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边写稿子,边欣赏电影《金刚》,眼看它就要死去,不停的呐喊、呼唤着它的名字,可就是无法挽回这命运对它开的这一次玩笑,玩笑好开,但结局难收;我好久都没这么伤心过,但今天并不只为 了伤感,只为这无法让人解读的长篇大论,让我明白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与无奈,天大的谜底是永远都会残留在心底,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因为它是我们生活中的“鬼”,只为灵魂而叹息,为那夕阳的灿烂而微笑,可能是可笑的,也可能是强大的。 父亲就很相信命运的存在,但那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理解罢了,因为我们都是在为自己打着准备,不得不去操守一些言行上的\'准则,所以才会有困难重重的感觉,就像我对我这一生的理解,它是自然的一种火焰,无时不刻在燃烧着你的身体,在侵蚀我们的血肉与思想,因此,对思想的升华,我是具有一定的,眼前所知道的只不过是能够抵达命运深渊之处的思想通道,蓦然间会突然冒出对情感二字的想法,对于它我仍然是没有办法能收敛自我的独特的办法。
老谋深算的人们认为他们是最聪智的,但他们却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真正的“活”的含义,我也是不以为然,因为面对它实在太庞大了,他那强大的雄厚的实力是常人所看不到的,有时只在梦里见过某些恐怖的身影,那是完全不能触摸的幽灵,来聆取人世中的精华,我们对自己的思想的看法太狭窄,甚至根本就不懂得怎样去对付它,根源在于自己,因为有了生命才有了人的思维变化,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事倍功半,那是谁也想象不到的结局,像童话一样的激烈斗争与厮***,残忍的手段与内心活动,对着我们拿起生命做筹码,这也正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一瓶酒可以对我们的思想进行麻醉式的催眠,喝醉了就等于是与命运做了一场圆满的梦,那儿很甜,且又很酸;可以充分的想象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人给予的,那人是它,乃是人类内心眼神的余光,我们有时可以通过这道余光看到思想升华的整个过程,它是真实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思想的升华,是我们人类进一步成功的步伐,能认识到自己的一点点不足和承受一定的挫折,并且,若干年后,我们会自省的。
在本书的前言当中,译者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角度来评判他所谓的“唯物主义者帕斯卡尔”,看了这个“敏感词”之后,我便不再想看这篇序言,直接放到目录后面读正文。却又不曾想,帕斯卡尔的这本书当中,确实像一段段的短微博一般,将他自己的一段段的所想到的记录在这种格式当中。
虽说有着如此的格式,有的内容有很多都不是很连贯,但是在这一段段短短的话当中,帕斯卡尔的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我。虽说我对于几何学并不是太多的了解,但在本书中的,却对于“几何学”同“敏感性”作出了作者自己的解释。几何学的基本术语对于这两个词便是几何学等于逻辑,敏感性等于直觉。对于这两个概念,作者说:“几何学,敏感性——真正的雄辩会嘲笑雄辩,真正的道德会嘲笑道德;这就是说,判断的道德——它是没有规则的——是嘲笑精神的道德的。”这段话将真正的逻辑和真正的直觉对于那些“假逻辑”和“假直觉(假道德)”的嘲笑,或是看其为小儿科。是啊,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在鲁班门前卖斧头,这不就是令人嗤笑的吗?就像很多的无神论者,在真神面前不承认神,在智慧者面前,卖弄自己所谓的智商。难道他们不知道?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刚强吗?而在此,作者所说的能嘲笑雄辩、嘲笑道德、嘲笑哲学的`那位,又会是谁呢?
