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8 20:54:30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一】

这是本论部分的一种布局方式。引论(开头)所提出的论题或论点能否分析得透彻,是不是令人心悦诚服,往往在于本论部分(主体)的论证布局是否严谨有序。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1)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2)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根据需要,并列式可与对照式、层进式结合运用。

例题1、题目:要有竞争意识

提示: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一般应以阐明“为什么”要有竞争意识为主,“怎样”才具备竞争意识可以略写或不写,所以本论部分以并列式布局为好。可以论述有了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奋力拼搏,获取成功;有了竞争意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开拓。

例题2、题目:浙江西部山区有一种刺猬,遇到老虎时,常腹部朝天缩成一团躺在地上。当被老虎看见,将它一口吞下后,刺猬立刻恢复原形,用他全身钢针般的刺拼命刺穿老虎的胃,把老虎扎死。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如果抓住材料中的“拼命”、“缩成一团”等词语,可以“拼搏才能胜利”作为论点,本论部分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要敢于拼搏,二是要善于拼搏。如果抓住“小刺猬”与“凶老虎”之间的“弱”与“强”的关系,本论部分也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弱者可以转化为强者,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强者可以转化为弱者。

例题3、题目:“成熟”析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式题目,宜“大题小做”,切入口要小,开掘要深。例如可以从“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论述“成熟”,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成熟的人应该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成熟的人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三是成熟的人应是待人诚恳和懂得宽容的人。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二】

“描写”这个词,起源于绘画。描,就是按照实物或范本的样子画;写,就是摹拟事物本来的形状。把描写这个词借用到写作中来,就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人、事、景、物的形状、姿态、性质、特征等,使读者仿佛是通过自已的感官感知到了描写的对象。叙述重在表达“是什么”“什么事”;描写在于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与情感的体验,即“什么样”,重在“再现”。优秀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

描写是记叙文的生命,有没有描写,决定了文章的成败。请看下面的文段: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为什么不跟她说一声,我说我跟我父亲说过了,她很生气,认为我眼里没有她,就给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拉住了,我后母却说我打她。我父亲听到了,就从楼上跑下来,把我打倒在了地上。

运用描写手段后:回来那天,我后母问我:“你走了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抡起胳膊打了我一个嘴巴。我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我后母一路锐叫着奔上楼去:“ 她打我!她打我!”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上桌了,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脚相加,吼道:“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这个文段加入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得作者被打时的情景和心理感受都真实地再现了出来,特别是后母“锐叫”着奔上楼后的环境描写,将“我”内心因为极度委屈、愤怒而又在瞬间无比清醒、清醒得近乎绝望的心理曲折地传达了出来。因此,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就可以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人说母亲很爱自己时,别人也许只会点点头,说一声:“哦。”但是如果他把母亲生活中爱自己的细节描述出来,也许别人会同他一起泪流满面的。

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扩写是较为有效的专项训练方法。如古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0个字,却将记叙文的六要素全部包括在内。可以让学生一句一句的扩写,每句扩到150字。扩写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第一句中的诗眼是“惊”字,那么描写中,就要渲染出“惊”的气氛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暗”字上下功夫——彻底的黑暗固然令人害怕,但暗而不黑、影影绰绰更让人毛骨悚然,同时也为将军将石头误认为老虎埋下了伏笔。第一句中的“林”“草”“风”已经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扩到了200字以上。再看诗句“没入石棱中”。这句诗交待了故事的结果,似乎是最为平淡无奇的一句。但是,可以让学生想象:当将军发现箭是插在石头里,他的心理活动该是怎样的?是羞惭,还是自得?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将军是一个人去寻箭的吗?有没有随从,如果有,随从会做何等反应?这样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将军的意图就可以实现了。最后一句如果扩写得成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出乎意料的结尾可以使故事生趣盎然。

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阅读记叙类文学作品。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在接触记叙类作品,电视剧、卡通片、小说都是记叙类的,可记叙文写的并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只是满足于情节故事本身,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比如曾烧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许多同学都喜欢看,但除了有趣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恐怕也说不上什么了;古典名著《红楼梦》,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接触过:书本、电视剧、电影……最熟悉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还有一些同学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感兴趣,谈起来也能口若悬河,但谋篇布局之妙就很难有一星半点的体会。找学生喜欢的记叙类作品,哪怕只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拿到课堂上来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效果远比生硬地学习一篇记叙文要好得多。

记叙文要把思想寓于描写之中,就是要把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来表达主旨;而不是满足于“内容提要式”的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鉴定。要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具体的思想、可感的画面。在记叙文中,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可感画面的展示。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三】

教材中的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

经过认真筛选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内容会给读者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又如:教完《世纪宝鼎》一文后,我让学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按照《世纪宝鼎》一课的表达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将“吉祥物”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有序地写出来,并以《吉祥物》为题。这些训练有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四】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名句类作文高考指导【五】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已经日渐尴尬。虽然记叙文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文体之一,但语文老师们并不重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记叙文阅读多被排除在外,因为相对于蕴藉深刻的散文来说,它不符合高考方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避重就轻”也不太把它当回事。因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选材、结构、详略、语言……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哪一方面处理得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老师最喜欢讲的就是议论文。语言,慢慢练就是了,在这方面无论写什么文体都是急不得的;结构,没多少花样——总分,分总,总分总,或逐层深入;剩下的就是审题立意和积累材料的问题了。上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准备最充分的就是讲跑题、偏题现象,最喜欢在素材的多角度使用上下功夫,整堂课充满了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碰到好的事例,就要求全班同学摘抄下来,并传递着利用材料以一当十的秘诀。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阅读的也多是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学生脑子里积累的素材或优美的篇章段落大部分是带有议论性的。考试的时候,不管话题是什么,都会有许多长着相似面孔的文章,文章里是相同或相近的事例,生拉硬扯地和主题套近乎。

当然,老师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回合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明显提高。跑题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拿到40分左右。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类速成、套餐类的文章充满了厌恶。有些同学非常苦恼:“现在我好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了,每天脑子里就是那几个例子,写什么也是那么几个,特别没意思。”学生喜欢做理科难题,说明他们并不畏惧艰苦的脑力劳动,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的快感。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费些功夫,可分数上去了,学生却不能对写作产生些许的兴趣,这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呢?许多老师都已经注意到,作文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通常也就是37到42分左右,就会停滞不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记叙文的忽视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