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习惯培养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5 02:21:48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一】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 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二】

听了毛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受益匪浅。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做老师的更应该放下架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倾听者。孩子一犯错我们会利用惯有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然后一顿斥责,最后总会补上几句“听懂了吗?知道自己错了吗?改了就是好孩子?”自以为做好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做错了,我们应该先去倾听孩子,通过倾听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是真的错了,就应该通过孩子的诉说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错?因为有些时候孩子出错并非本意,所以我们不应一味地斥责,而是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第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在学校,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实际上就是爱护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地热爱学生。事实上,凡是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喜欢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喜欢和你谈心,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作为班主任,班级是我们的家,班主任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班主任能和学生们共同参与活动,对孩子们来讲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助于我们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会从心底里热爱和尊敬我们。

比如:卫生区打扫、大课间跑操、特色课程学习、办黑板报等,我经常参与其中。每次大扫除孩子们打扫得都不干净,玻璃擦了不如不擦来的干净,看到这种情况我便把孩子们训斥一顿,嫌他们不好好干,可是等到下一次还是干不好。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干,在***过程中我发现不是孩子不认真干,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干,于是我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干,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学会了,争先恐后地干了起来,还比比谁擦的干净、漂亮,有的学生还说要跟老师比赛。在一起劳动中一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室的窗户亮如明镜,地面拖得干干净净,我们班的卫生受到校长的表扬,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关爱孩子、尊重孩子,遇到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把事情干好了,既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能养成认真干事情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啊!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三】

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和科任老师长期相处中,我逐步知道了各科老师的具体要求。又如,音乐老师要求他的学生进音乐室必穿舞蹈鞋,我就规定学生每人购买一双并绣上名字,提醒学生上音乐课带上,小干部分组检查。再如,体育老师要求他的学生上体育课必穿运动鞋,我也规定每人购买一双,提前通知学生,体育课上要求人人穿好,确保安全。再如,其它美术、自然、劳动等学科的老师需要什么,有什么要求,我都做到心中有数,周末布置,回家准备,课前检查。慢慢地学生也养成了习惯。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特殊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因此,每一年的新生入学,我都把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就是通过抓一般学习习惯与特殊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我班的班风班貌得了整体发展,每位学生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都想为集体争光。因此,学生不但成绩和学习习惯好,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各种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年年评为先进班集体。由此可知,抓学习习惯培养,能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四】

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希望孩子有好的品德。于是,我们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希望他们能够服从我们的安排;希望他们……但是他们好像并不喜欢这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不买我们的帐,我们的口干舌燥和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们不理解的叛逆……我想,这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苦恼所在。

听了毛樾漫老师的讲座,好像答案自在其中,感受颇多。课程中,毛樾漫老师告诉我们需要对孩子肯定的赞许和鼓励,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教会孩子对与错。静心想来,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师长的信任、理解。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很多时候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立看法。我们一味地唠叨,一味地指责,非但不能教育孩子,还会增加他们对我们的厌恶。换种方式不是更好吗?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强,自尊心强,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融洽,就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同样重要。全面地认识孩子,走近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们不必耿耿于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太过精细,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一看到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噌"地跳出来,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其实,做一个轻松的家长并不难,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在这个物欲横流、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孩子视野开阔的社会里,再用祖辈们的教育方式去对待当今的孩子,的确不再奏效。当老师也好,做家长也罢,我们不去学习,不去成长,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进步呢?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日出,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引导孩子们攀登人生高峰的引路人。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五】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小学作文习惯培养【六】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住读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早上起床,穿衣叠被,快步进操场,跑步完到食堂,快快吃饭进课堂。””本子到,垫字板,拿起笔,细心做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同时我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童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左边放,圈笔刀放右上,今天用的各科书,放在右下好取放,教育论文《抓好学习习惯培养,促班风班貌》。”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