在之后,作者在书中有体现出了他在基督教中的观念,虽说官方认证他为一个天主教徒,但他的思想却是清教徒的思想。至少在对与戏剧这一事物上的观点是一样的。在这段话当中,第一句话便是:“一切盛大的娱乐对基督徒的生活都是危险的;然而世人所发明的一切娱乐中,没有哪一种是比戏剧更为可怕的了。”但是这一观点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因为我们觉得看戏,看电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毕竟经历了几百年了,清教徒不也没有彻底将剧院关闭吗?如今我们应该说是网络了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罪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五花八门,对人的诱惑性越来越强,这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在本书第二编当中,作者将上帝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重点讲了出来。因为这一编的题目便是“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是啊,人没有了上帝,怎么能不可悲呢?在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纯粹的无神论者,因为他们就算口中死死地咬着,说自己就是一名纯粹的无神论者,但他依旧是有信仰的。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偶像,便是自己的理性,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本人,或是某位无神论者所表达的思想。
在我所看到的地方当中,作者重点评判了两位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任务。其实评判一个人是需要资本,同时也需要胆量的,并不是盲目的,靠偏见去,胡乱的,指着别人的鼻子去骂的。因此,作者帕斯卡尔以他的观点,以他对神的认识,以他最文明的语气,去评判了这两位名人。
在此处,作者便指出了一位人文主义的思想家蒙田的错误,作者道:“蒙田——蒙田缺点太大,轻佻的词句;那是毫无价值的,不管古尔内女士怎么说。”为何作者要这样说呢?接下来的话,便将对蒙田反对的原因讲了出来:“没有眼睛的人——这是轻信。由圆求作方、更大的世界——这是无知。还有他对于蓄意***人、对于死的感情。他鼓励人对于得救漠不关心,也不畏惧也不悔改。”这便是蒙田的思想,他对于得救并不关心,对于生死也避之不谈。是啊,无神论者对于死亡并死后的事没有一个确切的、肯定的答案,所以他们并无依靠。像蒙田在书中,作者也说是“全书”中,讲到死的时候,总是优柔怯懦的。
而对于蒙田的这些背离信仰的思想,作者也提议道:“他的书不是为了维护虔信而写的,所以他就无须涉及虔信:然而我们却永远有义务不可背离虔信。”所以我们基督徒,并不是只单单对于关于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才会肯定,而是只要不背离信仰的思想,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会以肯定的眼光来看待的。并不是那种狭隘的心肠,看着你上面有“耶稣基督”或是“基督教”这样的词汇,便会欣喜若狂,然后狂赞这位作者,结果呢?这位作者的思想却并不正确,甚至可能会遇到背离信仰的异端。以上是我看这句话所感想的,是对于那些觉得我们只单单看关于基督教的,有着极度偏见的人写的。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人,我们所反对的,并不是不关于基督教的,而是背离基督教的,我们才会反对。因为在马可福音九章四十节当中,耶稣也曾说:“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
接着再往后看看,作者又对另一位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一句话做出了强烈的反对,笛卡尔说:“要写文章反对那些对科学穿凿过分的人。”对于这句话,作者做出了强烈的反对:“我不能原谅谅笛卡尔,他在其全部的哲学之中都想能撇开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来轻
如后记所言,本书的书名取自其中所收录的评述前辈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篇名即是《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很少有人会如此突出强调一篇书评文章,而通读此书,即会发现原来这一做法标示了陈先生与他所评述的这部著作的一个共同关切,此关切便是理学研究乃至儒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此书的前10篇文章是关于先秦魏晋玄学,而后10篇文章则全部关涉宋明儒学。这后10篇中《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儒教研究的方法》《宋明儒学研究的\'回顾》这三篇文章都主要是谈论儒学研究尤其是以宋明理学为例的方法论问题。之后的一破千古之惑一一朱子对(洪范皇极说的解释》显系受《朱熹的历史世界》中关于皇极论的政治解读之启发而作。而《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一一重回哲学史淦释的一个例子》也并不例外地涉及对儒学的思想史研究和哲学史研究两种方法的反省。据此可见作者愈来愈强的方法论的自觉。
