现实了。
我们要生活,要工作,我们擅长的基本上也就是我们用来谋生的手段,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生活的琐碎和蹉跎,逐渐磨灭了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淡忘了曾经有过的热情,谁又认真的思索过这些呢?但是,质朴善良的万浩活得比我们明白,看上去老实厚道的他,其实思想深刻,情感丰富,不甘被现实所困,即使处境窘迫,也从没放弃过梦想。不然怎么他会提出这个看似简单却是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周万浩让我们汗颜。因此,当我看到一直在为别人活着、贡献着、隐忍着的万浩决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做最后的拼搏时,发自内心地由衷希望他成功,所以那些看似有些超现实的镜头,比如从三十公里处腿伤复发,拿小棍戳自己大腿放血,开始超越前面一个个对手,直到最后不可思议地跑到了第一的位置等等,其实应当看作是追梦人在尽情释放积蓄已久的力量超越自我放飞梦想才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