思想史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热门的方法,但也是最难加以界定的方法,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科持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以思想史为历史上某个重要思想家个人的思想发展的历史,重在思想家个体;而有的则强调一般性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演变,而非个别思想家。就后者而言,概括说来,这一自西祖东的研究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英语中的the history of idea(s,即观念的历史;一是intellectual history,即精神的历史或智识史,这个精神相当于黑格尔所说的的客观精神。前者不仅重视历史上重要的某些思想家,而且重视体现在制度习俗文化当中的那些观念,要对众多的小传统做抽象的研究,显然这种研究强调了观念与时间,思想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联。后者则显得更为抽象,并不重视思想观念与时代政治社会的相关性,而重在突出思想观念本身的独立性和超然性。其实即使是强调思想与时代之间关联的思想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取向,比如是为了还原思想历史的真实,还是为了以史为鉴而映照当下,这其中亦有相当差距。陈来先生在本书中所体现出的他对思想史研究的理解和运用,与他早在2003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一脉相承,我们可以将其概略为两点:一是思想史研究要思想与社会政治的关联,但不能将思想和学术化约为政治,比如认为明代后期的心学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体现。
因此,就不能以社会史研究、政治史研究或地域研究取消对学术与思想系统本身的探求和辨明。这一点,他在书中多次谈到。二是思想史研究要注意思想与哲学理论的普遍性内涵,不能以特殊性、地域性代替和消解普遍性,思想有着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研究前人的思想和理论,才有着回应我们当下面对的现实挑战之价值。由此,在全球化的中西交通时代就不能缺少中西比较的视域,此书开首的两篇文章对于儒家教育理念和儒家伦理观的揭示便是如此。
如果说《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补充了以往对理学的哲学化研究范式的不足,是将研究的视野从思想世界回转到历史世界,那么我们还要注意研究思想世界本身的超越性及其对于当下生活世界的鉴照与意义。陈来先生在书中强调儒学并非仅仅是一种哲学,而更是一般性的思想。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庄子天下篇》中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感慨,经者,常道也,如何更好地研究儒学,或许在思想史研究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对经典世界的开掘和阐发。
这是一篇让我对女儿的情感有质的超越的,一直女儿都是我羽翼下的宝宝,即便是到了现今成年的时候。读到女儿的这篇作文时,突然有了种心灵上的撞击,这是女儿,却更是作为人的相知相通的另一个灵魂!
如果绝对地认为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死亡,那就忽略了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生活对于人,不只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若是对于一棵小花,即使在它短暂的一生中绽放过、撒播过自己的种子,它与别的小花也无什么分别。然而人却可以决定自己与其他任何人都不同。这不同不止于外貌和经历。人们真正不同的,是思想。即使是自幼外貌和经历都极相似的同胞兄弟,也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思想。是思想让人的生活不同于等待死亡。
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思想让人记得自己曾经生活过。但什么是思想呢?它不是饿了想着一会儿去哪里吃饭,不是整天想着应付没完没了的工作,不是做事斤斤计较得失利弊,它应当是暗夜中对灵魂的诘问,是苍茫天地间对自然的疑惑,或者,只是在这一刻想到,以后的时光里,会不会有一瞬间回望过去时,记得曾经有一刻,过去的自己在向未来的自己投去迷惘的目光。
这些思想绝不是无意义的。人只有不断诘问自己,诘问天地,诘问时间,才会不断发展,不断成长。诘问自己的人发现了人类心灵和身体的奥秘,诘问天地的.人为心中至高无上的天写下传世的《天问》,诘问时间的人把整个宇宙都看透。所以这些思想者才成为了真正的“人”,不同于有着人的身躯却一直庸庸碌碌得像蝼蚁似的生物们。他们的生命,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生活。是他们无边无际的思想,使他们的生活对于人类有了意义。
诗人荷尔德林曾经写下这样的语句:“尚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心灵的波涛将不会如此壮丽地飞溅起来而化为思想。”思想不会超出命运即生活的范畴。人终究是先活着而后有思想。难道有什么高智慧的生命在它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之前就迸发出绚丽的思想吗?不,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它终究要有所依托——那就是生活。思想源于生活,而后又与生活冲击,交融,飞溅得壮丽,达到生活所不能达到的高度,被人仰视,让自己叹服。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们总爱把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弄得别出心裁——思想和灵感只有在触到与其相应的生活时才会闪现出来。若是艺术家们忘了生活,钻进精神世界满世界地找灵感,那恐怕既失去了生活又失去了思想了。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在生活中会产生思想。只有有了思想,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而思想也不会脱离生活独自存在,生活是思想的源泉。人生活着,思想着,逐渐发展成完整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